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网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     跟帖 13, 分页: [1]  底部
 主题: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凯恩

   
   
   文章:821
   回帖:3994
   金钱:18
   积分:15324
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关于蒙古族

蒙 古 族 的 兴 起 大 约 公 元 7世 纪 , 蒙 古 族 的 先 民 “ 蒙 兀 室 韦 ” 便 生 息 繁 衍 在 大 兴 安 岭北 段 、 望 建 河 ( 今 额 尔 古 纳 河 ) 南 岸 幽 密 的 森 林 里 , 是 唐 王 朝 所 属 室 韦 诸 部 之 一 。 其 活 动 范 围 西 接 大 室 韦 , 东 南 与 黑 水 州 为 邻 , 北 与 落 俎 室 韦 隔 河 相 望 。 室 韦 是 我 国 历 史 上 一 个 古 老 的 民 族 , 人 种 、 语 言 和 文 化 属 东 胡 系 统 , 与 鲜 卑 、 契 丹 相 近 。 早 在 公 元 6世 纪 , 室 韦 就 经 常 定 期 派 使 者 向 中 原 的 东 魏 和 北 齐 政 权 朝 贡 。 蒙 古 人 的 远 古 历 史 保 存 在 《 蒙 古 秘 史 》 中 。 据 记 载 , 7世 纪 以 后 黄 金 家 族 的 始 祖 饽儿 帖 赤 那 和 妻 豁 埃 马 阑 勒 带 领 蒙 古 部 落 离 开 密 林 , 向 西迁徙 , 渡 过 腾 汲 思 海 ( 今 呼 伦 湖 ) , 游 牧 于 鄂 嫩 河 、 克 鲁 伦 河 、 土 拉 河 源 头 及 不 儿 罕 山 ( 今 大 肯 特 山 ) 东 部 地 区 。
进 入 大 草 原 的 蒙 古 部 落 , 不 断 与 周 围 各 部 以 及 中 原 地 区 进 行 经 济 和 文 化 的 交 往 , 促 进 了 自 身 的 迅 速 发 展 。 辽 时 , 蒙 古 部 已 经 成 长 起 来 , 分 衍 出 乞 颜 部 、 扎 答 兰 部 、 泰 赤 乌 部 等 小 部 , 在 三 河 之 源 一 带 辽 阔 的 草 原 上 发 展 繁 荣 。 同 时 , 在 蒙 古 部 之 外 , 草 原 上 还 有 其 他 较 大 的 部 落 : 在 今 内 蒙 古 呼 伦 贝 尔 盟 南 部 至 今 内 蒙 古 锡 林 郭 勒 盟 北 部 的 塔 塔 儿 部 ; 在 今 呼 伦 湖 东 南 , 贝 尔 湖 至 哈 拉 哈 河 一 带 的 翁 吉 刺 部 ; 南 靠 长 城 的 汪 古 部 ; 色 楞 格 河 下 游 的 蔑 儿 乞 部 ; 叶 尼 塞 河 下 游 斡 亦 刺 惕 部 ; 处 于 杭 爱 山 和 肯 特 山 之 间 的 克 烈
部 ; 往 西 靠 近 阿 尔 泰 山 的 乃 蛮 部 。
草 原 上 这 些 部 落 的 出 现 , 是 7世 纪 以 来 北 方 各 民 族 进 一 步 交 往 和 融 合 的 结 果 。 经 过 长 期 的 各 族 之 间 的 共 同 发 展 和 融 合 , 12世 纪 时 , 蒙 古 草 原 上 一 个 新 的 民 族 共 同 体 — — 蒙 古 族 开 始 兴 起 。

