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楼主
超市形成自有品牌,一直是我们公司研究的问题,在以前的一个帖子上,我发表了一些看法,但是并没有全面的阐述。在细节上应存在某些公司机密问题,并不能拿出来讨论。我只能在自有品牌的形成和控制上简单的与大家讨论。
超市自有品牌的形成需要:超市透过自有品牌将其对某种产品的理解、市场定位、价格、功能等进行全新的诠释。从这个全新的诠释来传递超市自身对产品的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更贴心的服务、关怀等。
超市自有品牌的地域性:在这里根据不同的区域,来形成其有特色的自有品牌,在广东地区的超市自有品牌绝对不能原样照搬的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去,决定超市自有品牌的地域性的是所处地域的市场需求。
超市自有品牌的陷阱:
1、自有品牌不是简单的跨地域;不是陕西的羊肉泡膜拿到深圳。
2、不是简单的商品功能的捆绑;
3、不是能简单抄袭的商品定位。
超市自有品牌的专有性
对于自有品牌的拥有,那将必须符合品牌的唯一性、优势性等。
抱歉,暂时不能写了。
- 该帖于 2004-7-9 16:39:00 被修改过
| 只看他
3楼
超市自有品牌的形成和控制
一、超市自有品牌的形成
1、首先必须建立完整的数据、图形情报系统。这个系统并不是单单为了应对自有品牌的问题而立的,而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超市就应该具备的。只不过我们在许多专业的刊物上并没有见到而已。我们往往知道的是数据情报系统,也就是数据分析,而对于图像分析则忽略了。数据分析系统重视的是最终结果的分析,也就是从顾客最终交易的结果来分析。而图像数据分析则是侧重过程,从而结合最终结果来分析顾客购物的整个过程。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消费者在购物时,我们传统的分析办法是看他最终打单的结果、商品组合、购物时间段、偏好等。其实中间包括了一个过程,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品牌的商品,而没有选择其他,通过图像分析,你会很清楚的看到,顾客在购物中整个过程。通过科学的采样频率,我们会发现某些时段,商品的陈列、周围环境、顾客最满意的产品其实不一定就是现有厂家的产品。其中原因可能是包装、价格、功能性、心理享受等等。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顾客市场调查的前提以后再来作超市自有品牌,就不会单单从价格上去形成超市自有品牌了。
2、其次就是进入到真正的超市自有品牌的设计过程。对于这个过程,一般建立一套风险防范机制,我们并不会在一个品牌崩溃的时候,触及到超市自身的品牌。在样品出来以后,必须经过严格的市场测试。这个测试过程很可能要横跨1年的时间,而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预留到系列纵深性。不能在一个品牌试验成功以后,没有后续的推出。我公司的办法是联合一个零售商,让其整个换牌,进入一个小型的连锁超市,然后有针对性的销售该试验品。这在实践中的效果比较好。不会因为,我们自身对该产品可能存在致命原因没有发现,而导致整个超市的品牌损伤。
3、在超市自有品牌达到预期的试验效果以后,立即推出后续的系列产品。
二、超市自有品牌的控制。
1、首先对生产商的控制。这必须有严格的合同作为基础,最好是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超市建立自有品牌,往往会引起同行的警觉。同行在剔除了调研费用以后,他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将你心血买走。所以在生产商合作上应该有严格的保密协议。对于只得生产利润的生产商而言,难免会在你成功推出品牌以后试图分享销售利润。此时我们要是按照传统的协议来办,那生产商甚至可以另立一家公司来生产,独立的享受你的成功。超市往往又不会去拥有一家生产企业,此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利益共享了。没有更好的办法。
2、对同行竞争的控制。超市自有品牌一般不会去构筑很高的准入门槛,技术性往往也比较低。同行的模仿实力会因为没有了调研费用而比你更强大。同时也因为没有了调研而变得风险倍增。其中过程一般情况是设置陷阱。比如,通过人员的流通,向对方传递错误的信息等。再就是对自有品牌的深加工。希望通过国家的专利保护是一个办法,但是,往往这只是远水而已。保持足够的后续开发能力也是控制对手的一个办法。
3、信息传递的控制。往往一个好的超市自有品牌出来以后,如果只是单单传递了,便宜、好用而没有传递超市形象、超市特点等信息,那必将是失败的。甚至是浪费极大的游戏。最后修改时间:11 Jul 2003 18:44:19
| 只看他
4楼
RE:超市自有品牌的形成和控制
很有道理,自有品牌的商品的种类是不是有些限制,做某些特定的是不是更有意义?
