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9]  

主题:拿什么拯救你——徐刚

 
潘长江哥哥

 积分:46  金币:13
 发表于 2007-05-24 19:50 | 只看他
楼主
“新一佳为什么不出手相助?”有人问道。
徐刚终于沉默了。
何建元,李卫东,田巍,……也都在沉默。
要不我们去找找陈朗吧!……突然有你说。

他们过得并不比我们好多少。有人冷笑说道。
这是发生在兴万家的一次桌前会议上的对话。
时间是:2007年3月16日。

引用 回复 收藏
---------------------------------------------------
万佳魂灵
编辑 |
潘长江哥哥

 积分:46  金币:13
 发表于 2007-05-24 19:55 | 只看他
2楼
徐刚-我要追随您!
徐刚-我要追随您!

2003年1月14日,华润万佳副董事长、总经理徐刚主动请辞的消息传出,震动了业界。媒体穷追不舍,徐刚不语,华润沉默,仿佛有约在先。尽管徐刚辞职大大出人意料,但“出于个人原因”的辞职理由被关注此事的各方认定“只是一句通用的托词”。

  一个月过去了,徐刚出走华润万佳的真实原因也渐露端倪。众多媒体的大小新闻标题都直指要害:“是知难而退,还是与资本方产生冲突使然?”、“祸起重组、文化之痒、整合之痛”、“资本的力量与职业经理人价值的矛盾”等等。

  徐刚出走无疑给华润留下一个“痛点”,也给业界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重组企业如何走出整合之痛?”

  资本是柄双刃剑

  有评论说,徐刚在借助资本腾飞的同时,资本也成为摆布他命运的一把双刃剑。这或许是每个职业经理人在并购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徐刚之所以成为业界知名人士,能在2002年第四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上荣获“中国连锁业突出成就奖”(全国共10名),与他领军万佳百货在短短7年内跃居广东省零售业之首及率华润万佳在整合中发展的贡献密切相关。

  徐刚的职业经理人生涯简单又有几分传奇色彩:从事零售业在万科起步1993年临危受命任万佳百货董事长,接手亏损3000多万元的万佳百货;1994年开办首家万佳超市,实施自助式销售和平价策略,一举扭转颓势;1996年创出“百货中有超市,超市中有百货”的万佳模式,与沃尔玛对阵保持不败战绩;2000年率万佳百货跃居广东省零售业之首;2001年率万佳接受华润并购。

  华润先后共斥资5.57亿元全盘收购了万佳百货,2002年在深圳注册为华润万佳。华润集团的旗舰企业——华润创业的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宋林出任华润万佳董事长,原万佳百货董事长徐刚则出任副董事长、总经理一职。在4位副总经理中,万佳占1位。在核心高管层,华润4位,万佳两席。在整个高管层,万佳留任5位。

  华润集团2001年提出“四个五工程”(用5年的时间,在零售业务上投资人民币50亿元,到2006年实现年营业额500亿元,投资回报率10%,达到年度利润5亿元的目标)。显然,华润欲在中国零售业有所作为,如同过去的两三年,华润对内地啤酒业、地产业进行大举收购,毫不掩饰地谋求行业领袖的地位。

  作为华润万佳总经理,徐刚是华润零售业发展战略的主要执行者,成败与他利害相关。当华润万佳达到目标从而登上中国零售业数一数二的座次时,徐刚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零售业数一数二的领军人物。能借助资本的力量腾飞,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徐刚是幸运的,令人羡慕的。

  然而,徐刚清楚地知道,资本通常是没有好脾气的。资本发脾气,职业经理人遭厄运的事他也见多了,当年万科的同事如郭钧(前华润北京置业总经理)等就是先例。或许正因此,徐刚接受华润并购万佳这个现实是有过程的。当年的顶头上司王石证实,当初徐刚就动了辞职念头。至于徐刚为何转变的说法也有若干版本,一说是宁高宁求贤若渴感动了徐刚;一说是徐刚受到资本“大展宏图的致命诱惑”。

  上任伊始,徐刚就面临“四个五工程”。用他的职业眼光看,最重要的不是50亿的投资,而是年度利润5亿元。他说,在微利的零售业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规模的扩张并非只是数字的叠加,而必须是整个运行机体、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和谐。在谋求资本市场的支持后,各种生产要素的重组、业务流程的再造、物流体系的提升,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徐刚直言,行业发展已进入生死时速的快车道,超常规的发展与持续优化双轮驱动是他关注的首要问题。

