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楼主
零售企业“共病”分析
——之员工管理问题篇
与我们合作的50多家企业中,有60%的企业我们都会听到老板、总裁对自己员工众多方面的评价,最为集中表现在“员工素质不高、工作松懈、员工流失率高、企业销售提不起来、想绩效考核但往往流于形式…………”。
为此我们针对企业所存的这些共病作一简略分析说明,供读者朋友们参阅。
员工素质为什么不高?
员工素质主要集中表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服务技能、商品知识、专业知识、工作目的的认识能力、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团队的表现情况等方面,为什么企业会有一批员工比一批员工素质差的现象,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文化教育程度不高
基层员工一方面受文化教育程度的限制,致使在思想、接受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存有局限性,不能较为默契地与管理层达成共识,更好的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致使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素质不高;
2、专业知识了解少
一方面超市的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的太少,比如商品知识、商品陈列知识、顾客的心里分析,如何接待不同类型的顾客等等一些服务人员最基本、最常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学习。致使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素质不高。
3、企业管理层的认识误区
企业往往认为基层员工(理货员)只要能将卖场的商品进行及时补货、理货、要货就可以了,没必要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同时还找出诸如:“现在员工难招聘,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培训”、“新入职的员工人数太少,不值得开展系统培训,直接上岗,跟着其他员工实战学习就可了”等等若干理由去辩解。
错,这种观念极为错误,我们企业不是缺少搬运工,也不能仅仅靠搬运来实现企业利润,而是靠基层员工人性化的服务、高标准的业务技能去实现的。
试想一下,一批没有经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系统培训的员工,他们对超市方面的专业知识只了解50%带着一批仅能掌握30%的新入职员工,再有新入职员工又能了解到多少呢?久而久之,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能不下降吗?
企业的基层员工(理货员)自身的素质并不是很差,要是真正很差,企业也不会聘用,主要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对自己所属岗位,工作职能模棱两可。比如,作为一名真正的理货员工最基础要做到“一员变六员”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需求,没有经过培训,他们又如何了解,如何去认识,如何在工作的运作。这更谈不上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关键的关键在于整体化、系统化的不断去培训学习,去提升每一位员工的个人专业知识层面,从而才能更有效的应用到实践的工作当中去。
员工流失率为什么高?
企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员工不流失是一种企业病,流失率太高更是一种企业管理病症。据调查发现,现在众多零售企业员工每年流失率高达42%以上,而且呈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高的员工流失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员工薪酬与工作量、工作时间不成正比
作为零售企业员工的工作量、工作时间明显大大超过其它行业员工。超市业员工薪酬相对较低,基层员工一般在400元—680元之间,不发达城市或县城仅在360元左右,而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员工心里不平衡,再加上管理方法不科学,致使部分能力相对较强的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另寻其它工作环境或行业。
2、企业文化、团队意识不强,员工没有归属感
据调查发现,每一个新入职员工在进入企业时,心里都抱有一定美好瞳景,都试想着将在新的企业如何去干好,如何去赢得领导、同事的认可。然而当真正步入正式岗位时,事与愿违,员工渐渐地没有一种企业地的归属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单一、麻木的工作作风,工作久了就对工作有一种腻烦、逃避心里?最后出现员工流失现象。
企业文化是一种激励员工、引导员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潜意识的动力。是一种无法用制度、语言去形容的企业精神载体。它和企业的团队意识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内团队成员的协作是否默契,从根本上反映出企业文化是不是那种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众多企业管理过程中,都知道企业文化的得要性,而且都有自己企业的奋斗目标、服务理念、服务宗旨等一些流于形式的标语或口号。而这些口号企业管理层、基层员工又有多少人真正去理解、去思考过,最后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建立的重点在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企业文化及团队意识建立关键点在于是否能给予员工一种向上的动力源泉,而这些只有通过不间断地培训学习,给员工一次又一次地洗脑,只有从员工个人意识上去了解、认可,从而才能形成真正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高效率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使企业具有真正的竞争力。因为这些不是能用制度规范、约束而形成的。
3、企业培训意识不强,员工没有得到知识提升
员工进入企业首先是抱着能拿到自己心目中的合理薪酬,其次最重要的能在新入职岗位上能学到相关知识来提升自己,或是在借助企业这个平台,得到自我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给予入职员工或在职员工一种平等学习机会,以实现员工这种求知欲。有的企业认为培训没必要,多买上几套书天天学就可以了;更有管理者认为不敢培训,培训完了,员工都觉得学会不少东西,跳槽的员工更多。
没必要培训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试想一下,如果通过买几套书学习,就能考上高中、考上大学的话,社会上设立学校这种教育机构又有何用。人们所谓的园丁又何能存在。培训是一种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的一种教育指导方法,重点偏向于指导,从实际工作中指导如何去做,怎样做。从而使员工更快捷在工作是得到知识、管理技能的提升,书上内容与实践培训不能相比的。
不敢培训,怕员工流失。这种观念更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的高管层有没有从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分析一下原因所在。为什么会培训完过就流失员工,所流失的员工而且是相对较为优秀的员工,留下来的员工往往是抱混日子的思想,这难道不是企业管理问题吗?能把原因强加给跳槽员工吗?
