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掌握了这门艺术;领导者的魅力自会大增。
1.使用制度管人
人们的社会生活是离不开一定的规范和制度的。制度是人们思想和行动应遵循的轨道,制度的效力在于制约。
没有完善的制度,或不善于运用制度,顾此失彼的工作必然无法开展。作为领导应十分注意工作的制度的建设。正确制定出大家共同遵守和依据的工作准则,不仅保证了人们的行动的正确规范,而且还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同时,制定出正确制度,还必须要引导人们积极自觉、一丝不苟地遵守制度,这是运用制度的重要环节。要引导人们牢固地树立正确的制度观念,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实现。例如,早在我军的初创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一种制度,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和斗争实践的需要,不断地补充、修正,逐步完善起来的。
2.努力学习他人经验
高明的主管看了人家的公司,能觉得经营不错的人,就会吸取对方的经营之道,用来发展自己的公司。这就于是借用别人的智慧,而且是无偿的。最好的办法,是能够诚恳虚心地去请教:贵公司的经营很成功,有什么秘诀吗?可以告诉我吗?对这种谦虚诚恳求教的人,除非是特别机密的事,一般对方都会坦白率真地回答你的提问的。我时常想,无论做什么事,虚心是非常重要的。虚心就是谦虚的心,对任何人的意见都能接受的心。这前提当然是不能迷失自己,让人牵着鼻子走。要一方面坚持主体性、自主性,一方面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走向成功之路。许多人自己开始做生意时,几乎什么都不懂。开发了一件新产品,往往不知道该定多少价。那时,他就跑到零售商店里去请教。因为如何定恰当的价格,经常与消费者打交道的零售商店是最清楚的。作为主管如果能虚心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
□一定要充分相信自己
自信是作为领导人的重要素质。避免自我否定。增强自信心,减少自我否定,这样你就会表现得更像领导。
“我可能太笨了,但……”
“没有人来问问我的意见”。
“我知道我总是错,但……”
“我知道我受的教育没有他人多,但……”
像这样自我抹黑的话会挫败自信心。要把弱点看作是可以自我改进的地方。自我否定从长远来说对自信心以及领导能力有损害。
很多人缺乏自信心是因为他们不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一个增强自信心的基本方法就是列出一个个人能力与成就的清单。列一个成就表来帮助自己认识到自己已取得过什么成就,多数感觉不自信的人是因为忽视了自己的很多优点。
在做这项练习时,个人资本应该指性格和行为方面,而不是有形资产如财产和投资,成就可以指任何为达到某个结果你起了关键作用的事情。在列成就表时不要太谦虚。你是在寻找增强自信心的推动力。
成就表的价值在于增强了自我欣赏力。多数人在写下自己的优点之后至少暂时增强了自信心。这种暂时的增强,再加上一些成功的经历,会获得长远的自信心提高。在每做成一件事或新学到一样东西时一定要加到你的表里。
对许多人来说,从别人那儿听到积极的反馈比从自己的记录中得到反馈更有利于提高自信心。原因是自尊主要取决于别人如何看待你。如果他人认为你很优秀,尤其是那些你很相信他们判断力的那些人,那么你的自我意识就是良好的。提高自尊与自我意识能大大地增强自信心。
□多培养点“领袖气质”
“领袖气质”这个名词源出希腊文,原意是一件美丽的礼物,意思是说上天给你的某些东西,可以引申为与生俱来的禀赋。
但拿破仑却不以这种解释为然。他说:“我的权力靠我的威望,而我的威望全靠我会打胜仗。假若我不再会打胜仗,不再有威望,我的权力就会消失。征服造成了今天的我;也只有征服才能保持现在的我”。
拿破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别人都认为他天生具有“领袖气质”,但实际上他是靠努力得到成功。为了保持这份“领袖气质”,他就得不断成功下去。他的话的确有道理。根据南加州大学两位研究员班斯和蓝纳斯的研究发现,成功的领导者常被人看成具有领袖气质。
这并不是说,假若你要别人认为你有领袖气质,你必须先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假若你要等到成功以后,才会是位有领袖气质的领导者,那么所谓的领袖气质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这种领袖气质帮助你获得成功的?你是否能在成功以前采取某些行动,让自己能具有领袖气质?幸运的,这里的确有方法。
华盛顿有一所国防大学三军工业学院。进到三军工业学院的学员,全都是经由联邦政府挑选的军界及民间的高级人员,本身已有相当地位和声望。
在每位学员进入国防大学受训以前,校方就发出一份领导才能评估表给这位学员的下属、上司及同事,要他们对他进行评估,填表人不用写名。这项详细的评估表分成21部分、125个问题,内容包括这位学员的领导才能,对团体的贡献和性格。
这些入选国防大学受训的学员,全都是已有成就的领导人物,正如你所预料的,这份领导才能评估一般都很好。有一年,对115位学员进行的995份问卷调查,平均分数都超过了4分,满分是5分。
平均分数3分就算及格。换句话说,每个单项都能得到4分以上,表示这些受训学员领导才能已远超过一般领导者的水准。
在那期115位学员当中,“领袖气质”这一项平均分数是4.32,这种分数真是高得出奇。有一位学员更是出类拔萃,在领袖气质这一项,他所有的下属都给他满分!这表示说,他的下属都认为他随时随地都持有那股领袖的魅力。