  为不负使命,徐刚义无返顾,竭尽全力。在2002年完成一系列内部整合的同时,华润万佳以85亿元的销售额位居广东省零售额第一。与此同时,华润万佳亦由以往区域性公司开始向全国性公司转变,由过去相对稳定、缓步发展的公司转变为超常规、快速发展的公司。尽管华润万佳的品牌形象尚不清晰,但华润万佳的声名在业内上升,徐刚的知名度也随之从广东扩大到全国。

  2002年有记者追问万佳上市计划为何缓行时,徐刚解释说,华润集团资金雄厚,且零售业是华润的主业之一,万佳转到华润旗下,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将得到很大缓解。此外,华润是一家与国际接轨的国际性大集团,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体制,万佳可以从管理经验、人力资源等方面得到华润的支持。徐刚俨然心中只有华润万佳。

  然而,徐刚却出人意料地在2002年年底主动递交了辞职书。事先没有征兆,事后只有沉默。人们看起来正春风得意的他,为何如此决绝“弃走华润万佳”?要知道,万佳是凝聚了他的梦想、激情和艰苦奋斗的结晶。华润为何“留人不住”?当初的“看中徐刚”是对还是错?

  华润万佳的一些管理层人士在震惊之余,直言“不是没有征兆。”更有人说,以徐刚的刚烈性格,许多事已一忍再忍,必是忍无可忍才一走了之。业界绝大多数老总表示“对徐刚的难处十分理解,请辞是明智的选择”。

  无论哪种说法和猜测,最终都聚焦到资本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上。说到底,是资本这柄双刃剑击中了徐刚。

  “说话”与“做事”

  华润以5.57亿元巨资并购万佳,成为中国零售业一个大手笔的购并案;“四个五工程”的出台,也同样惊动了舆论界和各方人士。对华润图霸中国零售业的前景预测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香港资本市场尤其关注,在审慎地观察其执行这一策略的能力。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是,华润有资本缺管理。华润在大陆资本运作纵横捭阖、挥斥方遒,但令人不放心的是华润的整合能力。

  并购专家、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对其年利润5亿元的目标直言不讳,“很可能你做到那么大的时候,内部就互相打起来了。”一位分析师怀疑地说,“华润去哪儿找那么多像万佳似的好企业,并且把它们买过来呢?”

  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当时对媒体表示,“华润集团的总资产有600个亿,净资产400多亿,手头有170亿现金,基本业务在香港保持了每年30亿的赢利,这是华润在内地做产业整合的核心基础。华润收购万佳主要看中万佳的发展模式和以徐刚为首的管理团队。”这后一点曾得到荷兰证券分析师范卓云的认可:“相比万佳的盈利贡献,华润得到了徐刚这些人才意义更大。”范见过万佳百货的管理层,她下的评价是“比较专业、有魄力、了解市场、有创新精神。让万佳管理层主掌华润零售业务,比原来华润零售业的班子更有前景。”

  无论如何,大家公认的有一点:大规模并购之后,华润还必须进行整合,这也是最艰苦的。华润万佳董事长宋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表示,零售业务最难的是并购后的整合工作,“经验告诉我,从买一家企业到最终整合完成上轨道,差不多需要3年时间。今天的整合实际上是为了5年后的华润万佳做人员、机构、机制、业务的准备,而最终目的就是要打造新的华润万佳,并以华润万佳来整合华润在香港的百货业。”

  宋林是华润“嫡系”,他在华润万佳的角色显然是“资本的代表”。宋林在中国零售业还鲜为人知,但在华润体系内是“少壮派”代表人物之一,以资本运作见长。他与接任徐刚的陈朗同出一门,当年宁高宁领衔的华润集团企划部是他们共同的“成长的摇篮”。

  整合第一年,华润万佳就爆出了总经理请辞的新闻。董事长宋林也因此成为“焦点人物”。

  企业购并后,整合是个敏感而又痛苦的过程,最难融合的是高层管理人员及企业文化。

  宋林与徐刚是华润万佳的“核心人物”,俩人的文化背景和对零售业的理解却相去甚远。宋林出了大学校门直奔华润,长于资本运作;徐刚行伍出身,以实务操作见长,一手造就万佳跻身连锁业百强。宋徐若能和睦相处,必相得益彰。遗憾的是,结果说明了他们的搭档关系差强人意。