4、企业竞争上岗意识不强,员工没有得到管理提升
作为企业是一个人才流通的平台,没有新的人才输入和被淘汰员工的流出,企业会像一滩死水,没有活力,也就少了竞争力。如果流失率较高显然不是淘汰所造成,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另一方面——竞争上岗意识不强,或竞争上岗流于形式。
员工进入企业或多或少是为寻求或实现自己一定目标的,而且都有上进心的,然而当企业没有创造这种环境、创造这种机制,员工的这用思想就会渐渐淡化,最后变成绝望,所表现出来的是工作无激情、麻木。上级管就动,不管就不动,再管就跳槽,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5、企业管理混乱形成内部小团体,员工心里严重受挫
企业经营管理最忌讳拉帮结派形成内部小团体主义,然而在企业管理中由于管理漏洞或利益关系等方面因素促使个别企业中形成小团体主义产生。从而使部分管理人员形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个人本位主义思想,一些不愿屈首的员工也就成了工作中的“奴役者”,久而久之,员工便对企业形成一种厌恶、失落的感觉,心里严重受挫。
企业的命脉是利润,而利润主要是从一线基层产生。如何才能更有效得提升一线员工的战斗力和对企业的亲和力,主要决定于企业能否创造这样一个能够让员工得到知识、得到重视、得到提升的平台。企业如何更为有效地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呢?一方面靠长期不断的培训学习,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使员工既能学到新的知识又能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靠企业的细节管理、用心管理,这样才能造就出真正铁打的营盘。
山西天天向上商务咨询管理机构
(商海苍鹰著)
2005-10-20
tjx1688 最后修改于:20 Oct 2005 16:56:58- 该帖于 2005-10-29 1:11:00 被修改过
长江一号
积分:3744 联商币:142
| 只看他
2楼
RE:超市企业“共病”分析之员工管理篇
俗话说:会怪人的怪自已.
做为企业老总应该先检查自身的错误,企业的不规范章程及流程,也说是自我反省.
做为员工,我认为如果你做不好你认为自已很专业很擅长的工种,你最好向上级说明你还可以做的事,不然就主动辞职算了.
我不用那种没有自已工作思路与思维的员工.
---------------------------------------------------
学到的是知识,想到的是灵感,做到的是智慧,悟到的是人生,记到的是经验,忘记的是过去。努力的是现在。展望的是未来!
长江一号
积分:3744 联商币:142
| 只看他
3楼
RE:超市企业“共病”分析之员工管理篇
俗话说:会怪人的怪自已.
做为企业老总应该先检查自身的错误,企业的不规范章程及流程,也说是自我反省.
做为员工,我认为如果你做不好你认为自已很专业很擅长的工种,你最好向上级说明你还可以做的事,不然就主动辞职算了.
我不用那种没有自已工作思路与思维的员工.
---------------------------------------------------
学到的是知识,想到的是灵感,做到的是智慧,悟到的是人生,记到的是经验,忘记的是过去。努力的是现在。展望的是未来!
长江一号
积分:3744 联商币:142
| 只看他
4楼
RE:超市企业“共病”分析之员工管理篇
正如楼主所说,每个企业都会有这种现象,重要的是公司从上到下不要学会责备,要学会引导.
---------------------------------------------------
学到的是知识,想到的是灵感,做到的是智慧,悟到的是人生,记到的是经验,忘记的是过去。努力的是现在。展望的是未来!
落山刀
积分:389 联商币:21
| 只看他
5楼
RE:超市企业“共病”分析之员工管理篇
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