蒙 古 各 部 的 统 一 12世 纪 初 , 女 真 贵 族 建 立 金 王 朝 。 蒙 古 部 在 合 不 勒 汗 ( 成 吉 思 汗 曾 祖 父 ) 统 治 下 , 逐 渐 壮 大 并 不 断 打 败 金 兵 的 进 攻 。 金 朝 为 了 控 制 蒙 古 地 区 , 利 用 塔 塔 儿 部 , 挑 起 了 蒙 古 与 塔 塔 儿 长 期 激 烈 的 斗 争 , 使 蒙 古 草 原 陷 入 分 裂 状 态 。 金 兵 还 在 蒙 古 草 原 到 处 劫 掠 , 使 蒙 古 各 部 人 民 流 离 失 所 , 不 得 安 居 。 为 对 抗 金 王 朝 的 残 暴 统 治 , 迫 切 要 求 蒙 古 各 部 的 统 一 , 结 束 12世 纪 以 来 蒙 古 草 原 上 部 落 林 立 、 互 相 攻 掠 的 局 面 。 脆 弱 的 游 牧 经 济 也 需 要 和 平 , 长 期 处 于 分 裂 战 争 中 的 蒙 古 草 原 人 民 更 加 渴 望 统
出 身 于 蒙 古 丰 儿 只 斤 氏 的 贵 族 铁 木 真 , 在 克 烈 部 首 领 王 罕 的 支 持 下 , 力 量 逐 渐 强 大 。 1189年 , 铁 木 真 被 推 举 为 蒙 古 部 首 领 , 此 后 , 为 增 强 蒙 古 部 的 经 济 和 军 事 实 力 。 巩 固 汗 权 , 铁 木 真 展 开 了 对 蒙 古 各 部 的 兼 并 和 统 一 战 争 。
公 元 1195年 和 公 元 1196年 , 金 两 次 出 兵 攻 打 塔 塔 儿 部 。 铁 木 真 联 合 克 烈 部 助 金 大 败 塔 塔 儿 子 港 勒 札 河 ( 今 乌 力 吉 河 ) , 并 在 回 军 途 中 攻 灭 主 儿 勤 部 。 铁 木 真 既 获 得 金 的 封 赏 , 又 消 灭 了 与 之 争 夺 汗 位 的 乞 颜 氏 中 的 长 支 贵 族 , 名 声 大 振 。 公 元 1198年 , 金 又 遣 军 征 讨 弘 吉 刺 、 合 答 斤 、 山 只 昆 等 部 。 金 的 这 几 次 征 伐 , 为 铁 木 真 夺 取 富 饶 的 呼 伦 贝 尔 草 原 扫 清 了 障 碍 。 铁 木 真 的 实 力 迅 速 增 强 , 引 起 贵 族 们 的 敌 视 , 贵 族 联 盟 发 动 了 对 铁 木 真 的 一 系 列 的 攻 击 战 争 。 最 初 由 札 答 兰 部 札 木 合 纠 集 泰 赤 乌 等 十 三 部 3万 军 马 进 攻 铁 木 真 , 铁 木 真 组 成 十 三 翼 ( 古 列 延 ) 迎 战 于 斡 难 河 附 近 的 答 兰 版 朱 思 , 然 而 由 于 实 力 悬 殊 而 失 利 。 但 此 后 兀 鲁 兀 部 的 术 赤 台 、 忙 兀 部 的 畏 答 儿 、 晃 豁 坛 的 蒙 力 克 率 部 归 附 铁 木 真 , 铁 木 真 力 量 日 益 壮 大 。 公 元 1200年 , 弘 吉 刺 、 朵 儿 边 、 塔 塔 儿 等 十 一 部 复 聚 会 于 阿 雷 泉 , 盟 誓 与 铁 木 真 、 王 罕 为 敌 。 铁 木 真 得 到 其 岳 父 的 密 合 , 会 同 王 罕 与 十 一 部 联 军 , 战 于 捕 鱼 儿 海 子 ( 今 贝 尔 湖 ) 附 近 , 贵 族 联 军 大 败 。 第 二 年 , 被 击 败 的 贵 族 们 再 聚 键 河 ( 今 根 河 ) , 推 札 术 合 为 “ 古 儿 汗 ” , 誓 与 铁 木 真 为 敌 。 铁 木 真 认 真 备 战 , 与 王 罕 军 于 阔 亦 田 ( 今 哈 拉 哈 河 上 游 ) 附 近 再 败 贵 族 联 军 , 札 木 合 失 败 后 率 部 投 工 罕 。 铁 木 真 为 巩 固 后 方 , 趁 势 攻 灭 了 塔 塔 儿 四 部 , 完 全 占 据 了 呼 伦 贝 尔 草 原 。 至 此 , 结 束 了 与 贵 族 联 盟 之 战 。 不 久 , 与 铁 木 真 长 期 结 盟 的 王 罕 背 盟 , 加 上 礼 木 合 等 的
离 间 , 铁 木 真 与 王 罕 关 系 恶 化 。 铁 木 真 曾 欲 以 联 姻 修 补 裂 痕 , 但 遭 到 拒 绝 。 公 元 1203年 , 王 罕 、 札 术 合 等 设 计 谋 杀 铁 木 真 未 成 , 又 突 袭 之 。 铁 木 真 仓 促 应 战 干 合 兰 真 沙 陀 ( 今 乌 珠 穆 沁 旗 北 境 ) , 因 寡 不 敌 众 , 退 至 合 助 合 河 ( 今 哈 拉 哈 河 ) 上 游 整 军 。 此 时 , 札 木 合 等 与 王 罕 分 裂 。 铁 木 真 趁 王 罕 无 备 , 秘 密 进 围 , 激 战 三 昼 夜 , 王 罕 父 子 败 逃 , 先 后 被 杀 。 铁 木 真 获 得 最 终 的 胜 利 。 最 后 一 个 对 手 是 乃 蛮 部 , 为 与 乃 蛮 决 战 , 铁 木 真 按 千 户 制 编 组 军 队 , 设 扯 儿 必 那 颜 ( 统 领 ) 统 军 , 又 成 立 护 卫 军 , 设 80宿 卫 , 70散
班 , 从 此 蒙 古 军 队 更 加 强 大 。 公 元 1204年 , 纳 忽 山 之 战 中 乃 蛮 军 一 触 即 溃 , 太 阳 汗 负 伤 而 死 , 铁 木 真 进 抵 阿 尔 泰 山 , 尽 降 其 余 部 , 完 成 了 统 一 漠 北 蒙 古 诸 部 的 大 业 。 1206年 。 在 斡 难 河 畔 召 开 忽 里 勒 台 大 会 上 为 年 又 被 推 举 为 全 蒙 古 的 大 汗 , 人 们 尊 称 他 为 成 吉 思 汗 ,建 立 大 蒙 古 国 。 从 此 “ 蒙 古 ” 一 词 成 为 后 来 蒙 古 各 部 的 共 同 名 称 , 蒙 古 民 族 作 为 绕 一 的 民 族 共 同 体 登 上 世 界 历 史 舞 。