  据知情人士透露,宋徐角色不同,权力不同,一个“说话”,一个“做事”。他们之间的冲突表现为资本的力量与职业经理人价值之间的矛盾。最根本的矛盾是在信任度上,最直接的冲突表现在薪酬体系的建立上。重组后的华润万佳存在一个公司多种体系的现状,各路人马同工不同酬。华润请英国惠悦人力资源顾问公司设计出统一的薪酬福利体系,徐刚希望尽快实施,宋林断然叫停。其中牵扯利害关系最大的是原华润香港员工和万佳员工。此外,以坚持职业经理人操守为原则的徐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不肯退让同样使其受到制约。当两人的这类矛盾摆在华润上层面前时,信任的天平是很容易倾斜的。

  华润与万佳的企业文化差异很大,也就导致华润万佳上上下下对企业文化的认同需要时间和过程。有媒体分析,“也许文化的冲突更隐蔽也更有杀伤力。相对于血统纯正的洋企业,华润则显得不中不西,不洋不土,既像国企又是外资。徐刚曾经坦言,自己喜欢务实而不喜欢务虚,擅长深入管理细节。此言应有所指。”华润万佳的管理层人士证实,徐刚曾在大会上直言,华润企业文化中缺少包容性,“唯上”的色彩需要调整。他对一些“老板工程”持保留意见,只表态“实在要做,我服从。”他还抱怨过多务虚的会议“闹哄哄无结果,牵扯业务精力”。

  徐刚的离去对华润万佳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且不说当初华润收购万佳的高价含有徐刚的“身价”,就说如今关键人物走了,必定给公司正常营运带来很大影响,管理团队能稳得住吗?吸引人才会受到影响吗?

  管理大师麦克尔·哈默在《议题制胜》一书中提到,企业要成功,最重要的关键是“执行”。IBM前CEO郭士纳认为,执行策略、实现策略并在市场上将策略化为行动,是企业中最不被感谢、欣赏的技能。执行也是最难的技能,不是达到目标,就是失败。在创新策略易被抄袭难以制胜的今天,执行显得更为重要。

  徐刚显然是华润失去的一个“执行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成为华润的竞争对手得到的一个“执行者”。在“千军易得,一帅难求”的当今中国连锁业,徐刚的去向令人关注。

  徐刚其人

  1958年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父母都是部队的知识分子。徐刚的早期教育都是在部队办的幼儿园、学校进行的。

  1977年到1982年当兵,复员后在广东省粮食厅当了公务员。

  1984年到深圳,进入万科从人事部的文员一直做到经理。

  1988年,接手做医疗设备贸易,并很快使这个“烂摊子”扭亏为盈。

  1992年,出任万科贸易公司总经理。

  1993年,接掌亏损超过3800万元的万佳百货公司。

  1994年7月,万佳百货的第一家超级市场连锁店——华强店开业。开业当天,营业额达20万元。半年营业额就达8000万元。

  1996年11月,万佳百货的第二家店——面积12500平方米的翠竹店开业。翠竹店是中国超市与沃尔玛门对门、面对面竞争的第一店,2000年营业额达4.6亿元,比相邻的两家沃尔玛店营业额之和还高。

  2000年,万佳跃居广东零售业榜首。

  2001年,率万佳接受华润并购。

  2002年,荣获“中国连锁业突出成就奖”。

  2003年月1月14日,主动辞去华润万佳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
万佳魂灵
潘长江哥哥

 积分:46  金币:13
 发表于 2007-05-24 19:57 | 只看他
3楼
兴万家长沙突然关门 新一佳欲收购其全部门店
兴万家长沙突然关门 新一佳欲收购其全部门店

昨日下午,看到贴在兴万家南郊公园店外的这张《新一佳确认函》,周先生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是某饮料企业在长沙总代理的业务主管。兴万家突然关门闭店,上百个供应商心里没了着落。新一佳“有兴趣并购深圳兴万家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全部门店”的一纸函告,让他们看到了合作的新希望。

新一佳贴出一纸告示这份A4纸打印出来的《新一佳确认函》复印件上写道:“本公司确认如下事项:本公司有兴趣并购深圳兴万家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全部门店。并购方式为,购买深圳兴万家股东所持有的深圳兴万家商业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深圳兴万家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资产状况经本公司组织尽职调查后确认。”记者发现,函下落款和盖章均为“深圳市新一佳超市项目发展有限公司”。

