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管”一点孩子
听课去过许多学校,有不少学校特别是一些私立学校都宣传说管理是如何如何到位。而细听下去发现所谓的管理到位就是把学生全部关在学校里不让他们随便出校门一步。我们不能说这种自诩为先进管理经验的方法就一无是处,毕竟现在社会大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确有许多负面影响。但一个“管”字了事恐怕也是欠科学的吧。
据《劳动报》1月10日报道,日前,第一批“定位手机”正式登陆申城50户家庭。此款为申城中小学生特制的“定位手机”只有7个按钮:接听键、拒绝键、父亲电话键、母亲电话键、家庭电话键、老师电话键、好友电话键。该款手机没有任何数字键,也没有内置游戏。孩子使用“定位手机”后,家长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手机短信以及声讯电话随时了解孩子所处的方位。在多数家长看来,有了“定位手机”,就能借助高科技手段,24小时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每时每刻把孩子攥在手心,不可谓不好。
我能理解家长的心思,管不住孩子就是对孩子不负责呀。怎么管?对现在的孩子那当然就要来点高科技了!真是佩服商家的高明!也是呀,需要就是市场呀。家长管孩子,一方面是怕他们在外面学坏了,更多的是担心孩子老是不在家里和学校里,那学习的时间就很难得到充足的保证了。那要是少做一道题或是少背一个单词可就有可能要掉队的呀,那长期下去重点就考不上了呀。于是,家长要用高科技管住孩子了。
把孩子一味管在书本上,让他们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要眼盯着书本,家长才能放下心来,觉得孩子是在用功了,似乎如此就可以有发展前途了。
别的大道理就不说了,仅说一个管理学上的“懒蚂蚁效应”。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研究生院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日本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他们发现,大约80%的蚂蚁从事某种工作,例如清理蚁穴垃圾或收集食物,很少停下来休息,但其他工蚁则整日无所事事,几乎不参加任何工作。人们把它们叫做“懒蚂蚁”。
有趣的情况发生了,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了标记,并且断绝了蚂蚁的食物来源,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而“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生物学家又把“懒蚂蚁”全部抓走放在一起,结果其中80%的“懒蚂蚁”变成了勤劳蚂蚁,仍然有20%的蚂蚁“懒惰”依旧,它们原来所在蚁群中的所有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后,整个蚁群才恢复繁忙有序的工作。
“懒蚂蚁效应”告诉我们,不要让孩子的所有时间都满满地放在书本上,应该允许他们有“懒”一点的时候,那段空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可以愣愣神甚至发发呆,而这个过程对成长着的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需要的。如果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思维,我们就应该相信取决于他们将来成功的不是一时的分数如何,而是要让他们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才是真正的能力。
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格调高雅的餐厅。店主人察觉到每个星期二的生意总是格外冷清,门可罗雀。一个星期二的傍晚,店主人闲来无事,随便翻阅当地的电话簿,他发现当地竟有一个叫约翰·韦恩的人,与当时美国的一位名人同名同姓。
这个偶然的发现使他计上心来。他当即打电话给这位约翰·韦恩,说他的名字是在电话簿中随机抽样选出来的,他可以免费获得该餐厅的双份晚餐,时间是下星期二晚上8点,欢迎他偕夫人一起来。
约翰·韦恩欣然答应赴约。第二天,这家餐厅门口贴出了一张巨幅海报,上面写着:“热烈欢迎约翰·韦恩下星期二光临本餐厅。”海报引起了当地居民的瞩目与骚动。到了预定的日子,来客大增,创造了该餐厅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大家都要看看约翰·韦恩这位巨星的风采。
晚上8点,店里的扩音机开始广播:“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约翰·韦恩即将光临本店,让我们一起欢迎他和他的夫人!”霎时,餐厅内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大门,谁知那儿竟站着一位典型的肯塔基州老农民,他身旁站着他的同他一样不起眼的夫人。
人们开始一愣,当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之后,便迸发出了欢笑声。
客人簇拥着约翰·韦恩夫妇,并要求与他们合影留念。此后,店主人又继续从电话簿上寻找一些与名人同名的人,请他们星期二来用晚餐,并贴出海报,普告乡亲。于是,“猜猜谁来吃晚餐”、“今天将是什么人来吃晚餐”的话题为生意清淡的星期二带来了高潮
这个能力可不是学校老师教出来的呀。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只注重让孩子接受现成的知识,只背下固定的答案要点,只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只局限在学校和家里不能随便出去……孩子的天性能够得到发展吗?孩子还会有多维思考的触角吗?
那么,请少“管”一点孩子!
--------------------------------------------------- 三人行必有吾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在世诚信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