该帖于 2006-3-8 3:22:00 被修改过

---------------------------------------------------
要是心里没有什么怨恨,那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快乐!
2005-09-28 19:35
编辑
凯恩

   
   
   文章:821
   回帖:3994
   金钱:18
   积分:15324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内蒙的美食

“金杯、银杯斟满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请你吃个够。”这首祝酒歌,对蒙古族饮食文化作了精确的概括。
 
 
**** 烤全羊:蒙古族传统名菜,为招待贵宾或举行重大庆典时的盛宴特制的佳肴。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椒、盐等佐料整体烤制而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盘内,色泽金红,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 涮羊肉: 起源于元代。内蒙古涮羊肉多选用大尾绵羊的外脊、后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锅沸汤中轻涮;再取备好的麻酱、腐乳、韭菜花、葱花、姜丝、虾油等作佐料,肉片鲜嫩可口,不膻不腻,边涮边吃。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流行的是以包头“小肥羊”为代表不沾小料的新吃法。



**** 烤羊腿 :以绵羊带骨后腿肉配葱头、芹菜烤制而成。食时改刀切块,保持原状,配黄酱、葱段、荷叶饼共食。此菜形美观、色褐红、肉酥烂、味香醇。



* 羊背子: 蒙古族民众最喜欢的名贵菜肴,只有在祭祀、婚嫁、老人庆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可见到。制法: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锅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羊背上,以类似羊的爬卧姿势上桌。吃时,每人先用蒙古刀从羊尾巴上拉一条肥肉吃掉,然后各取所需而食。


*****手扒肉 :不吃手扒肉不算来过草原!手扒肉 是内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也成为内蒙古地方风味之一。制作和吃法别具一格:将羊按各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放入不加盐和其它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侯。只要肉已变色,即可食用。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易于消化。

***** 炸羊排:精选羊肋条骨油炸而成。熟后撒盐等调料。市区里的饭店多数都可吃到。 

*** 烤羊尾:以羊尾膘脂、鸡蛋清、果脯、白糖为原料炸制而成。此菜外型美观、香甜酥脆,带水果味,多用在接待宾客宴席上。另外在涮羊肉时也可点盘羊尾片涮来吃。



** 烤羊方: 以羊肉块裹以鸡蛋、面糊并加多种佐料放烤炉成熟。该菜香酥可口,一般配以荷叶饼、大葱、甜面酱食用。

*** 烤牛鞭: 以内蒙古草原公牛鲜牛鞭改刀作菊花形,配以枸杞烧制而成。此菜色泽鲜艳、口味咸醇,食用、药用价值兼备,具有滋肾润肺、强筋壮骨之功效。(在夜市上的烧烤摊上可以品尝到)

**** 烧牛蹄筋: 以牛蹄筋和大葱加工烧制的佳肴。此菜用料讲究,色白透明:油清底亮,口香筋软,富含营养,常用于迎宾宴席。


***** 马奶酒: 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制法是将鲜马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

***** 奶皮子: 把鲜牛奶倒入锅中微火慢熬,待其表面凝结一层腊状脂肪,用筷子挑起挂在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制法与制作腐竹相似。奶皮子属奶食中精品。味道纯香、营养丰富。

*** 酥油 :又称奶油、黄色,鲜牛奶倒入桶中,发酵成酸奶,用杵杠搅和分离出白脂肪,滤去渣滓,放温火上熬,水蒸发后,待颜色逐渐由白变黄,冷却后,即成酥油。酥油味道独特营养价值极高,中西餐均可饮用。

****奶酪: 将分离出酥油的酸奶,经微火煮熬后装入布袋,挤出酸水,成碎块状晾干即为奶酪,质硬而酸甜,是蒙古族民众喜爱的奶食品之一。



****酸奶子: 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景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现代工艺的酸奶是随处可见了,譬如伊利蒙牛,牧民自产的比较难见。

