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流传的一句话就是“旺季做商品,淡季做服务”,或者是“旺季做销售、淡季做形象”,侧重点各不相同,实际意思是一样的,强调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对于零售企业而言,也许有所谓的商品销售淡季,但绝对没有淡季市场!
从长远目的考虑,在商品销售淡季,多多修炼一下内功,加强基础管理,提高销售技巧,提升服务水平;也不防多多做做品牌文章,进行公益营销,通过开展雅俗共赏的文化促销,挖掘一下自己的品牌文化;实现顾客保留也是商品销售淡季关注的重点工作,可以进行紧紧抓住忠实顾客做感恩回馈活动,例如VIP购物折扣专场、针对VIP顾客的知识讲座、VIP公益活动等等,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美誉度,让顾客对商场更有情感,更信赖你,为了商品销售旺季做铺垫,形成良性循环,到旺季销售自然更好了。
当然,商品销售淡季更应该做一些适当的促销活动,特别是新开商场,如果不进行促销,商场原来给予顾客脑袋里的那点淡薄影像会越来越少,最终顾客会忘记你。淡季中商场除了加强内功、加强形象宣传之外,还要做一些短平快的促销,牺牲一部分利润,给予顾客更多的实惠,提高客流量。企业是整体前进的,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目标,销售淡季促销活动要避免进入到恶性竞争当中去,要清楚明白自己促销的目的是提升顾客的忠实度,是为旺季的销售造势,做好铺垫。
热热闹闹的元宵节像是一个分水岭,很多商场昔日的火爆场景不再,开始出现门可罗雀的冷清景象。之前,销售异常火爆甚至井喷,但是高潮过后的低谷还是会如期而至。对于消费者来说,春节期间集中消费实际上是一种“透支消费”。毕竟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是有限的,在春节期间“潇洒”花掉了,春节之后的开支就会相应减少。每年的春节后,商场商品销售都会遭遇寒流,直到阳历4月初,都是零售业商品销售的“冬眠期”。
淡季来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是连续性的,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不存在淡旺季之分,所谓淡季仅仅是对于商品销售而言的。
在这段商品销售淡季,也正是商场抓基础管理、抓团队建设、抓服务提升、抓商品结构调整、抓购物环境优化、抓品牌推广、形象建设的旺季。
谈季就是谈季,虽然商场点燃两盆火(换季和反季),但由于顾客缺乏购物欲望的一瓢水,足以成"淡"
如何做到淡季不"蛋",抓调整、形象及服务都是现实做法,是转移视线的做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掩耳盗铃而已。
如何做到淡季不"蛋",呢?
首先:在思想上去掉“淡季”的精神枷锁
其次:从创造顾客购物欲望的角度去努力,这段时间,我们的上帝朋友们在想些什么?在干些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再其次:和我们的战略伙伴一起努力。平时要烧香,不要临时(淡季)抱佛脚。VIP的队伍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