| 只看他
5楼
RE:超市自有品牌的形成和控制
超市自有品牌的限制性非常强,因为1、其本身形成的技术门槛较低,导致同行抄袭较严重。有过这样的例子,就是某超市与酒厂合作,形成了本地较为知名的品牌,结果大量的人才回流到了酒厂。这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2、就我个人知道成功的例子是集团公司的资源共享形成这样的知名品牌。同样是那家酒厂他们生产的就在后来的发展中进入到自己的子公司里,如酒店、超市。而他的经验正好来自当初超市与他的合作。对于超市形成自有品牌将是一个非常诱人但是利润也是相当丰厚的举措。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人去玩的。我陪许多公司定制这些合作计划的时候,也经常遇到许多的诱惑,合作方非常需要对其产品具有市场销售经验的人加盟他的生产企业。
张君
积分:52 金币:0
| 只看他
6楼
RE:超市自有品牌的形成和控制
品牌是企业的价值所在,品牌需要企业不断的创新和策划,
品牌代表企业的形象,企业是有价而品牌是无价,品牌是靠消费者来认同
第一次发帖子。不知道怎么写,请多多指点
张君
积分:52 金币:0
| 只看他
7楼
RE:超市自有品牌的形成和控制
一个品牌有出生期,长成发展和成熟拓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品牌创新,不同状态的品牌所要不同的创意,策划等等策略加以提升与维护,才能够良性发展。所以创意是品牌创新的灵魂。企业、市场、品牌、消费者。四个实际的状态在帮助客户推动产品良好销售的基础上。最后修改时间:17 Jul 2003 23:42:12
| 只看他
8楼
目前南方超市自有品牌陈列的三种模式
目前在南方一些超市的自有品牌的陈列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堆头”陈列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超市运用在其要力推的自有品牌,如沃尔玛的“惠宜”鱿鱼干、“惠宜”巧克力威化、“惠宜”茶树菇;新一佳的“新一佳”固体剂;全家乐的“维加”洗洁精等,均是在超市明显处,专门设计一堆头,向消费者重点推荐其自有品牌系列商品。
第二种是是货架陈列。这种陈列同时也可分成两种主要的方式,第一种是“紧挨”式货架陈列,即把自己的自有品牌系列产品与相关品类的驰名品牌产品紧挨在一起。这是商家为了提高该自有品牌系列产品被注意的频率及品质联想度所运用的策略。如沃尔玛的“惠宜”洗发水、全家乐的“维加”洗发水等,就是采用与“飘柔”、“潘婷”、“海飞丝”紧靠着陈列的方式,或者就是紧挨在其中两种品牌之间;还有一种就是采用单一自有品牌垂直货架陈列方式,也就是开辟一专门货架区,从高到低所有货架空间,只用来陈列超市自有品牌的单一或者系列商品,如中山壹加壹超市里面“先达”面包就是采用这种陈列方式。
三是特设自有品牌区。这种方式主要被采用在服饰商品类。沃尔玛的“ashcreek”衬衣、“725”牛仔裤;人人乐的“乐丝”袜子和休闲服装;万佳百货的“RMKY”服装等,就是在超市的服装区里面开辟该品牌系列服饰的专门展示区域。
最后修改时间:04 May 2004 13:59:17
元元
积分:1212 金币:0
| 只看他
9楼
RE:目前南方超市自有品牌陈列的三种模式
华联的以挂件为主
新鲜
积分:428 金币:0
| 只看他
10楼
RE:目前南方超市自有品牌陈列的三种模式
不知是我的理解有误,还是我的知识有限。
成列的方式,不应受“品牌”的限制。无论是自有品牌,还是***品牌,成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销。
自有品牌商品,是以本企业为依托,进行销售。
自有品牌商品,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尽家长所能:给他最好的食物,最美的服饰,是理所应当的。
| 只看他
11楼
RE:超市自有品牌的形成和控制
还是不怎么明白哦
---------------------------------------------------
