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1. 北京、上海、安徽、成都等地商场元旦销售概况
2007-1-4 8:44:24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而从1月1日到3日——作为2007年的首个假期,元旦的北京市场也果然不负众望,朝气蓬勃。
商业:三天揽金28亿元
张小姐在西单花400元买了件原价800多元的红色羽绒服,她说元旦前开始下雪,北京降温所以买来送给母亲。元旦前的一场瑞雪,使气温下降,促进了各式冬服销售的提升。节日期间各类羽绒服装、羊绒(羊毛)服装、真皮服装、保暖内衣等应季服装市场销售均呈热卖。元旦服装市场呈现个性化、品牌化趋势,消费档次都有所提高。颜色、款式、面料搭配个性化服装、知名品牌服装受到欢迎。
北京人讲礼数,新年送礼自然免不了。节日期间,礼品市场名烟、名酒等传统礼品继续受到欢迎;水果、鲜花等礼品受青睐;手机、MP3、图书等时尚礼品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而不少商家也借机推出了新品。各类消费类电子新品受到追捧;环保、智能型家电新品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各种新款服装、食品更成为广大消费者试新、尝鲜的对象。而商场的特别促销也来势汹汹,位于望京社区的嘉茂购物中心就在元旦举行了为时3小时的特别销售活动。除去购物中心120个品牌全面推出低于5折特价销售外,花样繁多的赠品和超值换购商品总值超过50万。
北京商务局统计资料显示:元旦节日期间市场销售约达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
上海:元旦恰逢周末 商场销售额三天数字赛一个月
今年的元旦恰逢周末,综合节日效应与周末效应,从消费情况来看,市场购买力不亚于任何一个“黄金周”。
昨天是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记者从第一八佰伴了解到,元旦期间销售额再创新高,12月31日商场连续营业22小时,创下了1.3亿的销售纪录,单天的销售额就相当于平时1个月的销售总额。
与此同时,新世界城、东方商厦、巴黎春天、百盛购物中心等大型百货商场也都生意红火。新世界日均营业额都在1500万元左右,其中鞋帽、服饰、珠宝的销售占据了半壁江山,综合前后5天的销售情况,销售总额接近7000万。虽然东方商厦、百盛均表示,具体的数字还在统计过程中,但就从直观的感觉来看,总体销售情况相当不错,预计同比都会有所上升。
(来源:青年报 作者:顾卓敏)
合肥商场“血拼”吸引外市居民 日销售额破千万
刚刚过去的元旦让不少参与节日“血拼”的市民过了把瘾,也让赚了个盆满钵满的商家热血沸腾。据了解,节日期间省城零售市场一片繁荣,周边城市的消费者多是拖家带口地加入到省城“血拼”的行列。
商场日销售额连破千万元
对于省城一些大型商场来说,单日营业额超过千万元已不再稀罕。从圣诞到元旦的一周左右的时间内,省城各大商场销售额屡破历史纪录。
鼓楼商厦方面透露,元旦当天,鼓楼的销售额近1500万元,是10年来鼓楼日销售额同比最高的一次。为了缓解人流压力,鼓楼双向扶手电梯元旦当天改成临时单向上行,而下行的顾客都由商场客服人员疏导通过人行楼梯下楼。“几年前元旦促销能有三四百万元的销售额就很不错了,而去年底到现在,稍微举行一次促销活动,销售额就能破千万元大关。”鼓楼内部人士回忆说。
与百货店同样收入颇丰的还有超市、家电大卖场等。红府超市红星路店店长胡洁告诉记者,元旦当日的销售额比普通节假日增加10万多元,创下了红府超市开业以来最高的销售纪录,销售业绩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烟酒、滋补品等商品。元月2日,一场小雨不期而至,通常情况下,阴冷天气会给商业带来不利,但今年的市场行情给商家带来了惊喜,羽绒服、取暖器、空调等商品给商家带来了巨大人气。
外地人扎堆省城“赶集”
连日来,省城各大商场的收银台前,活跃着六安、巢湖、蚌埠等周边城市口音的居民身影。商场方面表示,近年来每逢节假日,周边城市都有不少消费者来省城购物,但今年元旦期间的人数明显增多。
昨天上午,来自巢湖市郊区的张先生一家四口来省城“团购”手机,他在安徽商之都五楼的手机专柜看上一款诺基亚N7610手机,家人同时也看上了联想、厦新和索爱等不同品牌的手机。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报纸上早就看到省城各大商场元旦促销的信息。“现在从巢湖到合肥的交通非常方便,逛一天省城后,下午就能赶回家,我们现在甚至在周末都会来合肥逛逛的。”安徽国生电器营运督导中心经理刘卫东告诉记者,现在各大家电卖场的大件家电都能提供百公里内免费送货的服务,外地市民来省城消费,只要办理好付款手续,商家都能给予免费送货上门,这项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周边城市消费者。今年元旦期间,国生电器来自巢湖等外地的订单就同比增长了35%。合肥商业“引力”剧增商界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不断深入,合肥市的商业辐射力正在增强,省会城市的商业中心地位也在明显加强。
