| 只看他
楼主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分销业对外进一步放开,外商进入我国商品流通市场的渠道更加畅通,从而也进一步加剧了商品流通领域的竞争。
目前,与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一流零售企业相比,我国商品零售企业尽管在商品销售规模、管理方法、技术设施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方面有较大差距,但从商品零售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开发本土市场竞争优势的潜力仍然相当大。
其一,门店地理位置优势。
对零售企业而言,门店地理位置是形成零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门店地理位置的优劣往往决定客流量的高低、商品销售额的多少。在我国大中小城市乃至县城、镇以及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较好的“商圈”内,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绝大部分为我国商品零售企业所有,外商零售企业进入这些“商圈”的空间十分小。而在城市新形成的“商圈”开设门店,我国零售企业虽与外资零售企业将处于同等竞争的条件,但在所需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支持方面可能仍要好于外资零售企业,因此外资零售企业在门店地理位置上的竞争优势看来不大。
其二,区域销售规模优势。
虽然一些外国零售商销售总规模远远超过我国目前的零售企业,但就国内消费品市场而言,外商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额则远远低于像联华、上海华联、北京超市发、万客隆等国内一些上规模的零售企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最大的十个城市商品零售额占据全国零售总额的20%,前24位城市的商品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34%。在这些城市,主导销售业态基本为国内百货店、超市连锁企业。我国零售企业这种区域市场销售规模上的优势,不仅使外资零售企业进入重点销售区域市场阻力加大,而且在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发展等方面不利影响也较多,因此短期内要在中国商品零售市场取得规模销售优势并占主导地位的困难大大增加。从长期发展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化多元、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外资零售企业要主导我国商品零售市场,绝不是建立几十个、几百个连锁门店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只要我国零售企业抓住机遇,勇敢接受挑战,不断完善管理,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就不会被外资零售企业所占有。
其三,占据农村市场优势。
目前,占我国人口70%的农村消费市场,其商品零售额还不到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0%,因此今后支持我国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应在农村市场。现在广大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消费主要来源于集贸市场、村中的个体小杂货店,商品零售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相对于城市都大大落后,这就为商品零售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扩大销售规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多放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市场,即使外资零售企业向农村市场发展,由于我国已经把连锁门店开到了县城,有的门店也开到了经济富裕的村、镇,不仅在门店继续下伸方面具有硬件便利条件,而且在服务、企业形象宣传、文化色彩等软件方面也已先入为主。同时在对居民生活消费习惯、民俗文化的了解沟通,与当地管理部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获得较好社会环境等方面,我国零售企业也具有明显的便利条件。
其四,企业文化优势。
如今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企业文化地位快速提升。企业文化必须和民族的文化相适应、相融和,因此企业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零售企业和消费者接触最频繁、最直接,企业文化也表现得更为重要。因为零售企业的文化内涵是构成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管理诸要素的化合剂,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拓展、营销、促销。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发展,必须将企业文化融入中国的本土文化、本民族文化,才能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但外资零售企业文化要融入本土文化,使原有文化与本土文化很好结合,创生出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这不是短期内所能做到的。而我国零售企业生于民族文化、长于民族文化,在企业文化发展上也具有较好的优势条件。
其五,政府支持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源的分配主要靠市场机制来调节,但政府的支持和调控是不能缺少的。扶持民族企业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基本产业发展政策。2002年初,国家经贸委召开的流通工作会议,已确立了大力支持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我国连锁企业在国债贴息项目、增资扩股、股票上市、资产重组、门店与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等方面都可获得重点支持。这样不仅可应对资金等方面劣势的挑战,而且将会更充分地发挥好原有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