兴万家长沙遭遇“滑铁卢”兴万家是深圳的一家商业企业,因其董事长为有中国早期连锁零售业“教父”之称的风云人物徐刚。兴万家进军长沙的首家门店南郊公园店于2004年10月开业;次年8月,其在长沙的2店东方家园店开业。本月14日下午,兴万家在长沙惨遭“滑铁卢”:由于此前拖欠供应商货款过久,矛盾激化,供应商在其2家门店集体欲将货品撤回,引发“抢货”风波,当晚,还未到歇业时间,两店已被迫关门,至今未开。

新一佳江湖“救急”对于此次欲接盘的新一佳而言,长沙则是风水宝地。新一佳自2000年入驻长沙,现已开出侯家塘店、开福店、通程店、广通店、星沙店、金盆岭店、银盆岭店、井湾子店、银杉店共9家分店,其中侯家塘店、通程店一度傲居其全国连锁销售榜首。其位于车站路和桂花路交会处车站路店也即将于明天开业。

颇有意味的是,尽管同为广东入湘的“同乡”,但在长沙,新一佳和兴万家曾唱过“对手戏”。兴万家南郊公园店和新一佳银盆岭店,仅有一站之遥,兴万家关门停业一周来,“银盆岭店生意好了很多。”新一佳员工说。

但形势突变,曾经交战的伙伴即将“化敌为友”。新一佳接盘兴万家后,其在长沙门店总数将突破12个,若不计几百平方米的社区小超市,仅以大卖场而论,其在长沙拥有的大卖场数量将居所有在长中外品牌零售企业之首。

---------------------------------------------------
万佳魂灵
潘长江哥哥

 积分:46  金币:13
 发表于 2007-05-24 19:58 | 只看他
4楼
深圳兴万家
深圳兴万家
在中国零售业,徐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总是牵动着许多业内人士的眼睛。他是“万佳模式”的开创者,是中国零售业敢于直面世界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并受其尊重的人物。
  
  从华润万家离职到开创兴万家,徐刚完成了一次从职业经理人到老板的跳跃。当然,在新的创业历程中徐刚对于零售业又有了新的认识。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离开华润之后,曾有一段时间是比较低调的,以至于业内很多人都不知道您在干些什么,直到后来您开创了兴万家后大家才明白。请问您是离开华润后就开始着手筹建兴万家了吗?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想过放弃零售业?
  
  徐刚(以下简称徐):我是去年1月份从华润万家出来的,4月份注册了兴万家。在这期间里,我休息了一段时间。也曾想过干点别的,但我发现做这一行出来的就什么都不会做了,零售业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又具挑战性的行业。
  在休息的时间里,我对整个中国的供应链情况作了一个回顾,这也是后来为兴万家定位的基础。在回顾中我发现,中国零售业的超常规发展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区域性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很多连锁企业在一个区域里已经规模很大,但到了另外一个区域就得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从而在成本管理、采购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增加了成本,区域性限制成为制约中国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记:您对零售业的深刻理解就是您现在对兴万家定位的基础吗?这种定位和华润万家有什么区别?
  
  徐:兴万家创立之初,就提出要做中国最好的超市,这和目前国内很多零售企业的定位有些不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零售业队伍可以分成两支,一支是先大后强型,讲的是规模论;另一支是先强后大型,讲的是效益论。兴万家属于后者。为了使兴万家成为最好的超市,我给兴万家制定了五个目标,即最高的周转、最好的服务、最大的单位营业、最佳的成本控制和最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这些都达到了,就能做出中国最好的超市。
  
  记:现在的零售业竞争异常激烈,并即将按照加入WTO承诺,零售业全面开放、取消限制,这对外资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对国内零售企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压力您认为兴万家的竞争能力有多强?
  
  徐:零售业是一个以采购为主导的行业,利润是由采购来决定的,在这方面国内的认同程度要比国外低,一个采购员如何快速从技术、理念和精神上把握市场需求是目前大家所要面对的课题。正是由于管理技术上和资金上的差距,所以在未来10年外资零售业肯定会成为我国零售业的主导。我预计到时候外资企业将会占据中国零售业6成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是说本土零售业企业就没有机会了,在区域中我们还是可以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国的供应链情况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外资企业在区域中是没有优势可言的,大家都需要重新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起步。
  兴万家目前主要发展两种业态,一种是综超,一种是社区购物中心。综超主要经营生活用品,所以我们提出,只要是市民所需要的就没有找不到的,这实际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生活的基本需要;社区购物中心是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让消费者有选择性和休闲性。我们现在的一家社区购物中心有18000多方平米的面积,其中有很多专卖店,自己经营的只有8000多方平米的超市部分,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管理难度。我选择的这两个业态都是目前比较热的业态,竞争也相对激烈,但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我个人认为,只要把管理问题解决了,采购问题解决了,业态的竞争并不是最重要的。
  
  记:兴万家创立伊始,就在湖南布局,这种跨区域发展是不是有些过快?
  
