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1]  

主题:2006年西安百货业竞争格局

 
石星

   
   
 发表于 2007-02-07 16:01
楼主

  2006年西安百货业竞争格局


  2006年,对于西安的百货业无疑是一个黄金时代。据西安市商贸局的统计数据,2006年西安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会达到777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占据陕西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半以上,同比增长了16%。“经济好不好先看市场好不好,市场好不好先看商业好不好。”2006年陕西的零售百货业以西安为代表快速发展。

  ■百货业业态格局变化

  2006年陕西的零售百货业被注入了新的活力,陆续有美美长安百货、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和世纪金花高新店等新的商场加入百货业,为经济助力的同时,也使商业竞争的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世纪金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家琪在采访中讲道:商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商业企业的作用是把最新的产品通过商业的服务传送到市场中去,市场接受的程度越高,对产品的推进就会越大,对经济和社会的推进也就越大。通过商业这样一个桥梁,把市场的需求、消费者的意见客观及时地反映给生产企业;通过产品的组合、经济成分的组合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2006年西安百货业的竞争格局停留在三个层面上:以开元、民生为代表的传统百货商业,以中大国际、世纪金花为代表的奢侈品购物中心和以百盛为代表的时尚购物中心。新加入的百货商场虽然并未形成鲜明竞争之势,但却悄悄影响了已形成的竞争格局。
  世纪金花钟楼购物中心总经理王琳在采访中讲道:前两年西安零售市场竞争主要是围绕大卖场的频繁开业,从今年开始,百货店之间的竞争也加剧了。除了已有的百货店以外,百盛新店开业、民生重新装修,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美美长安百货开业,以及中大做调整,骡马市即将开业等等,零售业的各个层面开始出现市场竞争。市场越来越发达,市场分工协作,细分市场越来越明显。
  ■竞争中应该如何“出牌”
  2006年陕西的百货业格局出现变化,面对新的竞争压力,新的竞争对手,会有什么样的好“牌”频频打出呢?是延续传统手法,类似买多少送多少购物券、低折扣等传统的促销方式?还是被多家商场多次运用,让消费者和商家都小小惊喜了一下的VIP专场活动?还是其他?
  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商场超市负责人表示:牢牢锁住自己的市场定位,将服务做到最好才是根本。服务包括全员服务、全过程服务等。除了导购员之外,保洁、保安、维修、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都是为消费者服务;在还没有到店面之前接触的东西,都要涵盖在服务中,比如网站、杂志、报纸电视的形象宣传;到了店堂之后的氛围,店面的陈设、温度、灯光、背景音乐,以及选购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商品知识等等都是服务,加上所有的辅助购物设施,如婴儿推车、残疾人轮椅等,都要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肯定。
  1-11月西安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4%
  今年1~11月份,西安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9.81亿元,同比增长16.4%。预计年底达到7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西安市商贸局局长蒿芒喜分析,促进消费增长的原因有:收入增加为消费扩大提供保障,今年1~11月份西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4.0元,同比增长13.2%,首次跨过万元大关;投资增加带动市场消费,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额819.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一般情况下,投资中约有40%转化为消费,西安市33.5%的投资高增长为消费市场的扩大奠定了一定基础;大型展会拉动作用明显,1~11月,西安市举办了各类会展近71个,成交额达396亿元,创造社会综合效益51.5亿元;商业企业带动和促进消费不断扩大,开元、民生、百盛、世纪金花、家世界、人人乐等商业企业发挥品牌优势,成为引领消费市场的主力。据统计,今年1~11月,开元商城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同比增加6.46%;百盛7.27亿元,同比增加36%;世纪金花5.99亿元,同比增加20%;民生9.31亿元,同比增加7.3%;家世界约11.1亿元。
  