有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想找出他这种魅力的秘诀,但发现他看上去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个子也并不高。假若你不知道他在领袖气质上得如此高分,你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他有什么秘诀呢?他认为自己领导还算成功,大部分是靠别人认为他有领袖气质。换句话说,并不是先成功后,别人才认为他有领袖气质,不过他也同意,在他获得成功以后,别人更容易认为他具有领袖气质。
根据他的下属说,他所以领导成功,部分原因是在他的领袖气质。更重要的是:他具备这种领袖气质并不完全是出于天赋,而是经过后天刻意的培养。此外,每到一个他领导的新团体,他又会积极行动培养另一种适合新环境的领袖气质。
□树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高于现实,比现实更美好的奋斗目标。它指导着人们的行动,使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甘愿为实现理想做出努力和牺牲。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建立在贫穷落后的乱摊子上,虽然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路程还较远,领导者必须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否则,没有方向,生活就失去了意义。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如同没有罗盘而在大洋中航行一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奋斗目标,他在生活实践中就会随波逐流,经不起风浪。当生活遇到挫折时,就会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乃至在实践中以失败告终。只有树立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和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好本职工作。
理想是领导者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有伟大理想的人,生活永远闪射着光芒。人有了伟大的目的,就会把劳动当休息。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越能做出贡献。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动力,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在反动派的皮鞭、刺刀、枪弹面前,他们视死如归;在风雪迷漫的长征路上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
理想是我们反腐蚀的精神支柱。在我国,一切剥削阶级的污泥浊水还没有彻底清扫干净,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还是长期的。在同样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为什么有的人拒腐蚀,永不沾,而有的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变成时代的罪人呢?关键是有没有内在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就是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就有了战胜任何邪恶势力和腐朽思想侵蚀的内在力量。
□做个诚实的带头人
诚实,这是对领导者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党一向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德国诗人海涅说得好:“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我们每一个领导者都应把诚实作为自己生命的瑰宝,在人际交往中表里如一坦诚相见。彭德怀同志和张志新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彭老总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不仅在庐山会议上冒着被罢官的危险上“万言书”直陈真言,而且还亲自耕种试验田,用事实来证实当时报纸、电台所宣传的粮食亩产超万斤,甚至到了30万斤的谎言。彭老总敢讲真话的诚实品德永远为后人传颂。张志新同志讲真理、说真话,宁可在敢于坚持党性原则、直言真话中被摧残躯体,宁可为执著地追求真理而坦荡地走上“断头台”,也不用虚假去涂抹自己纯正的灵魂。周恩来同志说得好:“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但我们一些领导者不守信用,往往对自己的许诺出尔反尔,甚至用许诺取悦于人,事后却不认真兑现,结果失信于群众。在讲信用方面,周恩来同志堪称楷模。他在1961年5月3日去视察一个村庄,在座谈会上认识了一位叫张二廷的农民。周总理离开时,这个老农握着总理的手请总理抽空一定再来。总理微笑着说:“有机会一定再来,如果我不来,也一定派人来看你。”此后一连五年,周总理都派人看望张二廷老人。一个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对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都说到做到、坚守信用,其品德之高尚,是永远值得每一个领导者学习的。前苏联民间有一句格言:“失信一次,终身无友。”愿在位的领导者们多想想言而无信的危害性,把“一诺千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要甘为部下的孺子牛