***** 奶茶 :蒙古民族传统的热饮料。由砖茶水加鲜奶熬制成。喝时通常要加少许盐,还可以加黄油,泡炒米和奶制品食用。可终日饮用。有暖胃、解渴、充饥、助消化的功能。既可代汤下饭,又可待客。从超市里买的奶茶粉冲来喝味道也不错。

** 扒驼掌:以骆驼前掌为主料,口蘑为辅料烹制的菜肴。此菜色淡白,不肥不腻,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


*** 糖醋驼峰: 以驼峰为主料,鸡蛋、淀粉、面粉为辅料、加糖、醋、精盐、姜水、大油、葱花、蒜末、高汤等烹制而成。此菜香酥软嫩,酸甜不腻。


***** 稍美:又称烧卖,是呼和浩特的一种流传很久,至今不衰的传统风味食品。早在清朝时,当地的稍美就已名扬京城了。当时,北京前门一带,稍美的饭馆门前悬挂的招牌上,往往标有“归化城稍美”字样。外地客人来到呼和浩特,都要品尝一下稍美,才算不虚此行。稍美制作工艺独特,选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馅肥瘦适中,葱姜等佐料齐全。稍美出笼,鲜香四溢。观其形,只见皮薄如蝉翼,晶莹透明,可筷提起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吃起来香而不腻。可谓食中美餐,形美而味浓。呼和浩特的稍美,过去专作早点之用,多由茶馆经营,如今,已成了许多饭馆的必备食品和家庭中的常用美餐了。在呼包二市都可吃到地道的烧卖,多数餐馆只在早上供应。


***** ?莜面: 出自莜麦(学名燕麦),其磨成的面粉称莜面。绝对的健康食品,低糖,降压,降脂。莜麦是一种成熟期短,耐寒,耐盐碱的低产作物。产量虽低,但含有高蛋白,和大量铁、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早在南北朝时期,呼和浩特一带就有农民种植莜麦。到清代初期已大面积耕种,享有“阴山莜麦甲天下”的美称。现在仍为当地人民的上等主食。莜麦加工方法特殊。加工时先要将莜麦淘净,晾干后上锅煸炒。炒熟后再上磨加工成面。民间的吃法颇多,有搓鱼鱼、推窝窝、卷囤囤、搅拿糕、碾刨渣、炒傀儡等等。多种多样的吃法。吃时可按各人的口味不同和季节的不同佐料以羊肉汤、盐菜汤,时令蔬菜等,再加一些辣椒、蒜蓉,更觉可口,深受当地人喜爱。


*****荞面:荞麦经过加工,磨成面粉,叫荞面。一般有荞面圪坨等。熬羊肉稍子汤吃起来美味可口。 ?


*** 炒米:蒙 古 语 称 “ 蒙 古 勒 巴 达 ” , 意 为 “ 蒙 古 米 ” 。 炒 米 是 将 糜 子 用 水 浸 泡 后 , 经 蒸 、 炒 、 碾 等 工 序 , 加 工 制 成 的 熟 米 粒 。 因 制 作 方 法 的 差 异 , 炒 米 可 分 为 脆 炒 米 和 硬 炒 米 。 炒 米 易 于 储 存 , 便 于 携 带 , 食 法 简 单 , 营 养 丰 富 , 是 游 牧 民 族 放 牧 时 的 最 佳 “ 快 餐 ” , 是 蒙 古 人 最 喜 欢 的 粮 食 。 炒 米 有 多 种 吃 法 , 无 茶 无 水 时 , 可 干 嚼 , 香 脆 可 口 , 越 嚼 越 香 ; 用 奶 茶 泡 食 , 可 与 多 种 食 物 搭 配 , 加 入 黄 油 、 奶 皮 、 奶 酪 。熟 牛 、 羊 肉 , 既 可 边 喝 奶 茶 边 嚼 茶 中 炒 米 , 也 可 喝 尽 奶 茶 , 将 泡 软 的 炒 米 与 加 入 的 奶 食、 红 糖 、 肉 食 拌 起 食 用 , 香 咸 酥 软 、 味 道 极 佳 。 炒 米 营 养 丰 富 , 含 有 蛋 白 质 、 脂 肪 、 碳 水 化 合 物 及 多 种 维 生 委 和 钙 、 磷 、 铁 等 人 体 所 需 元 素




---------------------------------------------------
要是心里没有什么怨恨,那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快乐!
2005-09-28 19:41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凯恩

   
   
   文章:821
   回帖:3994
   金钱:18
   积分:15324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那达慕”大会

毡包象珍珠撒满草场,
人流象潮水来自四方;
骏马象流星追云赶月,
歌声象百灵婉转悠扬… …

七、八月的草原总是沉醉在鲜花绿草的恋情里。这时,成千上万的蒙古族牧民,就会穿起节日的盛装,不顾旅途的遥远,男女老少,乘车骑马,云集到绿海如茵的草原上。素日宁静的草原,彩旗飘扬,人流纵横,牛羊欢叫,牧马嘶鸣,顿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就是蒙古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的意思。
那达慕的历史由来源远流长。蒙古人的祖先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在蒙古草原的广阔地域上活动。那个“化铁溶山”的神话,说蒙古族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英雄民族。壮美清秀的额尔古纳河,是蒙古民族历史的摇篮。
原始社会,生存在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族逐渐掌握了与野兽格斗的本领,之后,又使用了骑射——这种较为先进的狩猎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摔跤、射箭、赛马成为蒙古高原游牧民军事训练的锻炼身体和游艺体育活动。青铜器的产生,使摔跤、射箭、赛马的条件越来越好起来。
北方的胡服骑射,使匈奴在军事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匈奴人在祭典时举行赛马、赛骆驼的习俗,至今在内蒙古的阿拉善、巴彦淖尔一带还保留着。等到突厥时期,不仅骑射更为进步,而且弓箭的制作也相当精巧了。