  徐:兴万家的经营宗旨就是始终要稳步拓展,所以做出的任何经营决策都是经过兴万家的管理团队深思熟虑的。但因为深圳的市场份额毕竟有限,再加上深圳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所以发展深圳市场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关注下一个发展重点。我们的团队都是曾经做过跨地区经营的人才,从技术上应该没有问题。
  之所以选择湖南市场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湖南离深圳较近,无论是管理还是采购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总部的支持。另一个原因是现在长沙只有11至12家大卖场,市场空间巨大。我分析了一下长沙的市场,基于城市性质,虽然这里的收入不如深圳,但在日用品上的消费要比深圳高,深圳的消费者收入中的一大部分是要用到房子和子女教育等上面的,而长沙对生活日用品的购买力更强。

  老总面对面
  
  记:您在华润时可以说是职业经理人,而现在您已经成为老板,对于这种角色上的转变你怎么理解?
  
  徐:我过去是职业经理人,现在是,将来还是。对于我们这些拿工资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创业最需要的就是资金,所以要四处寻求资金的支持,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有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让投资者看到回报,而不是去研究怎样当股东。
  
  记:我知道您的工作一定非常忙,但我听说您又是一个很爱家的男人,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您是怎样平衡的?
  
  徐:要想完全兼顾是不可能的,在这两者中你势必要为一个付出多一些。但家庭和事业对我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会尽我最大努力去平衡二者关系,一有长假就陪家人一起出去玩,尽量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和她们在一起。

  徐刚
  曾任万佳百货公司董事长,华润万佳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现任深圳市兴万家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刚曾带领万佳百货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广东省零售额第一的大型连锁超市集团,首创的百货与超市相结合的“万佳模式”业态为业界广泛仿效。
  2001年,华润集团收购万佳百货。徐刚率领华润万佳在2002年创下85.9亿元的销售佳绩,在全国连锁企业百强中排名第八位。2003年1月,徐刚辞去华润万佳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5月领军创办了深圳市兴万家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徐刚曾获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2001年中国连锁业“最具升值潜力老总”,2002年度中国连锁业“突出成就奖”,2002年华南零售业“最具市场韬略奖”,“2003年度中国零售业十大风云人物”等多种荣誉奖项。

  深圳市兴万家商业发展公司
  深圳市兴万家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中国零售业界知名人士徐刚和对国内零售市场发展前景深具信心的若干战略投资人共同创立,专业从事国内零售业务市场拓展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兴万家商业公司致力于将商品与消费者更有效地连接起来,快速响应并一站式满足消费者在日常生活用品和休闲方面的生活需求。
  兴万家商业公司集中精力发展综合超市和社区购物中心两种业态,并将在整个南中国地区积极拓展,预期今明两年开办不少于10家店铺,以期实现快速盈利并迅速复制的战略目标。公司将不断致力于市场的拓展和内部经营管理的优化,力争创造出中国最好的超市公司。(消息来源:超市周刊 记者马光华)

---------------------------------------------------
万佳魂灵
我是京京

 积分:66  金币:5
 发表于 2007-06-02 20:21 | 只看他
5楼
徐刚走了!太可惜了!不过他的离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万佳被华润收购后,华润肯定要把自己人提拔的不可能再用万佳的人员,开掉万佳的领导只是时间的问题啊!这是现在零售行业的通病啊!

Enson

 积分:131  金币:18
 发表于 2007-06-07 20:01 | 只看他
6楼
看来楼主还是非常关心徐老板啊

奋斗...不归根

 积分:24  金币:13
 发表于 2013-08-27 14:58 | 只看他
7楼
零售教父徐刚现身处何处???

博宇斋

 积分:653  金币:118
 发表于 2013-10-03 17:03 | 只看他
8楼
那个年代,徐刚开创了万家,尽管···

---------------------------------------------------
商界无域 相融共生
火龙国

 积分:165  金币:85
 发表于 2013-10-08 16:39 | 只看他
9楼
曾经的领导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