一个人,不管他的能力大小,只要他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事业奋斗,这种行为就是高尚的,有道德的;反之,只为个人谋私利,甚至欺压人民,就是不道德的、卑鄙的。在我国,一切领导者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特殊,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老爷。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指的是人民,我们都应做人民大众的“牛”。1959年秋天,当时还是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河南检查工作。他在南阳诸葛武侯祠逗留时,看到大殿门旁有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不辨襄阳南阳。”他念完对联,便对陪同参观的同志说,我们来改一下,他吟诵道:“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谈多得少得。”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要为人民服务。他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一切领导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自己的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当人民事业需要的时候,应毫不保留地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自己宝贵的生命。
要当人民的勤务员,不仅对工作极端负责任,而且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领导者对下级人员要给兄弟般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列宁为了防止国家工作人员“追求升官发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对他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一篇题为《加薪的风波》颂扬了列宁甘当人民公仆的高尚思想。苏维埃最高人民委员会对干部工资做过这样的规定:人民委员每月最高标准为500卢布和补助没有工作能力的家属每人每月100卢布。1918年上半年,人民委员会总务处处长布鲁耶维奇,为了列宁的健康,为了革命的需要和利益,征得委员会秘书的同意,提高了列宁的工资。
列宁为此严肃地批评了他,5月23日,又就此事给他写了一张便条:鉴于您不执行我的坚决要求,即向我说明为什么从1918年3月1日起把我的薪金由每月500卢布提到800卢布,鉴于您擅自根据委员会秘书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哥尔布诺夫的同意就提高我的薪金的公然违法行为,直接破坏了人民委员会1917年11月23日的法令,我宣布给您以严重警告的处分。
如果我国上上下下所有的领导者都以列宁为榜样,做人民的公仆,我们的党就一定会更加有力量,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无往不胜。
□领导者必备的三大美德
领导是下属的旗帜,他的行为和品德是下属学习的榜样,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而下面三大美德则是成功领导者所应具备的:
1.大丈夫就应该顶天立地
项羽年轻的时候,曾和他的叔父项梁结伴同游各地。某一次旅游,赶上了秦始皇出游的车队,非常雄伟壮观。看得年轻的项羽心花怒放,为之神往,不禁脱口而出说:“他是人,你也是人,为什么你不取而代之呢?”这句大胆的话吓得项梁连忙缩头而走在观众之中,又有另一位年轻人,叹息道:“大丈夫该当如此。”这位心存大志的人,便是刘邦。
汉朝以前的时代,一切权力帝位和爵位,都是以世袭方式来承继。普通百姓,对于权力,根本不能染指。刘邦和项羽,自小便有一种突出当时礼教和制度框框的思想,可见他们究竟不是池中之物。
2.大丈夫不要食言而肥
说到做到是一项无价的礼物,食言而肥的人则是道德的侏儒。若想结交可靠的朋友,要先让自己变得可靠。一个满足于现状的人,他的精神总是空虚的,其道德人格不会太高。一个虽勤奋而不思进取的人,他的精神上也许自觉尚好,但在明眼人看来,却是坐着转椅当飞机,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不过在自己跟自己绕圈子。一个永不知足的勤奋者,才能在不断的追求当中感觉到开拓者的幸福和新生活的乐趣。