  商场超市创新事件亮点多
  2006年是陕西零售百货业具有转折性的一年,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创新事件,这些事件对整个陕西的百货业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它们为行业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新的营销手段和新的发展方向。应了世纪金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家琪的一个理念:创新是生产力,创新也是一种经济行为。
  骡马市以新的姿态出现在陕西人的印象中,骡马市并非一个高尚购物休闲之地,但是骡马市以新的姿态打破了大家的印象:即将开业的骡马市可以说是真正的shoppingmall。主力百货、时尚店铺、酒店、电影院、真雪溜冰场、三对三斗牛式篮球场等等,甚至还有民俗博物馆。开业后的骡马市会是一个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演艺、展示、商务、酒店、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商业建筑群。
  商场的服务不断延伸
  跟过去相比,2006年百货业的老板们开始将消费延伸,除了百货,休闲娱乐都被囊括进了百货商场。中大国际首开先河,在商场里设置了高档美容院思妍丽。2006年这个方式在陕西的百货市场被广泛运用:美美在商场内开了美容院变靓D、德根形象公社,世纪金花在高新店开了美容院美丽田园、星巴克咖啡馆,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在商场里引进了日式餐饮……每家商场都在不断延伸自己的服务,不光提供百货,还包括了购物的附加消费。
  百货业开始评级
  从今年4月底开始,西安市近20家6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面临商务部划分的分等定级,西安是西北地区惟一的零售店分等定级工作试点城市。百货店只有在达到商务部出台的《百货店达标规范》标准后,才可参与分级,分别被确定为金鼎级、银鼎级、铜鼎级。像酒店的星级一样,这个评定给消费者的暗示是一目了然的。
  明星频繁支持商场活动
  2006年大牌明星在西安走马灯似的往返,包括章子怡、李冰冰、徐静蕾、张信哲等人,他们无一例外是被商场请来参加活动的。大腕们频繁亮相西安,不仅为商场的活动提升了知名度,也不断提升了西安的时尚指数,这样的促销手段实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点评
  
  西安市商贸局局长蒿芒喜——— 商业项目建设为市场繁荣添彩

  2006年西安商贸业呈现三大特点:假日经济是市场销售的增长亮点,婚庆市场复苏刺激消费增长,商业项目建设为市场繁荣添彩。2006年“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西安市实现社会商品销售额较去年分别增长26%、20.3%、20%。另外,今年结婚人数比去年成倍增加,百货商场、超市等场所借助婚庆这一幸福产业也“赚”声一片。1~11月,西安市金银珠宝类实现销售收入5.38亿元,较去年增长55.9%,增幅提高了40.5个百分点,居十大类商品增幅之首。还有,西安市商业设施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西北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一期工程、东方家园精品家具广场、西安国际商务港等项目已竣工开业,人人乐未央路购物广场、西北商务中心、长安商贸中心等项目主体已封顶,内外装饰正在进行,骡马市步行街即将开业,这些项目有力带动和促进消费不断扩大。西安市未来的商业规划格局是“时尚购物在中心,休闲消费在二环,增强辐射在三环”。



好友Email:


西安大型百货业调查之三•商圈篇
2005-8-5 16:43:04 评论

  不是店与店,而是街与街的较量


  从前人们逛街,先要问是去开元还是民生。如今,问的更多的是“去东大街?小寨?还是解放路?”。在消费者心目中,代表百货商业的,不再是一两家店铺,而是附近一带的购物店铺风格与消费层次的选择。正如西大街商会会员们讲的,如今的百货竞争,不是发生在店与店之间,而是街与街之间。

  传统商业圈的兴衰

  解放路民生附近,是西安百货的老商业区,长期以来形成了特定的商圈,包括解放路周边客流外,省内周边地市的消费者也常固定来这里购物。作为省会城市,这种辐射式的商圈效应十分突出。
  
  钟楼作为西安一级商业区,繁华程度决定了其百货店商圈的规模。东大街的中小专卖店、北大街的电器卖场、南大街的高档品牌集散地,各显特色。
  
  作为次级商业区,小寨商业圈的形成得益于周边广布的大专院校与长安区客源的就近购物习惯。其商圈的年轻化、时尚化、中、低档商品占据了主导地位。
    
  商圈规划与客群研究

  西大街在西安市商业规划中,着力打造为西安商业“第一金街”,在70多万平方米的规模上兴建大型商贸、民族风味美食和特色购物区。
  
  西大街商会会长唐人街柳宗仁董事长认为,西大街要发挥其在文化内涵方面的优势,依托整体仿古建筑的硬件,突出商业旅游定位。利用钟鼓楼、清真寺、城隍庙、民族小吃等吸引游客人流,带动整条街的观光购物氛围。
  
  根据北京赛特对西安市场的调研,西安居民购买力与收入水平不比北京、上海等地,但西安人购物的品牌意识比较强,主力客群家庭年收入3-6万元,这样西大街的商圈规划就放在中、高档的品牌主体商贸与综合购物休闲,各商户形成差异化经营。

  商圈的形成与培育

  人流量是商业区赖以生存的首选条件,也是商圈构成的决定性指标。百盛西大街店吴经理表示,虽说西大街店开业也有一段时间,营业面积与环境也好于原有东大街店,但目前销售仍无法与原店面相比,人流量首先就不足。怎样让顾客从钟鼓楼广场走到西大街,是个问题。
  
  当年,百盛东大街店的开业在选址上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结果其顺利的将东大街商圈东移了数百米,可以说是商圈培育上的典型范例。
  
