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讨论]信息化和采购的距离

grace0002

积分:164    金币:44
  |   只看他 楼主

信息化和采购的关系应该是很密切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越来越脱离!

1、采购人员成为了采购,也就是说采购的职能被大大强化。第一大职能就是:谈促销;为了完成销售,猛谈促销;第二个职能就是:收取费用,为了增加通道费用,猛收;第三个就是,引进商品,淘汰商品,目的是收取费用,而不是为了优化商品组合;引进供应商,淘汰供应商也是这个目的。

2,而于此同时其商品管理的职能却大大弱化,商品结构、价格带、毛利率结构......被抛在了一旁。使卖场的商品力从长远角度来看,失去了竞争力。

以上两点,采购同事也非常苦恼,因为任务压人,不整不行啊。真的没有时间鼓捣那些结构去仔细分析啊。

最终信息化和采购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尽管我们说起来,品类、组织结构、价格形象都一套一套的可是实际去操作用的又有几个?

---------------------------------------------------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更要成功。http://blog.sina.com.cn/zhaojingpeng

几米的故事

积分:286    金币:122
  |   只看他 2楼

楼主,我是某公司信息部经理,我们现在和你上面所说的基本一样,可共同讨论,QQ:65313879

谢青林

积分:84    金币:9
  |   只看他 3楼
RE:

信息化与采购结构心得

1、信息化为有效采购人员提供真实可行的信息数据,但是在人力资本上往往是被挂在了嘴边,所以这里提到的有效采购人员是干实事的人员,形成这种有效采购人员的关键就是我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以个人成长生涯具有挑战能力的人才能称之为有效,从角色来讲是企业创造利润的第一线;

2、企业投资的是资本,那么赢取利润是必然的,从采购来讲我们不要忽略了市场运作的规律,熟练‘5S’适时、适地、适价、适质、适量的运用,这些环节不能有借口,也不能有借口;从信息的发出、接收、沟通、执行几个环节中我们眼前最大的瓶颈就是--沟通,良好的沟通给后续工作带来便捷,无效的沟通给运作带来障碍,如果信息化当作是沟通的桥梁,那么我们就要善用,如果沟通在于个人的话,那么就要通过引导提高个人沟通能力和素养来解决;

3、采购成本控制还是在于业务人员的水平,如果采购有30%是失败的话那么后端也就是企业就要增加70%的风险(暂且不谈这个三七规律,这是财务和高层管理人关注的问题),采购失败最终就是走两流向,一是退货,二是促销,如果企业经常出现促销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自己念的经只有自己知道,满足了消费者后细想企业真正得到了什么,所以营销手段还是跟市场或创新市场稳健发展一点比较合适,毕竟非正常的促销伤厂商和企业;

4、采购就是采购,至于进场费、堆头费、品种费、节日赞助费等等费用是企业规定的管理费用而已,不能算入采购业绩的。何况现在很多不合理的费用正待取消之中呢。

5、软件是工具,我们不能依赖于软件能替代需要人要做的事情,坚定企业要创新必须思想要创新;拥有良好有效的信息沟通采购、销售、营销策略、陈列规划、发展等环节都不是问题了,毕竟问题在人为!

- 该帖于 2008-3-18 11:55:00 被修改过

Frank Lee

积分:946    金币:415
  |   只看他 4楼

我觉得狭隘的来说信息的话,企业的系统也要合理适用。

很多企业的系统不适于采购控制,而只适用于单店。

---------------------------------------------------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临时演员也是演员。
努力,奋斗。
--《喜剧之王》

liangyanbin

积分:94    金币:18
  |   只看他 5楼
14889402 中國商業零售信息化 欢迎大家在此多交流!!!
---------------------------------------------------
ヤ總有一天い﹎會證明我能取悅別人De眼光﹎﹎! ﹎

zhuoran

积分:127    金币:14
  |   只看他 6楼
QQ群 44356537

angel lu

积分:30    金币:16
  |   只看他 7楼

我是猎头公司的angel.欧美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

我们主要focus it上特别是sap上,与我联系啊

angel@jingjie-wisemen.com

angel_lu_83@hotmail.com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