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百货店营销组合研究是随着百货店的发展而发展的: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的重点是地点和价格;80年代,强调布局、品牌和服务;90年代,顾客忠诚度成为研究的重点;进入21世纪,百货店营销组合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创新,重点集中在以创造顾客价值、提高顾客满意为目的的营销组合研究。国外最新研究(例如:菲利普.科特勒的顾客价值理论、马尔科姆.沙利文和丹尼斯.阿德科克对零售本质的研究)普遍认为:百货营销组合的主要功能是吸引消费者进入百货店并劝说消费者从百货店购物;而顾客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百货店购买商品,因此,百货店营销的本质就是创造顾客价值、提高顾客满意。顾客让渡价值是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组利益,包括商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总顾客成本是顾客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商品或服务时引起的预计费用,包括货币价格、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体力成本等。
目前,我国百货店面对的挑战除了同业态内部的竞争和其它零售业态的竞争外,还要面临着加入WTO、市场更加开放后世界零售业巨头大举进入的强烈冲击,同时也要应对新技术变革、新生活理念更新引发的业态变迁和中国消费者行为模式转换的严峻考验。由于市场资源被切割及市场竞争加剧,我国百货店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利润呈现负增长,急需营销理论的支持。但我国百货店营销的研究相对滞后,对于吸引顾客并保持顾客的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营销组合的研究还处于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理论阶段,有待于根据国内市场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入研究,以利于指导我国百货店的发展。
百货店营销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零售车轮”是一个经过很好测试的理论,它是有关零售商演进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认为,零售商开始较小,但具有某些现实优势,例如,特殊的商品或较低的价格,这使它们能够从已有竞争者那里把顾客吸引过来。然后,它们开始繁荣起来,发展着自己的业务,为顾客提供更大的产品选择范围,投资更加昂贵的设施。但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进入市场时的重要卖点。当零售商开办时的优势成熟以后,“劝买更高价格”的现象就出现了。在资产的规模增加之后,零售商便很容易受到攻击,最终导致利润停止增长。这反过来为其他的进入者腾出了空间,开始重复同样的过程。
根据零售车轮理论来观察百货商店,我们发现大商场发展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相似,然后很有特色的小商场出现了,开始冲击大商场,然后大商场衰落,小商场慢慢发展变大……这不仅是中国的现象,也是全世界商业都在经历的一个发展周期。那么,面对口味和需求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百货企业如何才能取得某种竞争优势而保持长久的活力?外国同行的经验是:百货商场不要总是去关注竞争对手干些什么,而应去关注自己怎么为目标顾客服务得更好。很多人买东西并不是因为事先感到需要,而是看到了商品以后才想买的。所以,商场要创造需求。
百货店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顾客价值,提高顾客满意。
根据顾客价值理论,顾客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在购买商品时,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等降到最低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在选购商品时,往往从价值与成本两个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价值最高、成本最低,即以顾客让渡价值最大的商品作为优先选购的对象。
百货店为了在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其营销就必须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或增加顾客所需要的利益,或减少顾客消费成本,或两者同时进行,从而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商品,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并实现顾客保留。
因此,百货店的营销必须从选址、确定营销目标和市场定位、进行卖场设计时就开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