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把握市场时机选择活动方式。要充分熟悉所在市场的顾客需求,掌握其它百货店促销活动情况和顾客反应,根据商场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把握机会组织活动。
??????? 2、活动力度得体,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活动力度太大,成本太高,也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容易演变成“活动”商场,没活动就没顾客来;活动力度太小你就成为竞争对手的反面教材,白花钱帮竞争对手做广告。最好的活动力度就是比竞争对手略高,让顾客感觉购买同样商品的综合费用比竞争对手低,使竞争对手成为你的反面教材,你就成功了。
??????? 3、注意活动保密性:活动前,竞争对手在研究你,你也在研究对手,就看谁先把谁看透。几年前“满赠”活动非常受顾客欢迎,新年时我和竞争对手都想组织类似活动,双方都在研究对方的活动力度。由于双方标杆品牌重叠,需提前洽谈,很难保密,结果双方于12月18日开始活动时竟然都是“满200送100”,圣诞平安夜升级至“满200送168”,平分秋色。但我采取了一个策略,隐藏了平安夜的真正活动力度。直到12月23日夜报社排版最后时间,我突然把平安夜广告改为“满200送200”,第二天竞争对手看到宣传傻眼了,结果可想而知,竞争对手门可罗雀,眼睁睁看着顾客在我商场通宵疯狂购物。
??????? 4、活动周密性:促销活动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商场的各个部门,要提前训练,提高配合默契程度,特别要注意细节落实。客流量突然大量增加,安全保卫工作尤其重要,提前做好预案,让每个员工熟悉自己的职责。
??????? 5、活动的创新性:促销活动方法大同小异,做的时候要想办法略有创新,在同一种促销方式上赋予新意,给顾客耳目一新的感觉,达到吸引顾客消费的目的。
??????? 6、“赠卷”类活动要努力提高“赠卷”使用方便性,能使用的品牌越多越好,最好是全场通用。个别商场自作聪明,加设了不少使用限制,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顾客下次还会再来吗?
我不断把这个注意事项贴出来,就是看到许多促销活动组织得真差劲,花了大量费用,没有效果,甚至起反作用。希望共勉。
上海第一八佰伴18小时销售额突破2亿元:
持续多年的第一八佰伴岁末特惠酬宾销售,今年再次创出纪录,连续营业18小时,销售额创出2.0595亿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第一八佰伴每年的12月31日是一年一度答谢消费者的特别节日。据了解,去年12月31日早上8点,第一八佰伴比往日提前一个半小时开门,商场门口已经等候多时的人群立刻潮水般涌入,随即朝着自己的目标各奔东西。很快,收银机前就排起了长队。显然,A类商品满500元、B类商品满2000元送300元赠券的活动牢牢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尤其有不少商品都是折上再送券,无疑就更增添了吸引力。而在早上7点30分左右,进入第一八佰伴车库的车辆就开始排队。10点左右,商场里人流明显增多,电脑屏幕上的销售数据不断翻新;收银台前更是长龙蜿蜒,营业员取货都是一路小跑。不到中午,商场内已水泄不通,所有的升降电梯、自动扶梯都挤满了顾客,车库爆满,数不清的汽车在车库门口排队,队伍逶迤至福山路世纪大道;很多柜台已记不清加了多少货,事先准备的应急收银机也全部上阵,依然抵挡不住顾客高昂的购买热情,商场里到处是排队的人流。如此盛况,一直持续到24点。
据统计,从2007年12月31日8点到2008年1月1日凌晨2点,第一八佰伴连续营业18个小时(较去年同期的岁末促销缩短4个小时)共实现销售20595万元,除去106万元的餐饮娱乐收入外,商品零售额为20489万元,占总销售的99.48%,同比上升61.42%。平均每小时实现零售1138.28万元,每分钟实现零售额18.97万元,每秒钟实现零售额3161.88元,再一次刷新了公司历史纪录,估计这一纪录也是上海乃至全国无可匹敌的。活动期间进入公司的客流量高达24.3326万人次。
(摘自《上海商报》)
看看“满赠”的威力!


以“满300送100”为例(全场视同现金通用):
1、一般分摊法
理论费用率:25%,
按扣比承担,例如扣率为25%,
送券收券:结算时加扣供货商(25%*75%)=18.75%。
收券不送券通常是商场为了活动效果更好,让部分不参加送券活动的标杆品牌参加活动而采取的措施。结算时加扣供货商的费用没有一定之规,看你如何谈判。
2、强势商场的霸道做法:
理论费用率:33.33%,
按扣比承担,例如扣率为25%,
送券收券:结算时加扣供货商(33.33%*75%)=25%。
收券不送券通常是商场为了活动效果更好,让部分不参加送券活动的标杆品牌参加活动而采取的措施。结算时加扣供货商的费用没有一定之规,看你如何谈判。
对于强势商场而言,在送券时已经把理论费用全部收回,收券不送券分摊的部分已经全部是利润。
实际费用率是低于理论费用率的,强势商场做“满赠”和“满减”、“满抵”活动,后台毛利率反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