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06年11月22日《时代商报》T5版
你见过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捧着一本军事书籍指挥战斗吗?很多时候,不管是在商场还是战场上,无招才是最好的绝招。
11月10日,辽宁兴隆百货集团突然对外宣布,斥资1亿元,在位于大东的新光地区筹建新店。这是兴隆大家庭进入沈阳零售市场的第一次发力,消息很快传出,业界备加关注。
一向不按套路出牌的李维龙,缘何再次剑走偏锋,择址如此怪异的地。未来的新光店,是复制兴隆大家庭的经营策略,还是另有新招?这个偏远的地方,是兴隆的福地,还是他的“滑铁卢”?此番兴隆“亮剑”到底欲意何为?李维龙扩张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江湖野心?
本期,《商务周刊》特意邀请了两位与兴隆大家庭合作多年的供应商,与李维龙一起,解读这次扩张的台前幕后。
主持人:首席记者赵妹
座客嘉宾:辽宁兴隆百货集团董事长:李维龙、雅鹿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洪兴、;沈阳海尔工贸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李伟
韬光养晦“新光”出世
与其他零售企业不同的是,兴隆的这次扩张,从择址到签约,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而对于未来的星光店如何经营,李维龙坦言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他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做什么事都事先把条条框框制定好,那无异于“画地为牢”。
记者:兴隆来沈4年,每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业界的关注,尤其是兴隆的扩张之举。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萌生在沈阳扩建新店的想法的?
李维龙:准确地讲是从兴隆进驻沈阳的第二年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当时的兴隆大家庭要完成最原始的品牌和资本积累,没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扩张。
记者:那为什么直到4年后的今天才想到扩张?
李维龙:把想法变为现实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之所以会选择在今年建兴隆的连锁店首先还是基于兴隆大家庭这4年在沈阳的发展。去年兴隆大家庭的销售额超过了14个亿,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18个亿。应该说,“扩张”是每一家零售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其次是因为我本身角色”的转变。以前我对集团内的所有事情几乎亲力亲为,每一个细节都要亲自参与,事务性的工作基本占据了我全部的时间。但从今年以来,我的工作重点发生了质变,考虑细节上的东西少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集团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当然,偶尔也会参与一些重大事件和活动方案的策划,但即使参与,与从前那种全身心的投人也有了根本上的不同,只是提供一些我的想法,并不会过问太多细节。正是这两点前提,让我有了信心和时间去落实和完成扩张的想法。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新光店的成立其实是“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
李维龙:蓄谋已久谈不上,“水道渠成”应该更恰当一些。
先有集中后有民主
之所以把李维龙视为现实版的“李云龙”,因为在两人的骨子里有着太多的相似点。李云龙可以在杀机重重的战场上没有章法,随心所欲。李维龙则在商海中不按常理,剑走偏锋。
记者:很多人评价说,您与竞争对手的策略与《亮剑》中的李云龙有些相似之处,您对这个评价是否认同?
李维龙:的确有些相像。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按照条条框框去实施它的某项战略意图,必然会受到很多束缚。企业经营和战争有着异曲同工之,正所谓无招胜有招。
记者:外界对兴隆择址大东的做法很是不解,在确定这个战略之前,征求过企业里高层们的意见吗?
李维龙:民主与集中制,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是必须的,但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不应该有太多的民主。所谓民主,其实是决策者邀请大家对某一战略的想法的进一步论证。换句话说,当我已经决定了筹建新店,不是想让大家讨论应不应该开,而是怎么开得更好。
李伟:任何一个决策者做出的决定应该都是有论证、有计划的。兴隆大家庭的选择绝不是逞匹夫之勇,相信这次兴隆的扩张也是有备的扩张。经过几年的发展,兴隆已有了自己一套相当成熟的发展理念。
记者:作为供应商,假设你们的商品也将进入新光店,你们更看重的是新店所处的位置,还是“兴隆”这块招牌?
李伟:肯定是兴隆的招牌。兴隆这几年无论是在沈阳,还是辽宁省内其他城市建店的成功,都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始终追随兴隆。这既是对兴隆品质和信誉的一种肯定,也是希望借助兴隆这个平台来达到我们海尔的销售目标。兴隆目前在沈阳的影响力已不仅仅局限在中街商业圈内,兴隆大家庭所辐射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包洪兴:早在兴隆集团没有进驻沈阳时,我们就在兴隆所在地、原来的东亚商场有自己的柜台,但商品销售的并不理想。兴隆来了之后,雅鹿不但在这里建立了沈阳的旗舰店,而且销售额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兴隆的“魔力”。我相信自己的选择,选择了兴隆就意味着要与兴隆共进退。
是武断还是自信?
风清扬传授独孤九剑之前先教令狐冲正确的使剑观念:行云流水,任意所至。这就是活学活用,实战中随手配合招式的变换。不过,这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真正的无招是没有主观的招式,根本并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也许李维龙深谙此道,所以他的每一次“出招”给人的感觉总是过于“武断”。
记者:大东区在沈阳市内五区中并不是消费能力最高的一个区,可为什么兴隆还会反其道而行之,选址在这样一个地方?
李维龙:这也许就是冥冥中的安排可以向你透露一个秘密,从选址在大东地区建立兴隆社区店到最后拍板只用了10天的时间。因为这次兴隆所建的连锁店不是一般辩解上的商业扩张,而是一个全新的商业理念。在我看来,在大东建“社区店”是最佳的选择。
记者:作为兴隆供应商,你们又是如何看待李维龙这种“无招胜有招”的扩张策略?
李伟:在我的印象中,兴隆初进沈阳时是从卖一元一个大包子开始的,但即使是一元一个包子,兴隆也会做出它的特色,它的品牌。因为它太贴近老百姓,所以自然就会为老百姓所接受。表面上看,兴隆发展的每一步都无招可循,实际上兴隆是有自己一套独特“概念”的。
包洪兴:无论什么招术,只要成功就是好的。事实证明,兴隆所采用的一整套模式在沈阳市场上是有效的,是被老百姓和行业所接受的。所以,兴隆接下来迈出的扩张脚步也一定会成功的。
市场扩张永无饱和
2006年,除了沈阳卓展等新开店之外,沈阳中兴、新玛特等零售企业纷
纷举起了扩张的大旗,而随之,西武百货、芳宾国际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开业。未来的沈阳零售市,已经呈现新的格局。
记者:如此扩张下去,沈阳的零售业市场是否会有饱和的一天?
李维龙:不会饱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能活就活,不能活就死。这就是市场规律,没有人能够阻挡发展的脚步。
李伟:以前我们也一直怀疑,沈阳的消费市场到底有多大,但是,零售企业每一次的促销活动,都会为我们增添信心。仅兴隆今年的店庆,谁能想到他们会在7天之内实现近2个亿的销售额。
记者:根据你们的判断,下一步沈阳零售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在哪?
李维龙:社区商业,这次在大东建立新光店就是对“社区商业”的一次探索。未来的5年内,我要让更多的社区店出现在每一个区,甚至在一个大型的居住社区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