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专业专卖店剑走偏锋

剑走偏锋

积分:210    金币:-12
  |   只看他 楼主
 专业店的兴起适应了市场需求

  提起专业店,这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从几年前便已兴起的眼镜店,到“国美”等大型的家电商场,再到以“宜家”为代表的家居专营店,还包括最近陆续兴起的服装超市、旅游超市、绿色食品店等等,专业店已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

  无论哪一种商业业态,其最主要的衣食父母都是顾客,专业店之所以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是和消费者的购物倾向、购物方式的变化分不开的。

  华堂商场对面的鑫帝百货商场被收购后,如今“鑫帝”的原址已经变成专营鞋类商品的“云柏鞋店”,这个大型鞋类专业店的确吸引了众多的客流群。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消费者购买习惯随之改变,而专业店的出现正好适应了这种习惯的变化。商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于淑华女士分析道,如今消费者在购物时已开始考虑消费成本的投入,包括交通成本,时间成本,选择余地等等。而大型百货商场大多是综合性商品经营,顾客进入百货商场大多要“货比三家”,相对会投入大量的时间,而某个品牌专卖店由于品牌单一,货品局限很大,顾客的选择余地也就会相对缩小,因此,专业店的存在扩大了顾客的选择余地,同时又节省了购物时间,减少了交通费用。

  专卖店与专业店是两个概念

  前几年,许多生产厂家对做专卖店一直情有独钟,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各种单一品牌专卖店的招牌。

  但随着人们购物习惯的改变,专卖店局限性也就越来越大,在日本,各个品牌家电曾经大搞专卖店经营,而由于限制了人们的选择,专卖店已经很难发展下去了,现在众多的专卖店联合起来已发展成为大型的电器专业店。

  这正如于淑华所分析的,专卖店向专业店发展,不但适应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有利于品牌的发展,生产者在单一厂家专卖店的销售过程中不能及时地比较同行的销售情况如何,而如果集中到一个场所,则可以随时了解到顾客对各种同类品牌的喜爱程度,有了比较性,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对于产品创新非常有益处。

  春天商业公司策划部经理李克让则认为就中国目前的专卖店形式,与专业店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专卖店在国内其实只是以门面的形式存在,既没有垄断的商品,也没有垄断的授权经营,某一品牌专卖店的货品到处都在卖,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
与之配套的服务设施,专业店在一条龙的服务措施上则体现出了相对专业化的程度。


  专业店到底专不专业?

  专业店越来越火,从品牌集中经营到加强与之相关的服务项目的确立,这种专业经营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李克让也指出,这只是初级的专业经营。

  目前大多数的专业店只是把别人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卖,因此可以看到第一家专业店做起来,第二家、第三家同类专业店也立刻随着做起来,照此发展下去,专业店势必会同百货商场一样出现多而不精的局面,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长久的市场魅力。

  据了解,在美国,每年都会有四万个新产品诞生,这些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产品包括专业店主要销售的货品和与这些货品相配套的其它产品,而这些新品只在一家专业店里销售,属于专业店自己的品牌商品,在别的店里买不到,像这样随时创造一个市场,创造一种需求,才是专业店真正的市场魅力。

  虽然目前中国的百货专业店大多只是一种服务方式的变化,但这种专业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下一步要做的是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资金运作能力,只要不因满足于现状而停滞不前,专业经营的道路会走得很长。- 该帖于 2002-9-6 10:35:00 被修改过

业态

积分:210    金币:-12
  |   只看他 2楼
《零售业态分类》
国家内贸局组织制定的《零售业态分类》关于专业,专卖店的定义:     

    专业店

  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并且具备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适当的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某大类商品的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
  (一)选址多样化,多数店设在繁华商业区、商店街或百货店、购物中心内。
  (二)营业面积根据主营商品特点而定。
  (三)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主营商品占经营商品的90%。
  (四)经营的商品、品牌具有自己的特色。
  (五)采取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
  (六)从业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专卖店

  专卖店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品牌,适应消费者对品牌选择需求和中间商品牌的零售业态。
  (一)选址在繁华商业区、商店街或百货店、购物中心内。
  (二)营业面积根据经营商品的特点而定。
  (三)商品结构以著名品牌、大众品牌为主。
  (四)销售体现量小、质优、高毛利。
  (五)商店的陈列、照明、包装、广告讲究。
  (六)采取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
  (七)注重品牌名声、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提供专业知识性服务。

xu

积分:210    金币:-12
  |   只看他 3楼
专业店的演变
专业店,是指专门经营某一类,甚至某一种商品的商店。但对其具体说明和定义的文字表述差别很大。

  美国营销学专家玛丽·K·克劳伦斯认为,专门经营一类商品或几种互有关联的商品的商店,称为专业店。这种商店经营的商品范围很窄,可以仅经营一类商品,例如鞋类、领带类、面包类、器皿类等;也可以扩展地经营若干种类相互关联紧密的商品,例如食品店、服饰店和文具店等。

  营销学权威菲力普·科特勒认为,专业店经营的产品较为狭窄,但产品的花色、品种较为齐全。例如服饰店、体育用品商店、家具店、鲜花商店和书店均属专业商店。他认为,根据产品线的狭窄程度可以将专业店进一步分类。服装店是单一产品线商店,男士服装店是一种有限产品线商店,男士定制西服店则是一种超级专业品店。