历史上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公元1225年铭刻的《成吉思汗石文》说,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剌子模,为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
1260年,忽必烈作了蒙古大汗,建都开平,1267年把统治中心迁至燕京(后称大都,今北京市),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地达慕活动也就更为广泛地开展起来。
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活动的规模、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更大的变化。
清代的蒙古族王公以苏木、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
现在的那达慕,从内容上比过去更为丰富了。
在比赛项目方面,除了传统比赛项目,双增加了马术、步枪射击、柔道、摩托车表演,蒙古象棋等内容。


赛马,是现代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娱乐活动。赛马,早已经成为蒙古族男子的三项竟技之一,是衡量草原上蒙古族男子有无本领的重要标志。
赛马时,周围百里以至几百里以外的牧民,都驱车乘马赶来聚会。
赛马人数,多少不等,少则二、三十,多则上百人。
这时,观众那成千上万的祝愿的目光,都盯在那百十匹威风凛凛的骏马身上。
赛马开始时,骑手们一字摆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英俊而又潇洒。远道貌岸然而来的观众们都聚集在起点和终点上。起点和终点插满了各种鲜艳的彩旗。只听号角长鸣,骑手们便飞身上马、扬鞭竞驰、争先恐后如箭矢齐发。一时红巾飞舞,观众欢腾,声震原野。
“它飞过路旁人们来不及观年看,
奔驰起来四蹄一尘不染,
好似欢跳的黄羊,
又象出笼的飞鸟,
鬃毛如同高原上的青草随风旋转,
毛色就象射在水面上的光环… …”
赛马结束时,有一位口才超众的民间老艺人端着奶子,捧着哈达,对着跑了第一名的骏马,即兴吟诵。对马的身姿,甚至马的每一个部位备加赞扬,并表示美好的祝愿。最后将一些奶子抹在骏马的脑门上,剩余的敬给赛马的骑手,并将哈达系在骏马的脖子或缰绳上。

蒙古族射箭
蒙古族民歌中唱道——

罕山的藤条当弓背,鹿其麟的筋条做弓弦;
射穿十二层云天的弓箭,把鬼域阴云齐冲散。


射箭,最早用于作战和狩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更促进了骑马射箭活动的开展。以后骑射逐淅成了重要军事训练项目。至元代蒙古族“俗善骑射,用弓马之利取天下”,射箭,就愈加显得重要了。
自成吉思汗以来,蒙古族男子一到成年便自然成为义务兵,其主要武器之一就是弓箭。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
射猎是射箭的实战演练。
射猎一般在冬初举行。蒙古大汗先下诏旨,命令军队做好行猎准备,组成一个庞大的围猎队伍。
围猎和临阵作战一样,将部队分成左、中、右三路,排好队形,由高级军官在前面率领,后面跟着輜重车辆。
由于历史上弓箭是蒙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武器,人们也就非常尊重那些优秀射手。
优秀的射手都不怕强敌,乐于当众表演或比赛自己的高超技艺。
因而,射箭便成了那达慕大会的重要比赛项目。
比赛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新中国诞生以前,鄂尔多斯地区的射箭比赛只有骑射一种。箭靶是内装灰土的三个糟羊皮口袋。射程一般为三、四十步。以箭靶流灰为中,比赛者每人射三次,以中靶多寡分出名次。
在阿拉善和其它草原地区,静射和骑射都同时并举。
比赛时弓箭的式样、重量、长度、拉力不限。比赛一般规定每人射九箭,分三轮射完,以中靶的箭数多少评定前三名,经予奖励。
大型射箭比赛,参加者多达百名,中型的骑射赛约二十到三十人参加。
比赛跑道为四米宽、二尺深,长八十五米的一条浅沟,共置三个靶位。各靶位之间距二十五米。
第一靶是在两米高的木架上挂一条一立方尺的彩色布袋。第二靶是一个一立尺的白布袋。第三靶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白布袋。三个布袋中都装着棉花。
第一、二靶位在射手的左侧,第三靶则位于射手的右侧。跑道的中心线与靶位的距离两米来远。
比赛规定为一马三箭,三次射九支箭,要在规定的跑道内射完,如还有剩余的箭,就被认为是不光彩的。
比赛开始前,射手穿紧身彩袍,背上弓箭,乘马到起跑线预备。裁判员发令后,开始起跑。同时抽弓搭箭,瞄准箭靶。箭射在地上反弹中靶者判不中。当射中靶上的某一环时,靶环便自动脱落。这时观众就会不断地给优胜者喝彩肋威



