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楼主
十几年前在国人口中尚属生词的“连锁经营”,如今已成气候:连锁百强企业锁定928亿元流水的不俗业绩,使专家们已敢放言,在中国,“21世纪是连锁世纪”。
最近,中国零售业界及其相关者一道开了个“走势分析报告会”,纸上谈兵,坐而论“商”,很是热闹。
兼并重组成为主流
专家们看得准,中国零售业过去5年重练内功,今后5年翅膀硬点的就该惦着兼并扩张(重组)。
会内专家认为,兼并重组所以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唱成零售业发展主调,是因为经过近10年的积累,一些企业基本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和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为连锁企业跨区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平台;政府的积极支持,更是快马加鞭。而会外的百姓对兼并重组的刀光剑影或许视而未见,因为在他们看来,华联也好联华也罢,物美价廉服务优良才是最重要的。
内资外商群雄逐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际连锁企业集团大型化、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零售业快速增长的原动力。最新消息表明,2000年度沃尔玛在全球的营业额达2000亿美元,从而一举超过通用占居世界500强第一。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加入WTO临近以及政府关于入世后将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中国的一切限制的承诺,吸引了像沃尔玛这样的国际大型零售集团的目光。沃尔玛CEO李斯特去年访华后称,2001年将在中国新开8家店,这相当于其前几年在中国开店数之和;家乐福的扩张计划是6家;麦德龙亦讨个吉利要新开8家;而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百盛集团,则胃口更大,计划今后5年内在中国新开100家店。对于国内零售业来说,与国际商业巨人的全面碰撞已无可避免。
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国内企业不仅缺乏先进技术,无法做到对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实时监控,控制成本,而且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专家认为,国内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加快改革,方能迎头赶上。
但“狼来了”,国内企业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经过几年与外资的较量,国内商家“体格”渐壮,抗风险能力增强。随着国有资本退出流通领域速度的加快,国有商业企业机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内一些商家完全有能力加入国际商业的激烈竞争。鹿死谁手,尚待一搏。
专业连锁笑傲商界
中国零售业目前正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转变,从综合百货向主题百货转变,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转变。业内人士认为,专业连锁将是中国零售业的又一亮点。
去年,以家电销售为代表的专业连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山东三联商社销售额达到了53亿元,北京国美电器为23亿元,分列中国连锁业百强的第四和第八位。这预示着其它类型的专业连锁也将迅速跟上。
目前,专业连锁的“领地”已扩展到零售、餐饮、服务等各个方面。此外,像眼镜、医药、药材、烟糖食品、农资、家用电器、音像制品、建材、假日旅馆等领域也都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影响的连锁企业,并且发展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