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2楼
RE:离职感言
谢谢版主加精!
上周,我跑到人力市场去拉人,当我在人力市场看到一个尚未离职的保养电工也在里面转悠,那一刻,我才明白企业的人力流失原来可以这样.那个哥们坐下来很坦然地说到,反正迟早要走的,现在门店的流失率是相当的高,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当我听到迟早这个词的时候,我想我自己也是递交了辞呈的人,他对我离职申请递交后仍在认真工作,表示莫大的欣慰,对于我的辞职,他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又认为这是必然,因为我才工作不到1个月,再则就是门店人资确实有点问题.
一个认真负责的工作心态,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在N年的工作中慢慢养成的习惯.放眼民族,N年的态度形成习惯,N年的习惯成为一种风格,N年的风格成为一种文化,而对于这种传承,乐购是任重道远,我已经避开乐购所谓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目标不谈,因为那些东西是写出来的,我想我能把它写得更冠冕堂皇,唱得更动听.我也相信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就好像男人好色,女人嫉妒一样.当我们的员工的工作心态将他们的弱点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管理层扔下的就是,让他自离好了,工资低,这是理所应当,而当某个部门出现集体离职时,人资便被推上风口浪尖,招人.我在原来工作的单位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种恶性人才流失,是要主管写出工作报告,总经理亲自出面协调解决,因为任何一种人才储备的方式,都是不能应付这种集体辞职的突发事件,而这种集体辞职会引发集体内部的恐慌,这就是出具报告,总经理亲自签呈,并在公示栏说明是自离,因为员工对于这种集体辞职会误认为是公司在大面积裁员,人人自危的紧张局面是一个企业运作的绊脚石,这种集体辞职的现象,在我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一个错误决策的推行,最后经过论证,当时那个决策是错误的,副总经理的公开信将局面挽回,企业的公信力再一次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同时提升.一个不到300人的小企业,居然在5年内能2次组织包飞机去外地旅游,每次工厂全停产10天,其余的小旅游每年两次,你们就可以想像一下这个企业是多么牛!我离职的原因是,老经理退休,新经理高速替换人马,造成企业员工恐慌,我就是离职的一员,遗憾的是,我不是管理层中离职最早的,因为我对自身的工作一直充满信心,但这一切也决定了我的反应是非常的迟钝,我说服了很多员工不能过早过快离职,这样会在企业里给员工造成一种离职恐慌.毕竟那些普通员工要找个相对不错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在我服务的门店里,我们老大觉得这种集体离职现象是正常的,那一刻我彻底木然!基层员工作为企业的基石存在于各个门店,但忽略了他们的感情,那么我想这个企业再怎么庞大,再如何强势,都是不适合发展的,而这种现象如果要扭转,起码要安排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干过企业基层的都知道,员工的需要在哪里,虽然我从大学里混出来,但我也一直待在基层搞管理,也不是那种钱多事少责任轻的晃荡岗位,毕竟员工关系的实际操作水平还能凑合,只是理论水平需要加强.
观其音而知其俗,观其主而知其政,当在论坛上出现骂声一片的时候,喊某某人下课的时候,我对这个积怨颇深的企业感到忧虑,但我也应该感到庆幸.担忧的是问题暴露出来了,得不到及时解决,大家只能用匿名的方式来暴露问题,即使要证实真实性都需要一些时日.倘若用了实名的时候,打击报复也将随之而来,其实我也非常理解这些帖子作者的苦衷,他们愿望绝对是好的.就冲这点,我就应该感到庆幸.只是管理层不能将这种利弊关系及时地处理.
一个营运长,一群台湾同胞,每次都推上风口浪尖,总是将他们置于矛盾的中心,我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这种矛盾会这么尖锐,难道真的是管理水平和人品的问题?对待工作的态度,大家一定要理解,出发点绝对是好的,哪怕是对他有利,或许是自私的.做过管理的都知道,渴望被肯定,被认同,渴望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工作潜力被企业和上司关注.所以基层管理者一定要学会这种肯定下属,关注下属的工作风格.有些员工对营运长有怨气,那么就需要直属上司去安抚,哪怕是员工做错了,也要设身处地地安抚一下,不要紧,下次注意,你在我看来是非常出色的,这只是一句话而已,不要从你口袋掏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口口声声说关心员工发展,连这种起码的认可都没有,那下属还会跟你混?还会为你卖命?你不关心他,你不罩他,难道指望KEN来关心他?KEN来罩他?这是基层管理很大的一个误区,也是基层管理者一定要转变的一种风格,不要把那些很偏激的情绪和言语再重复给你的员工听,吓唬员工没用的,别人上哪吃饭都是吃饭.训练一个熟手的过程是艰辛的,磨合的过程是漫长的,那么就把那些动听的情绪安抚作为润滑剂,来将磨合进行得更加完美.
吃饭时间到,今晚如果兴致高,将继续写帖,毕竟是在乐购拿了25天工钱的.
- 该帖于 2008-9-18 15:32: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