京剧武丑张春华60多岁还能演“杨香武三盗九龙杯”,可以从两张桌一张椅叠起的高台上翻身而下,棉花团似的,轻如飞羽。其妙诀何在?其实就是一个练功终年不辍,妙在一个“练”字。
日军指挥官冈村宁茨曾指名道姓叫汪精卫请德高望重的韩紫石任江苏省省长,但去信如黄鹤,被韩紫石置之不理。冈村令侍卫官找来一把匕首让汪精卫给他寄去。半个月后,汪精卫接到了紫石老人从海安寄出的一个包裹,里面却是一顶半新不旧的帽子,帽舌中夹一纸条,上有紫石先生七个大字老夫砍头若抛帽。
3.大丈夫谦虚谨慎
王导是东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官居宰辅,能够功成不居,尊君服众。西晋灭吴后,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初到建康,南方土族都不理他。王导为了要在吴境建立以北方土族为骨干的东晋朝,先树立司马睿的威信,于是他精心安排,搞的朝见司马睿的仪式非常威严,望族都敬服拜于道左,于是司马睿威信大增,王导也因此备受宠信。318年,司马睿登上皇帝宝座,为感激王导辅佐,多次请王导与他一起接受群臣们的朝贺,王导固辞不就,因而更得司马睿的倚重。322年,王导堂兄王敦以司马睿远贤近佞,欲起兵讨伐,另立新主,王导不从,王敦只得作罢。323年,晋明帝司马绍继位,王敦派其兄王含进攻建康,欲推翻司马氏自立,王导言辞讨伐,又用计打败王含,保住了司马氏政权,从而进位太保。他功成不居,不坐御床,深得各朝皇帝的信任和大臣的拥戴。
□要学会喜怒不形于色
无论何人,只要在社会上混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
因此,高明的掌权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越是精于权术的人,城府便越深。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人——心如止水,没有喜怒哀乐!如果有的话,只能是“植物人”。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蛮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某个人的观感,让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对于领导者来说,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心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领导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为人所看穿,以至于受到拨弄,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喜怒不形于色”,亦即尽量压抑个人的感情,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的人才配做一位领导者。
这种性格至少有两大优点:
(1)当组织内部遭遇困难时,如果领导者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全体员工,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这种情形下,如果能保持冷静、若无其事的态度,最能安抚民心。
(2)在对外交涉谈判时,具有从容镇定、成竹在胸的泱泱大风。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片一般,容易被对方控制而屈居下风。
在官场上,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领导者用以控制下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历来聪明的当权者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部下就难以钻空子了,就会对领导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也容易露露自己的真实面目。领导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中国的领导者大多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喜怒不形于色”是为官者必有的修养
距今1600年前,东晋偏安江左,建都建康(今南京),当时北方民族势力强盛,不断地以武力压迫东晋司马王朝深受其苦。
当时东晋由谢安担任宰相。有一次,北方前秦大举南侵,以号称百万的大军渡江南来而东晋迎敌者只有数万人,以寡敌众的例子,古来即多,但如此悬殊的兵力,却使东晋人民失去信心,人人准备再度逃难。
惟有宰相谢安,虽处于非常局势中,却仍冷静沉着。当他一切准备妥当后,便悠闲自在地饮酒下棋,好似不知前方有战事一般。
在谢安的运筹帷幄下,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东晋艰苦地打赢了这场战争,获胜的消息很快地传回京城的宰相府邸,这时谢安正与人对弈,看完捷报后,谢安仍若无其事地下棋。
“有何要事吗?”客人好奇地问着。谢安答道:“没什么,只是前方的战士击败了敌人而已。”
在客人面前,即使是大军获胜,谢安也不改其沉着的态度。送走客人后,谢安返回屋内时,一不小心踢到门槛,撞断了木屐齿,但谢安竟毫无所觉,喜悦之情竟硬生生地压抑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