蒙古族摔跤
蒙古式摔跤是草原牧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蒙语叫搏克。
摔跤运动在蒙古草原有悠久的历史。
西安客省庄出土的两件匈奴铜牌,图案中间是两个力士在摔跤。
铜牌的造型和艺术,属于汉初匈奴遗物,而从摔跤的图象所呈现的架式上看,大至与今天的蒙古式跤摔法同源。
元代之前的蒙古族摔跤活动,具有很大的军事、体育性质,用以锻炼力量、技巧,并用摔跤来选拔擢升力士。
蒙古族的摔跤,既不同于中国式摔跤,也不同于日本的相扑。它在规则、方法、服装、场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蒙古式摔跤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人数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奇数。
报名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限体重。
安排对手由德高望重的栽判员负责,不征求摔跤手的意见。
比赛实行单淘汰制,即每轮淘汰半数。
摔跤手的服装比较讲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外面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上衣是用香牛皮制做,上边钉满银行或铜钉,后背中间有圆形镜或“吉祥”之类的字,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脚登蒙古靴或马靴。
名跤手脖子上佩戴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项圈—江嘎,看上去煞是威风。它是在一定级别的比赛中获得优胜的象征。
比赛场地简单,只要有一片草坪或松软空地,观众席地围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间进行比赛了。
比赛前,双方都有高唱挑战歌,以肋声势,唱三遍后,双方摔跤手跳跃而出,做着雄鹰展翅的舞姿进入会场。比赛开始,摔跤的双方互相致意和向观众敬礼后,开始较量。
顷刻间,争斗相扑,盘旋相持,腿膝相击。
蒙古式摔跤以巧取胜,一跤定胜负,只要身体有一处着地就算输了。但不能抱腿,不准反关节动作,不准扯裤子。
蒙古摔跤大体分踢、绊、缠、挑、勾等三十余种、三百多个动作。
凡取胜者,到裁判台双手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子、奶食等,然后边跑边撒在围观人群中,让大家分享他的“胜利果实”。
近年来,经过改革,古老的蒙古式摔跤,以其音译—搏克驰名中外。在重大的那达慕大会上,都设有女子搏克比赛。她是那达慕体坛上一支娇艳的奇葩,倍受国内外宾客睛睐。女子搏克独具魅力的观赏价值,为那达慕大会纺织了一束五色的彩环。
改革后的搏克运动,常以单独项目构成比赛,这种比赛不仅设有个人冠军赛,还设有团体赛,表演赛和安慰赛等内容,从而为古老的蒙古式摔跤,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由此,搏克登上了全国比赛的殿堂。


蒙古族象棋
争强半胜的蒙古族象棋,是那达慕大会上引人入胜的游戏项目之一。
清朝年间,蒙古族象棋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口北三厅志》中就记录了蒙古族象棋简单的规则和玩法。
追宗溯源,蒙古族象棋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在古印度,它是一种叫作“却图郎卡”的棋,可四人同时游戏。公元七世纪,传到阿拉伯,叫作“沙特拉兹”。十五世纪后传到欧洲,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国际象棋,因而可以说,蒙古象棋和国标象棋同出一源。
在成吉思汗西征后的十三世纪三十年代,这种棋艺就先于欧洲而传到草原了。它是随着蒙古草原丝绸之路的延伸,经过波斯在蒙古族中流行起来的。它的棋盘是由颜色深浅交替排列的六十四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与国际象棋的的棋盘一模一样。浅色的叫白格,深色的叫黑格,棋子也分白黑两种,共三十二个,双方各有一王、一帅、双车、双象、双马和八个小兵。不同的是,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兵刻成猎狗的形象,增添了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氛和特色。据《绥远通志稿》记载,蒙古象棋“以小木雕成各种模型。计诺彦二。狮虎各一。驼马各四。车轮二。宝盆二。小狮八。小虎八。共计三十二枚。弈时,双方各持十六枚。一方为诺彦、狮、驼、马、车轮、小狮。一方为诺彦、虎、驼、马、宝盆、小虎。两方公涂红黄二色。用方纸画为六十四格。各占三十二格。弈法;置棋子于方格中间,后行八格中,二格置诺彦与狮子。左右置驼、马、车轮。前八格各置小狮一。对方布置亦如之。对弈时谁先走谁后走,没有一定规矩。官长或右、或左、或前,只走一步。狮与虎左右前后斜可走八面。驼向前斜面。马走拐格。车轮、宝盆如象棋之车,可走前后左右。小狮、虎向前走一步,若走至对方底格,即可当虎狮之用矣。以困死一方诺彦为终局,其中运用无穷。”
在民间,玩蒙古象棋仍然是古波斯的走法,这也是国际象棋原来的走法。蒙古象棋蒙语叫“沙特拉”,很显然,这是阿拉伯“沙特拉兹”的转音。
蒙古象棋本身还是一种优美的木雕艺术品。