百大集团营销中心营销部部长毛飞说,合肥市经济迅猛增长成就了目前商业的一片繁荣景象,近年来省内外一些大型会议纷纷在合肥召开,会展经济以及合肥市的大量招商活动很大程度上向外界推介了合肥的品牌形象,合肥的商业“引力”得以剧增。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1~11月,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增幅创近10年新高,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6亿元,同比增长18.1%,零售额占全省的比重为18.8%,在全省17个地市中总量居第一位,增幅居第一位。
毛飞表示,省城百货店经过几年的调整和细分,基本上形成了各家的鲜明特色,能够吸引和引导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周边城市。
(来源: 安徽商报 刘晓虎)
广州元旦三天成为小黄金周 奢侈品成消费主角
元旦三天已经成为三大黄金周外的“小黄金周”,羊城商家迎来了一个新的消费高潮,天河商圈每日客流超过100万人次,中华广场节日假期3天总人流量接近300万人次。据统计,以广百、友谊、天河城百货为首的5大百货销售额突破1.2亿。
据广百统计,高档电器、珠宝首饰、化妆品以及新年服饰等商品成为节日消费亮点,同比不同程度地上升两至三成。
昨日,在广百百货的折扣店“折上5折”的优惠,让顾客发了狂地选购。广百天河店里8楼折扣店场内呈现一派人头涌涌的景象,数十万人次的顾客令商场试衣间和收款台前“人龙”见首不见尾,客流之蜂拥远远超出预期,商场临时加派人手。北京路店的折扣店三天销售同比也大幅增长。据广百有关人士反映,不少商品第一天就已卖断货,商家紧急到其他地区和商场调配货源。摩登百货借“折后满100减50”大型促销活动亦实现销售额2380万元,同比增长20%。
元旦期间,新税率实施令高档奢侈品销售红火,元旦开始国家调高名表、化妆品关税(其中化妆品税率从原来的20%增加到50%),不少原打算到香港、澳门购买的客人在精打细算后,纷纷转回内地购买。“把来回车费跟税费加起来,在香港买跟在这里买的价格也差不多,时间还节省很多呢”一在选购化妆品的黄小姐告诉记者。广百百货的高档化妆品、名表等奢侈品都成为元旦期间顾客购物的首选,同比增长一至两成。
从销售数字看,广州友谊三天销售超过3000万,同比增33%,其中同比增幅最大的是奢华类的名表、进口珠宝、化妆护肤品和一线的名牌服饰,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萧邦、百爵、卡地亚等珠宝首饰、价格在2万~5万元的劳力士、欧米茄、帝舵等名表,以及进口化妆品、一线名牌服饰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进账。
(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周芳 通讯员展敏 国源 梁澜 剑华 健虹 柳辉 利荣)
成都商家 挖得新年第一桶金
连续三天的阴雨并未浇灭成都市民的购物激情。元旦三天,成都百货、家电卖场销售额一路冲高,一扫阴霾的天气,挖得新年第一桶金。
据了解,王府井百货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成,1月2日更是创下了最高的销售记录。“服饰仍在这场新年促销盛宴中大唱主角,交易次数和客单价保持稳健上升趋势。”王府井百货营销总监赵英明透露。12月31日晚,太平洋百货春熙店更是熬夜奋战,将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1时,抢到首批新年顾客。据悉。新年第一天,太平洋春熙店销售就突破4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业内称,与过去的元旦促销大战相比,今年是最激烈的一次,不仅折扣力度更狠,众商家还在送大奖上下足功夫。
除了百货红火,家电卖场也全面开花。“冷空气加上节日,竟然还带动了家电消费。”成都国美相关负责人对此大感意外。据了解,元旦三天,国美在全川30家店的销售额突破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6%。成都苏宁12家连锁店在“2007新年采购会”举办的三天内,取得1亿3千万元的销售业绩,占蓉城家电消费市场的45%。成都苏宁电器总经理顾蔚表示,将把元旦惠卖活动延长至1月7日。
(来源:成都晚报 记者贾雨夕 唐光蓉)
我国元旦两日刷掉176亿元
3日上午,记者从中国银联总部获悉,2007年1月1日到1月2日,我国居民两天累计实现跨行刷卡交易176亿元。元旦当天,更是创下了刷卡消费的历史纪录,全天消费120多亿元——以一天12小时刷卡计算,每秒钟刷卡480多次、交易金额28万元左右。
据了解,仅2007年1月1日单日,境内(除港澳)银联卡实现全国跨行交易2074.9万笔,总金额120.9亿元人民币,交易总金额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七成;而居民在港澳及境外地区,一天内实现的银联卡交易笔数达8.1万笔,总金额2.2亿元人民币,交易总金额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五成多。
