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77楼
RE:请问你从沃尔玛和家乐福身上学到了什么???????
人生愚梦兄:贵贴已拜启,迟付为歉!
济周以为贵兄所言句句如实,贵兄之所虑亦极其正常。
1.为什么沃尔玛要在贵阳开店?
假设1):「沃尔玛为了在家乐福来之前,抢占地盘」(贵兄观点)
-果真如此的话,抢占贵阳的什么地盘呢?
假设2):恐怕是有意识地尝试内陆(贵阳)市场(济周推测)
-果如此,那么尝试贵阳什么市场呢?
尝试如何才能满足「贵阳80%市民之日常家庭生活之需求」。
换言之,在对贵阳数百万市民(?)的一日三餐,居家生活切脉和
望诊,投石问路。然偌大的贵阳,单靠一家店铺很难摸清市场和
消费习性,所以如贵兄所言又开了第二家。
济周以为,沃尔玛在贵阳开店与其是抢制高点(地盘上),不如说
更大的是在捕捉、研究市场。为日后大规模进入,创造条件。
(沃尔玛往往是寻求以点带面最终构筑立体作战体系(复数业态+
物流信息等后方支撑)
沃尔玛并非盲目,而是有意识地与地方政府「不谋而合」,各取
所需而已。
再从业态(济周理解=卖什么&怎么卖)角度看沃尔玛。我们如果
对生活做切片处理的话,会发现我们生活的基础离不开「日常
性」和「非日常性」(非日常性如过生日,过年节等,不是每天
都享有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加上时间,场所,动机以及生活方
式的折射,形成我们的消费轨迹和所谓的消费模式。
沃尔玛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多为想满足或支撑普通百姓(80%的
市民)的日常生活部分的,即以日常性为主,而并非非日常性的商
品和服务。但作为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其会在商品构成上有意安
排进某些非日常性商品(或服务),借以诱导购买增加凹凸性(合
理安排毛利组合。在此省略)。理论上讲,沃尔玛销售不旺,似乎
与「贵阳整体的购买力不是很理性(想?)」无强相关关系,相反
沃尔玛所坚持的「EDLP」(每天都廉价)正是应对购买力不足之
举......。
(在此稍微脱题)
「EDLP」的精髓是在通过分析每一项经济活动(作业和物品流
通环节)切片后,从追求每一项工作的完全性和最低成本上入
手,剔掉浪费和多余不必要之部分后所形成的结果。并非为自
杀性的单纯杀价行为。单纯性的杀价销售,上靠压榨供货商,下
靠忽悠顾客的行为,非零售业之王道也!)
2.如何看待新店铺销售不旺现象
国外商家在开店之前必定要做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前期准备,沃亦
不例外。国外有的超市甚至通过去小区的垃圾站查看居民用的
哪家超市的购物袋(有违隐私权),来推测竞争对手在本地区的市
场渗透性(占有率)。
理论上讲:玛盲目开店的可能性较少。
然开店前的谋划,毕竟为纸上谈兵(相对)。开店后误差如果与预
计的相差不到30%的话,一般认为是成功的。
注意:开店后,并非工作的截止,而是一切的开始。特别是在商品
构成和细销售方法的改进上。开店后才是检查和点验「该卖什
么和不该卖什么」;「应该怎么卖,不该怎么卖」的开始。同时
对商圈做修正和调整。
为了摸清问题的实质,店铺往往在开店3个月内不做任何人为的
改动。目的是让店铺的问题彻底暴露。
3个月后做局部调整(部门内局部卖场内);
6个月后做中规模调整(部门之间,卖场之间等);
12个月后做大规模调整(商品构成和卖场构成)。
沃尔玛贵阳店,建议贵兄再耐心观察几日,跟踪其商品变化和卖
场变化(希望在以后的回帖中,看到贵兄的观察分析)。
国外商家往往根据开店前大量的细致调查和分析,依据自己的
Concept(商家经营哲学和定位)推出拟开设店铺的假说(与自己
Concept相吻合的定位),然后再付诸于实践(即开店)。而且在
推进过程中追求步步到位和依计划行事,按部就班。虽然会有机
械感或国人多讥讽的迂腐感。然得到的是:可以退回原点!找到
自己失误的出处。此为最大的利益之所在。国外商家往往知道
自己的经营错在哪里,错在哪一步上,下一步该如何调理。而国
内商家虽不乏灵活和生动,一旦店铺销售滑坡,很难理清头绪,治
表而多于治本的原因恐多为无法退回原点所致。
济周以为此为国内商家在经营上最大之顽疾也!
济周并不认为沃尔玛万能,一家沃尔玛便可遮天盖地。但只要对方敢将店铺跨出国门,并且开在别人庭院,盯着别人的餐桌、居室做文章的话,其必有过人之术(此非妖术也)。尤其是沃尔玛。
零售业是允许公开模仿和模仿性极强的行业。既然是送到家门口的模仿对象,我们如果不做彻底的分析和研究的话,未免太对不住老沃了。
了解其战法,看到其水面下的构造,通过梳理其根须,自然会悟出该如何出手。虽不指望百战不殆,至少不会惨败。
济周杂言
050205
jizhou 最后修改于:05 Feb 2005 17: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