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君
元旦是中华固有的传统节日吗?元旦是舶来品吗?元旦是新年吗?元旦是春节吗?
实际上,元旦是真正意义上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合璧”的产物,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元旦是与农历的春节相关联的。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
据传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可见元旦的概念和理念来源于中华。
有人把元旦的由来与古埃及相联系,是因为公历纪年的缘故。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公历元旦最早的由来,但他们不叫元旦,叫“涨水新年”。
在我国本来应该春节大年初一而叫的元旦为何会变成了阳历新年了呢?
这与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有关。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当时并不叫“元旦”。采用公历纪年为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实现世界纪年的统一性立下了汗马功劳,毕竟占世界人口1/5的中华民族也采用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西方的纪年方法。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我国一个新的意义上的节日。也可以说是新的民俗节日,是中西合璧的节日。
庆贺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元旦的习俗。例如:居住在寒带的爱斯基摩人,把当地第一次下大雪的日子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雪花元旦”;及西业的凯拉比邦族人,将一年中候鸟飞来的最早时候,作为新年的第一天,称为“候鸟元旦”;泰国等地的一些民族,以雨季和旱季作为新年和旧年分界,把雨季到来前的4月13日——4月16日,定为新年元旦,印度的新年从10月31日开始,节日共5天,第4天才是元旦;瑞士阿彭策尔地区,以每年的1月13日为元旦;更有趣的是,非洲的乌干达每年有两个元旦,因为他们的新年是以雨季到来确定的,而每6个月就有一个雨季,所以就出现两个元旦了。
在我国,还列为法定节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做“元旦”,同时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 春花 秋月 夏雨 冬雪 此景几许清闲 陈酿 佳肴 知己 良朋 待得半世逍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