  商圈需要市场推广,整体策划,亿禾商厦代表讲到构建新兴商圈,下一步有必要在户外标识、广告策划方面取得进展,把西大街整体推销出去。

  商圈的地理特色

  地处西安二级商业区的西安秋林,在地处居民区的地理位置上,充分调动客群,形成以周边居民为商圈的经营理念。在居民商圈基础上,其经营业务、商品档次都进行了系列的转变。
  
  原先一楼的小电器等逐步让位于百姓大厨房,成为秋林业务增长的火车头,每天下班时期,馒头、凉菜、酱菜等百姓餐桌必需品区都是人头攒动。
  
  而在上面三层,鞋类、服饰区,都遵循居民喜好,装潢朴素、以百姓能接受的中档价位商品为主,与一楼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
  
  小寨商业区以民生国贸、军人服务社、百盛、购物广场等为构成,面对学生客流为主的商圈,经营上也以中小品牌商品为主,主打时尚消费,大多商品的价位更偏重中低水平。
  
  目前,我国商圈形成主要分业态、地理、主题等形式。成熟的商圈是一种叠加效应,各零售商家在商圈内能够产生效应倍增,降低了零售商独立宣传推广的成本,还能产生大得多的集散地效应。形成特色商圈,是未来百货业竞争的方向之一。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晓霞)



好友Email:









西安大型百货业调查之二•管理篇
2005-8-5 16:40:58 评论

  “换脑”的经济效益


  在硬件设施完备的基础上,有效的经营管理成为驾驭大型百货的金钥匙。

  店铺陈设的“面子”问题

  1998年以前,西安百货商场的货品陈列还是以商品品类划分,柜台式经营为主。例如,买衣服,毛衣在一个柜台,外套、裤子等又在各自的区域陈列。世纪金花首次引入了按品牌区划的货品陈列方式,开架陈列。顾客可以上前自己挑选喜欢的货品,导购小姐取代了长久以来的营业员。
  
  这种经营方式利于节约顾客的购物时间,开架陈列增加了参与感,让购物变得轻松自主。而品牌的独特装饰、店面风格给金花带来时尚的印象。在北京、上海等百货业发达的城市,这种改变被形象地称为“商品找人”,后来也被百货业广泛采用。

  铁的管理理念

  民生经过1992年的扩建、1994年上市,资产得到扩充,而在1997年,伴随国内外金融形势,其销售进入最低谷,年销售利润只有二三百万元,濒临破产边缘,改革变得迫切。
  
  公司派出一批干部到国内各地取经,斥资20万元引进武汉广场的一套管理体制,“集中管理、一级核算、购销分离”的经营理念与“制度大于总裁”、“不换脑就换人”的企业管理理念植入民生。
  
  这在一开始让许多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多年的传统百货造成的员工服务理念不强、中层干部分权、购销一体的监督缺失、奢侈浪费等情况也都在改革中浮出水面。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宣传动员,一些员工从一开始的直接反对到冷眼旁观。
  
  1998年,经管理改革,企业利润达1800万元,年增收节支三四千万元。事实面前,员工们心服口服。1998年后的四年,企业中层由176人压缩到60余人,2001年曾创造出单月销售4700万元的好业绩。2001年,企业开始贯彻ISO服务标准,将科学的质量控制、程序管理、服务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提出社会承诺、顾客满意的思路,“诚招天下客,情从民生来”口号唱响。

  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谈到企业文化,要为员工创造利于发展的工作环境、利于管理的人事制度,更需要人性化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产生凝聚力。
  
  利用各种文体活动、交流论坛、职工培训,企业员工加强了了解与沟通。记者采访当天,正遇到世纪金花的办公室主任过生日,员工代表送来一束鲜花,一声生日快乐让我们感觉到这里的企业文化的一方面,注重员工归属感。
   
  而在西安秋林,全国劳模刘金宇这样说,秋林就像我们的家,平时装卸货物都是大伙主动完成,有一次货款有了问题,员工们都愿意拿出自己的工资先垫上。更别说,早上8点半上班,公司老总早就来了,在门口向我们问好,这情况让大家都很感动。
   
  “三等企业靠产品,二等企业靠制度,一等企业靠文化”,质量把控,管理先行,用服务、商誉、文化建立起与顾客、供货商的联系纽带,成为民生的生存状态,几十年的传统百货则是用变革延续了企业的竞争力。大百货的优势就是服务与信誉,靠“诚”与“情”吸引顾客,高建平这样讲。
  
  刚性的制度,柔性的文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在百货业同样适用。科学的内部流通系统,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成就了大百货两条腿走路的坚强后盾。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晓霞)



好友Email:

引用 回复 收藏
编辑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