蒙古族布鲁
有一项奇特有趣的运动项目,在那达慕大会上常常要受到观众的欢迎和睛睐。那就是蒙古民族人人所喜爱的游戏——“布鲁”。
布鲁,蒙古语为棒的意思。“布鲁”游戏就是投掷的游戏。布鲁的形状象一把镳刀,分为掷远布鲁和掷准布鲁。掷远布鲁叫“海雅木勒”,掷准布鲁叫“图拉嘎”。也有二者兼备既能掷远又能掷准的,头顶处包有铅头或铜箍环。
布鲁是产生于狩猎时代的狩猎工具,作为御敌和打猎的武器,很早就在蒙古草原牧民中间使用了,后来渐渐地演化成了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关于赛布鲁,至今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草原上流传...
王爷府有一位名叫海日图的公主,生得很漂亮。海日图从小就喜欢玩布鲁的游戏,高超的技艺在方圆几百里的草原上都很闻名。海日图长到了出嫁的年龄,王爷说:“海日图,金鹰飞得再高也要有归宿,公主长大了怎能不嫁人呢?”海日图说:“让那些公子哥们与我赛布鲁好了。”结果,这些公子哥们全都账在了海日图的手下。海日图又与牧民青年进行比赛,最后输给青年牧人巴特尔。海日图就要与巴特尔结亲了,草原上降下一片喜气。但在成婚的那天晚上,狠心的王爷白音诺彦下令杀害了巴特尔。后来,草原牧人为了纪念海日图和巴特尔,便在那达慕大会上举行赛布鲁活动。
布鲁游戏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很流行。投掷的方法与手榴弹相类似,可以锻炼力量、速度、灵巧以及准确的目测能力。
布鲁的制作简单,比赛场地也比较简单。只要有一长方形的平坦场地,在三十米处立三根圆木杆,投掷就可以进行了。



---------------------------------------------------
要是心里没有什么怨恨,那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快乐!
2005-09-28 19:44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凯恩

   
   
   文章:821
   回帖:3994
   金钱:18
   积分:15324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祭敖包


敖包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在媒体的传播下已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一首《敖包相会》的蒙古族民歌,更是敖包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宣传热度,红透大江南北。
此主题相关图片


  在无际的草原上,时时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插有柳枝,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有五颜六色的神幡。巨大的石堆矗立在草原上,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
敖包,又称"鄂博"、"脑包"、"堆子"、"石堆"、"鼓包"。指的是在自己游牧的区域内,选择一个幽静的地方,用石头堆起的圆形堆。《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九》云:"鄂博随在皆有……其形圆,其顶尖,颠立方角蒙经旗,其上下则埋哈达一方,粮食五种,银数钱,每年必一祭。"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
祭祀开始,先举行赛马,然后摆 上供物,由喇嘛念经行祭,参加祭祀的人们纷纷往敖包上添加石块。事毕,进行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 。
敖包多设在草原的山头上,用石块或土块堆成的圆锥形祭坛,上面 挂五颜六色的彩布或彩纸。
此主题相关图片





旧时,敖包分氏族的、毛洪的、索木的、旗的和盟的等不同规模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敖包在不同的 范围内祭祀。例如氏族敖包只在本氏族内行祭,祭物及费用都在本氏族内 摊派;盟敖包则由全盟祭祀 ,祭物及费用要在全盟范围内摊派。也有自 愿捐赠的,富裕人家一次可赠数只羊。当年用不完的祭物,主要是牲畜,则 指定专人放养,留作来年作用。 节日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附近的敖包参加祭祀。祭祀开始,先举行 赛马,然后摆 上供物,由喇嘛念经行祭,参加祭祀的人们纷纷往敖包上添 加石块。事毕,进行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 。
敖包,亦作“脑包”、“鄂博”。蒙古语音译,意为“堆子”。它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物体。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个别的圣地就是敖包。这种圣地也是各家族在自己的领地建起来的假山。蒙古族祭祀敖包并崇拜有加,大概缘于古代的祭圣山。祭圣山又与
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见《蒙古风记》)。这种山只是“像山”,不是自然的山,是人用石头或土堆起来,所以蒙古语称“敖包”。

敖包是建立和祭祀,在古代比较简单。由萨满宣布,所谓的村落保护神选择某一座山或丘陵,作为自己的所在地。人们就在这个地方用土或石头建成堆子,举行若干圣化仪式,就算建成了敖包。这是一种土殿堂,每年一定时期,附近居民到这里来祭祀地方神,祈祷牲畜发展,人丁兴旺。礼毕,人们围坐在一起,喝马奶酒、吃羊肉、奶食等,并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三项文体活动。

建敖包的地方多选择明快、雄伟且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敖包均有名称,其名大部分以所在之山名或地名定。敖包多设于山丘之上,或水泉边,多数用石块堆成,一般呈圆形,顶端围有柳条圈。在蒙古族心目中,敖包象征山神,外出远行,遇敖包必下马参拜,祈祷平安,并随手拣石添上。

每年农历五月,绿草遍野,燕子北归,本旗蒙古族开始祭敖包活动。牧民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敖包下,用松柏、红柳、五彩花卉将敖包装饰起来,在敖包前摆设奶食品、“阿木苏”、糕点等供品,正面桌上摆放全羊。祭奠仪式由深孚众望的长者主持,主持人亲自向敖包焚香,敬酒,献哈达,唱祭歌,并请喇嘛念太平经。此时,漫山遍野前来祭祀的人们跪伏于地,三拜九叩,默祷“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畜兴旺,无灾无病,万事吉利”。


