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税控行业最终胜利者必然是具有财力物力的上市it企业

hehehe134

积分:25    金币:13
  |   只看他 楼主

转眼国标税控就快推行五年了,从最初的如火如荼,熙熙攘攘,到如今静寂萧条,无人问津,五年的税控路,是开始走向衰败,还是税控行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是税控行业激情、沉淀、思考后的理性回归,还是盲动、痛苦后的无奈顺从?

回忆往往能使人更客观的看待问题,找准新的方向,不妨看看税控这几年的走过的路,从2000年开始,各地非标机器零散的大面积销售,运行,但随后很快证明,各自为政,没有标准,不仅不能加强税源控制,而且导致很多烂项目。只有销售,没有成熟的方案,没有服务,只有对税控和纳税户造成工作麻烦,这不是一个税控的发展方向。03年国标的制定,标志税控行业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众多企业满怀信心的开始,铺天盖地的税控市场容量预估,2000亿的市场,没有企业和个人不动容,超过很多电子产品的利润空间,已经使企业近乎失去了理智,市场不断膨胀,许多人在泡沫中推动税控不断前进,《关于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加强税源监控的通知》的44号文件,又标志政府层面对税控这种模式进行了认可,也进一步鼓励了各个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这个时期,基本没有企业分析这个行业是否真的如所有人预期的那样,是否还存在着一些方面的不成熟和风险,大家都加紧税控团队的建立,加紧申请通过国家税控资质的审查,获得生产许可证,生怕错过了进入市场的机会,所以0405,短短一两年时间,从最初非标试点的二三十家企业,就发展到了近百家税控企业,而且还有很多企业蹭破头的往进挤,当时没有人认为这本身就是对税控行业发展不良的一个印证,可能更多的人认为,这更能说明税控行业潜力无限,吸引着很多人。06年初的广东国税的第一标,吸引了众多的厂商,当时具有投标资质的企业2/3都参加了这次投标,开标当天,人山人海,能挤进会场都不是那么容易,有人认为后续的投标参加厂家还要超过这个数字,可后续2年多的时间,仅仅7个地方进行招标,与最初众多业内人士预计的06一年就会有1/3的省份要进行招标,最多3年就会完成所有省份招标的论断大相径庭,而且招标进行执行的也仅仅是北京地税和湖南有开始推广。的确令众多税控厂家感到失望和迷惑。

简要回忆和分析了这几年的税控道路,除了迷茫和失望之外,我在不断的思考,真的税控就是没有希望的行业吗,税控真的就走到头了吗,无奈背后不是无可救药,我更认为是理性回归,是挤出泡沫的重新开始。

毋庸置疑,税控的确能加强税源,这些在开始的试点区域就已经证明,同时,在如今税务走向低税率,广税源的过程中,税控产品刚好是这样一类产品,将小规模纳税户组织起来,实现广税的最好产品;另外随着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包括越来越追求效率管理的商户出现,稅控收款机还兼负着管理的重要职责,目前越来越多的商家主动要求购买收款机,税控收款机以及零售软件等等都是证明,试想,具有包含商业管理功能和电子收款功能的税控机,以一敌三的产品,会没有市场吗?就这简单的两个原因就可以说明,税控收款机绝对不是一个末代产品,而是能解决众多中小纳税户电子管理,提高效率,又能解决广纳税源的朝阳产品。

既然市场需求没有问题,那为什么五年税控的进展如此的缓慢,是政府的问题,表面看来是如此,政府迟迟不推动,不启动,导致市场没有开放,企业不能名震言顺的销售,就不能挣更多的钱,养活自己,所以大家苦不堪言,连度日都成问题,而我刚好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政府的这种做法,姑且不论正确与否,但从大的形式来看,必然要走过这个阶段,任何产品可能都是如此,电视,冰箱,手机都是如此,回想5年前,有多少个手机品牌,现在有几个,回想5年前中国有多少个手机消费者,现在有多少,市场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集中,五年刚好是将泥沙涛尽,混浊变清流的过程,税控是一样的道理,可能由于产品的性质,这个过程还要长一些,但必然是走向一个集中的过程,从100多个厂家走向三四十个,从三四十个最终走向十多个,才是必然。

