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转帖]企业报表终极瓶颈之浅谈——如何寻找数据价值

七智软件

积分:210    金币:113
  |   只看他 楼主

        近十年来,随着大中型企业对业务应用系统的普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他们的业务会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稳定,所拥有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人员使用水平也越来越高,表面看似都做得很不错,也很风光,但在他们的系统里,面对日积月累存储的庞大数据,这些数据到底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如何在这些数据里找到它的再生价值、规律与关系?以用于指导原有业务,开拓新业务,甚至提供决策分析呢?这个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总结如下:

瓶颈一:性能低劣

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速度,尤其是针对拥有TB级数据量的客户。但性能的好坏主要是看基什么样的标准,因为客户进行大量的查询,报表,分析,OLAP……对得到的结果,会有以下反应:

* 不觉得很慢,因为没有和其他的对比,觉得就是这样的速度;
* 目前的状况尚可以接受这样的结果,不需要做改变;
* 实实在在速度很高,没有可比性(此为少数,不在讨论之列)。
故此,系统操作人员可能对性能好坏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当系统中的数据过于庞大,达到上百G甚至TB级(海量数据)时,就不得不考虑性能问题了,试想,如果运算了三十分钟结果还是出不来,最终死机了,您能忍受吗?但如果仅需要十秒八秒就完成三十分钟的事情,您觉得如何?

瓶颈二:过往成果不能重用

当千辛万苦制作好大量报表、查询、分析,因为业务的需求变化,也许里面的某一条公式发了变化,例如:业务公式为“f(a)”,变更为“f(b)”,您能在每一个报表、查询、分析众多元素内找到这条公式吗?您还能记住在哪个地方吗?或许做这些报表的人已更换,新接手的人就更可想而知了,即便是您自己经手的,尽管您对每个报表、查询、分析关系相当的清楚,相信您也不大好找,这样费事费劲的工作可能还会分分钟钟因为手工修改而出现遗漏的地方,难道放弃重做?那要花多少资源?多少成本?这意味着企业辛苦做出的成果得不到重用,这种浪费是非常可悲的……。

如果有一项“全对象重用技术”,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以上问题,这项技术把所有需要操作的元素(数据源、表、字段、条件、查询、报表等)构建成对象直接引用到报表,查询、分析中,当修改一个对象,凡是引用该对象的地方都会自动修改。


 瓶颈三:数据无法多元化展示

随着业务应用深入,对数据呈现的方法必须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各样的报表、查询、分析是否都能做?因为属于商业智能业务应用的范围非常广,如果无法一一满足需求的话,这势必会成为企业的瓶颈,企业不得不面临两种选择:要不就只能再购买其他的产品来弥补,但又要考虑到如何整合的问题;要不就只能自行开发,但花费的人力、投入的资源都必须面对,并且开发出来是否适用还是个问题……最后,甚至会出现用不下去只能放弃的局面。

瓶颈四:无法将结果集合在同一视图

各种查询,报表,分析彼此之间都是有关联的集合,如何把这些做好的结果集合在一个视图里浏览?如果没有这样的一项技术,只能一一打开这些查询、报表、分析来看,这样看不是不可以,但是看起来相当的费劲,也只会让您看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看了后面的由忘了前面的,并且难以记住关联的关系,当不同参数选择不同的内容,关联还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在同一个视图根本就不可能直观的看到这种变化。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有EIS,将彼此关联的查询、报表放在同一个视图,并辅以直观的图象,如此一来就能一目了然,非常全面的看到各项关系的变化。

总结,要找出数据的价值、关系和规律就必须引进商业智能(BI),不管您是购买商业智能或是自行开发的商业智能系统。


附件下载区:    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进行下载

附件:2007123193550580.jpg (15K)  下载次数:9

---------------------------------------------------
七智科技---提供零售业BI、SCM、CRM软件
http://www.7wit.com
手机:13791090973
QQ:377398783

七智软件

积分:210    金币:113
  |   只看他 2楼

 

---------------------------------------------------
七智科技---提供零售业BI、SCM、CRM软件
http://www.7wit.com
手机:13791090973
QQ:377398783

Commander

积分:7106    金币:398
  |   只看他 3楼

从那张图上看,5、6年后用BI会提升价值,这个BI也的确是个好东西。

不过零售行业的平均IT应用水平就有点低下了,所以不是什么企业都适合上BI的,不管他用了多少年的“业务应用系统”。

---------------------------------------------------
我顶你个叶!

激情baby

积分:81    金币:6
  |   只看他 4楼

以往零售商做促销,其潜在的促销对象是本店所有顾客,于是促销设计、折让、促销信息推广、销售分成等方面的投入,是平均分配到所有顾客身上的。这合理吗?实际上可能不合理。一项调查显示,低消费顾客(锡类顾客)的利润率更低,零售商花费了销售额的2%去告知或取悦这些顾客,而对金类顾客发广告,仅仅花费了销售额的0.1%。金类顾客所贡献的销售额仅仅比锡类顾客低了23.1%,但他们贡献的毛利率却提升了63.8%,实际毛利额也提升了25.2%。做DM,能毫无目的地撒吗?你可能会说:现在的金类顾客下次可能就变成锡类顾客。但几个星期监测下来,你会发现金类顾客的群体数量变化幅度并不大――如果数量趋增,那说明你的定位准确,找到了利基;如果数量趋降,那么说明你的营销策略大有问题,把投入都花到了不该花的人身上,比如那些专挑低价品的顾客上。最好的办法是让顾客填写资料,并给他们一张带磁条的卡。他们付账刷卡时自然就留下了其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在2005年下半年,家乐福的门店开始请顾客填写资料档案,但并不发卡,只是用于投放DM(最近家乐福中国网站开始招收会员了)。如果没有系统支持,先做到这一步也可以,至少可以提高DM的投放精度,甚至可以针对不同远近、不同收入的顾客投放不同的DM。顾客分类管理后,你就能准确地判断:某一类顾客更喜欢什么样的商品?他们是不是该商品的目标顾客?他们对该商品做何评价?实际上大部分制造商的所谓产品(品牌)管理以及品质(质量)管理,都与顾客需求是割裂的。但为了掩盖这种对顾客需求的无知,制造商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夺取终端零售商的陈列空间。制造商(经销商)驱动的品类管理就是这些办法中的一个。他们依靠大量的促销和价格运作,可能还兼有商品品质的降低,给零售商带来大量的锡类顾客,并以此要求更多货架和堆头-销量涨了嘛!只有那些进行顾客分类,并采取细分策略的零售商,才能继续给收取通道费用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假设你手上有一个名录,上面有区域所有高收入、常消费顾客的信息,并号称要专门针对他们做DM――你完全可以收取更高的费用,而且还有人抢着出。这就是“客类管理”及其时代。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