祭奠仪式完毕,主持人将供品分送大家享用。同时开始游戏,主要项目为“男子三技”(摔跤、射箭、赛马)。


---------------------------------------------------
要是心里没有什么怨恨,那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快乐!
2005-09-28 19:47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凯恩

   
   
   文章:821
   回帖:3994
   金钱:18
   积分:15324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内蒙草原旅游须知(礼仪)



“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人耻笑。”这句谚语,是蒙古族人民崇尚礼仪的真实写照。热情好客的牧民,外出办事时,路上不论是同熟人还是陌生人相逢,总是亲切问候“他,赛音、百努!”(您好!)外人到家做客时,主人闻声即走出来热情迎接。致问候后,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请客人进家。客人落座后,相继以香烟或鼻烟壶、奶茶、“手扒肉”款待。会喝酒的客人,主人总是频频劝酒,并伴有歌舞肋兴。

献“哈达”和敬酒,是蒙古族礼仪中一种隆重的礼仪方式。遇到重要庆典活动或欢迎贵宾、馈赠礼品等场合,为表示敬意和祝贺,要给在场的身份地位较高的宾客献“哈达”和敬酒。“哈达”是藏语译音。其面料,一般是绸缎的,颜色多为白色,也有黄色、浅蓝色的,长度在一尺五寸到八尺之间。


中国有句俗话,叫“入乡随俗”,意思是到了一个新地方要问清当地礼俗,不要闹出笑话或引起不快。到内蒙古草原旅游,更要了解草原上蒙古族的礼俗,这会帮助你更好地度过草原之旅的美好时光。

爱畜乘车在草原上游览或到牧民家访问做客,汽车行驶中路遇畜群,要早鸣笛,以使畜群早些避开,否则车辆猛然惊畜,牲畜急跑会掉膘。如果在草原上遇见畜群,汽车和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

做客乘车到牧民家做客要看蒙古包附近勒勒车是否栓着马,不要贸然驶入,免得马惊挣断缰绳跑失。进包要从火炉左侧走,坐在蒙古包的西侧或北侧,东侧是主人起居处,尽量不坐。入座时不要挡住北面哈那上挂着的佛像。进包后可席地而坐,不必脱鞋,但不可坐在门槛上。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要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民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要是你前头的人都不得不喝下这碗酒,那你也非得喝下不可,这时最好方法是多给天、地、火神敬献一点。)

尊老慈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慈幼。到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骂。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其他到牧民家做客要带适当的礼品,如酒、糖、小食品等,不做空手之客。

对迎面上来狂吠的牧羊犬可大声喝斥,但不要用东西去打,因为见生人来,狗上前狂吠是其天性,是告知主人有生人来到。这时主人会出来喊住狗,请宾客进包。

如需解手要到蒙古包南方较远的地方,不要在蒙古包东、西侧(有羊圈)、北侧(气味会随风刮入包内)。

离开主人家时要道再见并致谢意。



---------------------------------------------------
要是心里没有什么怨恨,那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快乐!
2005-09-28 19:50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凯恩

   
   
   文章:821
   回帖:3994
   金钱:18
   积分:15324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zhuleizl 最后修改于:28 Sep 2005 19:58:06

---------------------------------------------------
要是心里没有什么怨恨,那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快乐!
2005-09-28 19:56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凯恩

   
   
   文章:821
   回帖:3994
   金钱:18
   积分:15324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zhuleizl 最后修改于:28 Sep 2005 21:55:19

---------------------------------------------------
要是心里没有什么怨恨,那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快乐!
2005-09-28 21:54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凯恩

   
   
   文章:821
   回帖:3994
   金钱:18
   积分:15324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
要是心里没有什么怨恨,那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快乐!
2005-09-28 21:59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秋雨梧桐

   
   
   文章:1638
   回帖:6477
   金钱:1162
   积分:21839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凯恩你想急死我呀!去不了!郁闷!

---------------------------------------------------
联商水区QQ群:2026800
结识业内朋友 交流各地信息
2005-09-28 22:30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凯恩

   
   
   文章:821
   回帖:3994
   金钱:18
   积分:15324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_^哈哈哈,秋雨,等我回了内蒙请你去做客吧!

---------------------------------------------------
要是心里没有什么怨恨,那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快乐!
2005-09-28 22:40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红叶子

   
   
   文章:345
   回帖:4126
   金钱:0
   积分:10883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茫茫草原,我的家。。。。。。。。
2005-09-29 13:27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黄忠

   
   
   文章:353
   回帖:3727
   金钱:181
   积分:9023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我一定要去啊
2006-03-08 03:22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清风月影

   
   
   文章:61
   回帖:761
   金钱:852
   积分:2362
RE:想去内蒙的朋友--凯恩给你们一些资料
 

其实内蒙的文化还不止这些草原文化博大精深

没有亲自来过是很难感受到的呵呵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秋,无欲则刚.
中国商业联盟总群:82822190
QQ:406707303
2010-05-02 19:11
设为骨贴 | 删除 | 编辑

跟帖 13, 分页: [1]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