过程是这样了,是不是大家就默默等待就可以了,我觉得积极的心态还是要有的,这段时间刚好是各个真正想做这个行业的企业练内功的时候,好好优化自己的产品,使成本不断降低,几年后税控不会是预期的高利润了,不断完善自己服务流程,要不然到真正在销售中,你凭什么战胜别的企业,把别人的地盘变成自己的。而现在一些企业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只会加速自己的衰亡,冒昧评说别人虽然不对,但是个人还是认为,越多企业之间互相攻击,揭露,互相损耗,不仅不能加速行业发展和自己迅速处于优势,反而拖累了这个行业进程。分析自身企业状况,给自己定位,税控最后是一个拼实力,财力和服务的行业,如果不具备以上几点优势,不如趁早离开,且税控最后也不是一个暴利行业,何必混迹于此;要么就踏踏实实,不抛弃,不放弃,苦心经营,必然会有一个好结果。

个人再说一些要被骂的话,认为最后能活下来的企业,必然是一些“大”公司和有很好销售和服务网络的电子公司,直接点,那些上市公司等有很好资金支持的企业,有能力支撑一时的得失,他们能抗的住,他们敢于跟你拼低价,如果他们再有电子产品销售渠道经验和各地的服务网络,真正服务开始,你就知道你临时签约的服务商和人家运行多年的服务网络差距是多大了。所以本人认为活下来的应该会是一些财力雄厚,有很好电子产品销售渠道,有大型已建立多年的服务网络的公司,再次就不把自己的认为的企业点名了,免得板砖更多。

说了市场需求,讲了企业心态,最后我还想说说大家最关注的招标环节,目前招标进展缓慢,令很多企业头疼,因为每天大笔费用支出,而没有收入,确实够难受的,而大家从最开始不断乐观估计,到现在对招标,不敢预测,都可以看出没人有什么把握,这个招标还怎么进行,进行到什么时候,而招标了地方,还推广缓慢,更加增加了税控的难度,而且越投越低的价格,也不像开始预想的利润空间了,以前就想着,拿到一个省份,就能回本,现在一个省份估计不行了,而且即使花很大代价拿下了,还不一定什么时候推,除了唯数很少的长胜将军外,估计没有不难受的企业。所以也有人开始怀疑是否要进行招标,不如放开市场进行竞争,其实我个人认为自由竞争也不是未尝不可,只是也是一厢情愿,且不要说自由竞争,你未必竞争的过那些成熟企业,况且政府万万不会同意,和谐平稳,绝对是所有政府首要考虑问题,试想本来想通过税控机扩大税源,增加税收,到了自由竞争,铺天盖地的100多个品牌都上市,一时间服务问题满天飞,纳税户怨声载道,政府会这么做吗,肯定不会,所以个人认为即使要自由竞争,也会使将大部分品牌淘汰后,才可能的。怎么淘汰,招标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且再拖拖,招招,再拖死一部分,加速加速淘汰。所以税控招标还会缓慢进行,从最近几个投标,每次就20家左右去来看,每次都去投的,看到就是一些比较大的企业,说明企业已经慢慢分化,从这些大的企业中,会走出一些最终留下来的企业。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税控我认为不会灭亡,希望它能在平静中爆发,整篇分析,也是对自己和同行的人进行鼓励,理智来看待目前形势,我觉得和其它行业发展一样,都要有个竞争,融合,集中过程,税控行业才处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远远没有达到繁荣,只是从最初的热闹,变成了如今的理智,虽然有些无奈或者被迫的成熟,但是毕竟它在成熟,且会越来越好。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