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现状:
他们吃顿饱饭便是奢侈
他们寄封信便需要徒步几公里的山路
他们整年见不着自己的爹娘因为他们都常年外出打工
他们鲜少喝到甘甜的水
他们不知道城市里的高楼大厦
他们不知晓城市里的小脚裤唇环脐环所谓何物
他们同样不知晓外面世界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他们渴求读书却买不起一支铅笔
我们同情 我们流泪



虽然我们知道这样的事实,或者可以想象到会有这样的现象,但一旦真的看到,却还是触目惊心:




在我们日益强大和繁荣的国度里,还是有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着:





有人会说:贫穷不等于不快乐,他们虽然生活贫苦,但欲求同样也很低,或许比我们会更快乐。但在我看来,他们离快乐很远,很远......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300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百姓的艰难发出过如此悲叹。时至今日,我们还会产生相同的感慨。同在一个国度,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生存状况竟有如天地之别,其根源究竟何在呢?
除了“太息”,除了“哀”而“掩涕”,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有没有拿着父母钱肆意挥霍的人,和口口声声说自己父母是政府人员。
政府人员的工资难道真的那么高吗?允许买几套豪宅,买车,和自己孩子一个月近几万的零花钱。他们做了什么,别人清楚,他们自己更清楚。
那些同学出来炫耀的时候不要说你父母是百姓的父母官,在我们看来,你是个笑话,你父母是个笑柄。然而这就是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