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透露,刷卡主要集中在商场、餐饮、娱乐行业。有关人士分析,“刷卡井喷”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刷卡消费代替现金交易。(《法制晚报》)
2. 上海主要商业企业网点元旦零售增逾两成
发表时间:2007-1-5 8:46:52
上海市元旦市场消费火爆。记者从市经委获悉,1月1日至3日,全市329家大中型商业企业、5000多商业网点共实现零售额24.3亿元,同比增23.4%,其中百联集团3天实现零售额8.8亿元;第一八佰伴元旦当天推出促销活动,连续22小时营业,创下单店单日1.27亿元的新高。
在今年元旦的市场销售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百货商厦和购物中心。被抽样调查的百货商厦和购物中心,销售总计同比增长25.4%;此外,在婚庆、家宴的推动下,被抽样调查的餐饮企业,在去年基数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合计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8.2%。
今年元旦期间,中心城区和市郊商业也都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黄浦、静安、卢湾、长宁、虹口、浦东等区商业繁荣活跃,同比增长20%;9个郊区县被抽样调查的大中型商业企业共实现零售额2.7亿元,同比增长32.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卫群)
3. 青岛十大商场1-3日实现销售额2.06亿元
2007-1-4 20:21:14
三天新年假期转眼过去,盘点今年元旦期间我市消费品市场,出门购物、逛街的人群明显增多,各大商场、农贸市场商品丰富,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购物秩序井然。据市经贸委统计,1-3日,全市十大商场实现销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16.5%。
储备商品及时投放
为做好节日市场保障,自2006年12月29日开始,市经贸委陆续安排5000头生猪活体储备投放,并视情况做好粮、油、蔬菜等储备商品的投放准备,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节前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保证了节日市场经营安全。
消费热点较为突出
从市场消费情况看,商场销售持续增长,元旦三天,利群商厦销售额达3438万元,同比增长11%,佳世客销售1500多万元,同比增长18%,崂百、利客来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5%、29%。
从分类商品看,食品、服装、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销售增长较大,食品增长19%,服装平均销售增长21%,家电销售增长28%,尤其是平板电视、冰箱等耐用消费品、通讯器材增幅较大,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3%、22%、25%。
“菜篮子”价格略增
节日期间,我市粮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面粉、花生油销量分别高于平时15%、20%以上;“菜篮子”商品较为充足,猪肉价格稳定、蔬菜价格略有上升。节日期间,生猪日上市量达2600头,比平时多300头,较好地稳定了市场价格,白条肉批发价格为13.4元/公斤,猪肉零售价15.7元/公斤,与平时基本持平。由于阴雨天气,城阳、抚顺路、华中三大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日上市量200多万公斤,比平时略有下降,蔬菜平均批发价1.67元/公斤,比节前增长10%左右。
餐饮消费尤其火爆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餐馆成为亲朋好友相聚的重要场所。节日期间,品牌餐饮企业、特色大众餐饮店生意火爆,拉动了餐饮消费增长。据统计,重点监测的10家餐饮企业元旦期间营业额达385万元,同比增长16%,其中,良友、阳光佳日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8%、15%。
(来源:青岛晚报 刘兰星 郭振暖)
--------------------------------------------------- ----"中国零售店长1群"群号:10525644
----"中国零售店长2群"群号:60435810
----"中国零售店长3群"群号:72219324
----"超市超级交流群,群号:56291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