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建议我国现在开始实行三休日,即每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都休息,外加每人每年的一个月休假,此外,每天改为六小时工作制。而且制定出法律之后,由执法机关严格执行,并欢迎举报,任何企业如有违反,举报者有重赏。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已经由短缺经济变成过剩经济。虽然现在GDP每年都在增长,可是如果要继续增长,就要眼巴巴地希望美国人多消耗一些我们生产的东西,但这是荒唐的。
而现在国内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很难找到工作,而这又使得已经有工作的人不得不没日没夜的拼命,这也是矛盾。
如果希望全国人民每年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而且不希望只由外国人享受,就必须想办法自己享受。而要自己享受,就要有时间享受,如果没有时间,怎么享受?如果享受不了生产出来的物质,则这些东西就成过剩,进一步给企业带来压力。
而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的建国初期的情况,使西方的资产阶级注意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苏联出现以前,资本主义从来就是对工人进行最残酷的压榨的,例如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就讲一个工人一上班就拼命地拧螺丝。在中国和俄国在实行社会主义之前都是如此,即资产阶级将人的效益努力地发挥到最高。
可是按理说,工人农民夺取政权了,不需要象以前那样没日没夜不顾身体疲劳地拼命了,那么生产的效率理当下降才对。可是西方资产阶级惊奇地注意到,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经济都有飞速的上升,反而生产效率是增加的。
西方资产阶级注意到一这点之后,随之也进行了改革,即减少工人的工作时间,增加工人的工资。当然,他们由于对社会主义的仇视,嘴硬不肯说是学习社会主义的办法。
那么,为什么劳动时间短了以后,效率反而会提高呢?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劳动时间短了,工资增加了,就增加了人们消费的时间,这就使得需求增加了,需求的增加就刺激了供给,因此产品就有销路,或者说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机会被人们消耗掉。
第二个原因就是,生产力的提高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可是如果一个人成天拼命干,素质通常是不会提高的。比如在深圳从事非常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打工妹,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而且就是那一套,她们就没有机会提高自己。如果她们工作以后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就可以自己进修一些课程,就有机会提高自己。就算一个人懒,成天看电视,逛大街,在城市里呆久了又有闲,素质也会提高。实际上我注意到一些农村少女到城里当保姆的,如果主人对其压迫并不厉害,给她们足够的空闲时间,她们在城里混上几年,我的看法是基本素质也有高中生的水平了,不一定非要去学习什么三角函数之类的没有东西的。
而一个素质不高的成天从事单调工作的人,在他年纪较大的时候,如果一遇到经济危机,就立即成为社会慈善机构关注的对象。我就注意到香港最近失业率急速上升,结果一大批长期从事单调工作的中年人找工作极为困难。
不光是下层人民是这样,即使是上层人,我认为这些年也因为工作时间过长,缺少进修时间,导致竭泽而渔,一个人的才能很快就被抽光。我记得有一次央视采访相声演员姜昆,他就说这些年市场经济,把他口袋里的东西全部掏光了。无论是相声演员,还是唱歌演员,今天到这里演出,明天到那里演出,后天赶着火车再到一个地方演出,有一些人还要一天跑上十几个场子,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机会提高?大脑很快就变成呆傻状了。
在深圳市有不少从事软件开发业的人,成天也是很忙,每天十几个小时编写一些简单的东西,包括一些网页什么的,收入倒是不少,可是这样拼命地干上几年下来,新的计算机知识他就跟不上,实际上有许多软件中较深入的东西他根本就不知道。比如,就说用WORD排版吧,许多出版社的打字员每天生意倍儿好,成年忙个不休,可是到现在word中的许多基本的功难他们就不知道。
我看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你说他不懂吧,他还是懂一些的,可是就是懂那么两下子,再多一下子他就不懂了,为什么?因为工作繁忙根本就没有进修的时间。我看几乎所有的专业人员都是这样,就懂两下,那关键的第三下,他就是不懂。而如果国家有机会将所有的专业人员从懂两下子提高到懂三下子,这生产力的提高就相当惊人。
比如一些C程序员,也能够编写一些视窗软件,能够用一些类,生意可能还挺好,软件的销路也还不错。可是再多一点,你让他编写一个OBJECT COMPONENT,他就不会了,因为只要两下子就能够挣大钱了。
再说教师吧。这些年顶数教师生意好了,每讲一次课补贴就几十元,业余时间还有大把人请去讲课,那一次就收入二百多元,再加上什么家庭辅导之类的生意,就那么点东西,什么三角函数啊之类的,他可以没日没夜地讲,白天讲了晚上还讲。可是这么搞下来几年过去了,他还就是那么两下子,第三下子就没有。
因此,既然现在许多东西都开始过剩了,中华民族如果想要再更上一个新台阶,再来一个质的飞跃,全民族的素质就需要有一个飞跃。解决的办法,就是缩短工作时间,让全体人民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自我提高。这样宁可让时间过剩,也不要让产品过剩,不要让失业增加。
从法律上缩短了工时,就逼着资产阶级不得不聘用更多的劳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