  一些日本专家认为,专业店是指那些经营销售特定商品,并不符合大众化需求的商店。其特征为,非常讲究店面装饰,给人以精品的感觉。例如,出售具有传统特色的商品,店堂布置突出古典美;出售流行、新潮品,店堂装饰突出现代感。同时,专业商店提供比其他商店更多的服务,诸如消费咨询和建议等。

  专业商店已有漫长的历史,早期的店铺都具有专业商店的特征,它们常常经营一类或几类商品,是封建社会的主导零售形式。

  商品交换的产生造就了市场,零售业的早期活动场所是集市。最初的零售业是独立商人的行为,他们在集市上购物,又在集市上卖掉,大家都聚集在一个露天的大广场之中。集市的开放时断时续,时间相对固定。在西欧,这种传统集市统治着整个中世纪。当时的集市与今天的集市大体相同:人们杂乱拥挤,熙熙嚷嚷,到处是新鲜的农产品,还有不少小手工业品;集市中划分摊位,每个摊位设施为几块木板、一块防雨布,按事先确定的数字登记编号;商人租摊位,根据政府和地产主的要求交费。这种集市在古代罗马、希腊和中国,以及法老统治时代的埃及都存在。

  集市的商人大都从事商品经营,或是食品,或是手工业品,甚至仅是面包或肉类。这些都为专业商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是从事专业商品经营的商人造就了专业店。

  这些专业化商人最初活动于露天集市,后来随着集市的发展他们走进了建筑大厅之中。被史学家们称为“巴黎的肚子”的中央菜市场,就已经有了复杂的建筑和结构:盖顶的和露天的场所,支撑附近房屋拱廊的立柱。这里被称为最热闹、最活跃和最肮脏的地方。尽管在当时,已经有了比较规范化的专业摊商,市场是按着经营商品品类进行分割,但远不能称它们为专业商店。

  1350年至1450年前后,是西欧经济大衰退时期,中央菜市场出现衰落。这不仅是整个经济形势使然,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附近店铺的产生和发展。店铺是专业商品的初级形式。

  店铺最早以行业街形式出现,人们往往用集市一词来翻译穆斯林城市所特有的“苏克”。其实,苏克与集市不同,它通常是条街道,街道两旁布满店铺,这些店铺属于同一行业。早在12世纪,巴黎就有肉铺街,尔后又出现了五金街、首饰街……形成了专业性市场。在中国唐朝长安城内,已经出现了骡马市、木头市和案板街,这些街名一直沿用至今。

  宋朝的汴梁城也出现了大量的店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店铺林立,车水马龙。据专家考证,在11世纪,西方许多国家伴随着城市的诞生和复兴,产生了店铺。城市集中了新兴的工业及大批手工工匠,当时出现的第一批店铺就是面包房、肉铺、鞋铺、铁匠铺、成衣铺和其他小手工业者的作坊。开始时,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强迫他们到集市上出售产品。后来,在集市歇业的日子,他们在自己的店铺营业。巴黎的面包师傅在其店铺中出售普通面包和高级面包,而星期三、六到集市上出售粗粉面包。可见,最早的专业店是产销结合,厂店一体,由生产者兼营的。

  专业商店的演变可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独立化阶段。最早开设店铺的是手工工匠,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规模的日益扩大,专门从事店铺经营而不从事商品生产的商人出现,随之独立化的专业商店便产生了。

  专业商店独立化是行商发展为坐商的结果。在古代中国,沿着丝绸之路,出现了行商。西欧的商人,大多也以长途贩运为主,统称为行商,尔后随着城市的兴起,一些行商开始定居于城市并加入城市行会。早在路易十三时代,就有一些行商告别浪迹生涯,在城市中开小店铺,与工匠为邻。除了一些杂货店外,还出现了一些专门形式的商店,诸如按斤两出售的食品店;按尺寸出售的绸布店;按件数出售的五金店等。到17世纪,店铺蓬勃发展,城中的临街建筑几乎都被改造成店铺。商店很注重装饰,他们争相安装镜子、金色廊柱以及青铜的灯饰等,以显示其豪华气派。

  第二个阶段是分化阶段。19世纪上半期,是西方专业商店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但大多以小店铺为主。18世纪时,西方零售业的主要形式是杂货商店,常采取物物交换和赊销的形式,提供日常所需用的商品,遍布乡间。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居民产生了对特定产品的选择性需求,各类专业商店应运而生。

  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休闲阶层产生,追求享乐和漂亮的女士们掀起了一股消费潮流,这股潮流使专业商店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成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专业店,例如:肉店、面包店、鞋店、帽店和食品杂货店;另一部分成为满足人们新潮消费的精品店,例如:时装店、珠宝店、首饰店、香水店、化妆品店等。这种专业商店常常汇集各种名牌产品,质量优良,价格也较昂贵。这两类专业商店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西方城市中的两种商业区,前者为穷人区,后者为富人区。

  第三阶段是高档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专业商店向高档化方向发展。提起专业商店,在人们脑海中已不是肉铺、菜店和粮店,而是时装店、香水店、电器店等,甚至有的专家将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商店排斥在专业商店之外。

  专业店的高档化的确使其风光一时,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型百货商店为了与各类自选市场竞争,放弃了过去价廉货全的特色,开始突出专业化,并提高商品档次,重点经营女用饰品和装饰用品,每个商品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商店。这样使大型百货商店走出了困境,但却使专业商店步履艰难,特别是一些世界级名牌时装专业店,品牌单一、顾客有限,只好靠开拓其他高利产品维持经营。因此,专业商店并不一定是高档与豪华,其根本特征在于专,高档常常是专而精的陪衬。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