火焰红薇
| 只看他
12楼
RE:目前南方超市自有品牌陈列的三种模式
雍人自扰之
| 只看他
13楼
RE:RE:目前南方超市自有品牌陈列的三种模式
各位的玉言让我痛不欲生,没想到都是那么的有思想,把一切说的那么专业,还有什么模式,始终走不出去,中国为什么这么堕落,我真的很悲哀啊,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样看待国内企业和公司的,茫茫大中国市场已经被外国人占据了一大半,实际战争已经开始了,他们却在做什么,互相残杀啊,还在昏睡啊,美梦那么甜,人家在做山观虎斗,雨翁得利。把你们的思想局限能拿点出来给我们的尊严找个说法吗,最后我发表一下品牌,
品牌;要想有自己品牌的地位就要创造自己的有自己文化的千万别有模式的东西在里面,最重要的是做文化,无论是原始的,古典的,现代的。西方的。东方的,都要去开发利用,革新时代的奴隶。品牌没什么一定的章程,游刃有余,才有生命力,希望我能唤醒大家。
| 只看他
14楼
RE:超市自有品牌的形成和控制
什么叫自有品牌商品?与定牌商品有何区别?
| 只看他
15楼
自由品牌拥有多大的市场份额,有多大的毛利空间??据说沃尔玛食品自有品牌有30%至40%的毛利空间,你能做到吗???
---------------------------------------------------
李峥123456
武拉拉
积分:2392 金币:1047
| 只看他
16楼
根据个人长期观察,自有品牌最大的问题是两个。
一个是产品定位。
现在很多自有品牌尤其是沃尔玛的惠宜、家乐福的家乐福等,已经沦落为低价质次的代名词。盖因光注重产品的低成本、高毛利空间、低售价这几大法宝使然。殊不知,低价固然对低层消费者有价格优势,但低价的同时质量也难以保证达到中高品质,往往是能用、能吃就行了(比如保鲜膜,我买过乐购的自有品牌。比如一次性桌布,我买过家乐福的自有品牌。全都是比妙洁等一线品牌薄很多,颜色花里胡哨的,用过之后再用一线品牌的东西,使用效果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其自有品牌便宜,我想我再也不会去买了)。
长此以往,一部分质次的自有品牌商品会拖累整个超市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自有品牌的产品线的品质形象,使惠宜、家乐福自有品牌等形成不良品质的代名词。
解决办法:增加中高端品牌,树立一个高端品牌形象,不惜成本做最好的产品。树立一个中端品牌,瞄准中间阶层消费者的购买需求。高中低品牌名称不同,委托生产厂家可以不同,价格带定位不同,细分市场,互不影响。(比如宝洁旗下品牌众多,潘婷主打中端、飘柔主打低端,金龙鱼旗下的金龙鱼和元宝、再到口福,成本其实都差不多,但定价却相差悬殊。玩的就是定位不同,从而维护品牌形象的价格游戏。)
二是产品品质控制
很多自由品牌设立之处,想法是好的,要做中高档次的产品,中低价位的商品。但是慢慢随着销售的增加,原先那批消费者认可的最早的商品质量越来越下降,老百姓都有感觉,而超市往往不知。原因就是委托厂家偷工减料,为了成本最大化。反正超市也不是生产专家,他用什么原料,减少什么工艺,从外包装和产品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来,只有对比才能发觉。这就是产品品质控制的问题。
解决办法:超市不可能什么都懂,生产领域的东西太专业且复杂。超市可以委托大学食品技术专家、教授等权威人员制定严格的生产、产品标准。和工厂严格签定委托生产合同,质量要求、工艺越细致越好,可以参考其企业标准细则来建立自有品牌的标准。再一个就是合同上约定,超市对生产有监督权,通过培训,超市的自有品牌负责人要像专家一样的精通生产的详细过程,定期抽检。总之,只有把委托加工厂像超市自己家开的一样去监督、检查、管理,而不是简单外包出去,看都不看,管都不管,超市自由品牌的质量才会有保证。
欢迎探讨。
---------------------------------------------------
身未动,心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