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谈
积分:561 金币:0
| 只看他
21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是的和外资比我们几乎没有优势
方献礼
积分:7983 金币:113
| 只看他
22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大多数的本土零售巨头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都说5—10年后达到.....规模。他们制定这些宏伟战略的依据是什么呢?是确认自身竞争力会大大超过其他竞争对手,还是市场还有那么大的市场潜在潜力?
据说,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上海联华再过30年后能够超过沃尔玛!大家认为可能么?
为什么某些外资中的精英分子被挖到国内企业就沦为庸才呢,是不是因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企业文化的差异呢?最后修改时间:10 Feb 2004 08:45:55
---------------------------------------------------
因商而联,互信共赢!
| 只看他
23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一个中国人是条龙,
一群中国人是条虫。
很多的能力用到内耗方面去了
!
---------------------------------------------------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以上文字属于复制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不代表个人观点,如有疑问,请联系原作者罗贯中!
| 只看他
24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国人为什么总是先说后做,或是说得到,做不到。
你若能有足够的竞争力,别人的蛋糕也会被你拿去,你当然可以达到......可以吞下所有的对手。
| 只看他
25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其实大家也不要太悲观,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最好的方式实际上是“师夷长之计以制夷”,这句话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被评论为失败的典范,可是日本的明治维新给近现代历史的影响有多大,也不用我再赘述了,本人认为:现在谈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问题就象当年中国经济改革之初一样,我们的弱势实际上也是我们的优势的潜力。当我们看到国外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起步阶段(至少还要5-10年)他们所极力在中国强调发展的就是我们所谓的优势,譬如:政府关系,本土认可等等。可是当他们完成这个转换计划之后,当我们的所有优势都不足以成为对比的优势的时候,我们现在的弱势又是否可以变成对比的优势呢?
| 只看他
26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这位先生,大名好好厉害!
国人多是见夷今日之长恨不得一夜与夷比高,而不愿默默无闻老老实实师夷昨日之计,且只知夷其一,不究夷其二、三,谈何师夷制夷?
天时、地利、人和,我认为机会是均等的。狼来了之前为什么没人提前动手。
方献礼
积分:7983 金币:113
| 只看他
27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呵呵~是的,零售事业的发展靠的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忠诚信仰,靠的深耕细作。
“狼来了之前为什么没人提前动手。”,是因为在“狼”来之前,大家还看不到这个机会,还意识不到这些问题。我们的生存能力是被“狼”逼着学出来的,很多都是“狼”教给我们的。
---------------------------------------------------
因商而联,互信共赢!
方献礼
积分:7983 金币:113
| 只看他
28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请大家都谈谈自己的想法,尽量不要整篇搬来某些报刊的文章。
---------------------------------------------------
因商而联,互信共赢!
| 只看他
29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我们的优势在于变化快,会打擦边球,君不见:
商家促销大奖变通执行 购物送汽车“使用权”
商场面临残酷洗牌 众商家谁能笑到最后?
万达商业地产讼案 天价商铺热销源于虚假宣传?
矛盾纠纷多多 北京超市发、天客隆“对簿公堂”
没有信仰,何谈优势。
---------------------------------------------------
[u][color=red]春花 秋月 夏雨 冬雪 此景几许清闲 陈酿 佳肴 知己 良朋 待得半世逍遥[/color][/u]
| 只看他
30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我想不是狼来了才让我们发现了机会,而是有人看到狼成为百强第一才一哄而上的(还能空手套厂家,何乐不为)。狼的做法只是商业(不是奸商!)的基本运作方式和理念,狼的厉害在于借助了现代科技才得以横行天下。晋商徽商等等老祖先早曾经辉煌了几百年,真想知道谁学过吗?
好多人是在向狼学习,该学什么呢?不是108说的这些促销策划吧?
顺便劳各地的网友打听一下,你那里的巨头过节“返券”了吗?
| 只看他
31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前几天央视放的关于晋商的记录片,我看了一点,对“晋商”的“诚信经营”印象特别深刻!
不该赚的钱一分不取,该赚的钱一分也不放过。
---------------------------------------------------
因商而联,互信共赢!
| 只看他
32楼
RE: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在目前情况下的优势
请问仁兄是哪里人!!
我打过你电话问聚会一事!
但你没接电话!!
| 只看他
33楼
不要太悲观!
看了以上的议论,感想颇深!目前是悲观者多,乐观者少!我想在这里劝说各位:不要太悲观!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是在中国,只有我们最能体会中国文化的底蕴,只有我们最了解百姓的需求和生活习惯。目前大家讨论得火热的各种商业管理,无论是供应商链,还是品位管理等等,无非都是围绕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而展开,这种需求的最深层就是文化和习惯,这应该是国人最大的优势!
2、我们目前和洋人比,缺少的是经验和管理,这些是需要时间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国人所缺少的,应该很快能够得到提高,甚至超过洋人!
3、洋人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资金。其实中国人不缺少钱,而缺少合作意识和将企业做大的管理才能。这点我认为借助于加入WTO,对中国会有很大的促进!随着狼的到来,自己的奶酪就要没了的危机增强之时,再加上国际规范的做法的引进,合作意识、将公司做强做大的观念和办法将会很快得到提高!
4、关键是速度问题,洋人在国内发展和学习的速度与国人的发展和感悟的速度德比拼,看谁更快!
5、虽然加入WTO,中国零售业的门户将打开。但零售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我相信政府决不会坐视不管,将中国的零售阵地拱手相让!有座洋人去控制自己的经济命脉!
| 只看他
34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a-lang2001 仁兄是在给我说话么?
不好意思也许是我的电话有问题吧,三月份我准备再次邀请一些朋友聚聚,到时候若是有时间的话,我们好好聊聊吧
---------------------------------------------------
因商而联,互信共赢!
| 只看他
35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2003年排名中外资连锁企业共6家,包括家乐福(中国地区各企业)、华润万家有限公司、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好又多超市连锁公司,合计销售额为495亿元,占30家连锁企业销售总额的18.3%,店铺数为1748家,占30家总数的16.9%。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市场份额上,目前国内连锁企业仍占主导地位。
这就是目前本土企业的优势,希望随着今年12月WTO的限制解除后,在2004、2005年的排名中,本土企业依然保持这种地位。最后修改时间:12 Feb 2004 12:14:22
---------------------------------------------------
[u][color=red]春花 秋月 夏雨 冬雪 此景几许清闲 陈酿 佳肴 知己 良朋 待得半世逍遥[/color][/u]
| 只看他
36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真想让国人出几招就能制服洋人。
又想切磋一下:
洋人了解我们的底蕴多少,看市场领先的产品谁的多就知道。家乐福对顾客的满足率高还是其它超市
管理和经验可以学得来,仅仅这些就够用了吗
不要说洋人资金雄厚,开张那会他也是小本生意
速度快了当然好,千万不要克窿病孩子
wto协议还能补充有利于国人的保护条款吗
十年前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就指示大力发展商业连锁,但是结果不如人意,......
排名和企业的竞争力、寿命没有必然联系,希望只是一相情愿
请原谅!喜欢“抬杠”
假如:一个人,身体不适,医生拍拍你的肩膀说:“你很健康,回去吧,接着干”......
| 只看他
37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中国零售业相对来说“大企业病”太重,发展的步子很难迈大
| 只看他
38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
避其锋芒,走二线城市
| 只看他
39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同意楼上之言
| 只看他
40楼
RE:相对外资零售巨头,我们本土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哈哈,为何一定要找我们的优势?
只要认清自己的弱势,善于学习零售巨头的经验和教训,最高层能切切实实将心思放到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上,不要好大喜功.
其他的诸如人才、供应链、经营理念等均是可以争取和改善的。
毕竟;
“越不齐全的社会,越是我们发展的机会,我们恰恰在这样的环境,才可以与WAL-MART竞争。太齐全的社会,机会很少。我们在发展中的成功,是靠自己创造一个完整的品牌,不依靠社会,社会缺少什么,我们就自己投资,作成一个标准的事业。缺少专门人才,我们就自己培养。
在中国,如果做得好,十年内我们这种事业可以做得跟WAL-MART一样大。我们的产品所有人都要用,美国人买单高,但我们顾客数量多。中国十年内竞争也没有美国激烈。二十年内,中国有20%的人口收入与美国平均相等,两亿六千万人跟美国人一样富裕,等于一个美国的总收入,剩下的十亿人还要吃穿消费,所以中国的总体消费量将超过美国。”---引用,非本人语。
最后修改时间:12 Feb 2004 22: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