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chenjingyang

积分:784    金币:256
  |   只看他 楼主

店长成长规划之

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商品结构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卖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商品结构树”问题,以此弄清一个门店该卖多少商品,商品数如何分布于各个品类中。

  零售经营的核心是商品,但是,卖多少、卖什么和怎么卖? 

  我们经常在营采沟通会上听到店长说“门店的商品不够丰富!”,那么,门店的商品应该多少才算丰富呢? 

  “一次性购足”并不代表着多而广,而应该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购物满足度。一个门店商品数太多了,会使滞销产品比例增高,库存增加,浪费管理资源、陈列资源等;太少了,则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因此,商品结构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卖多少”的问题,这也就是“商品结构树”问题,以此弄清一个门店的商品数应该是多少,各个品类中的商品数应该是多少,才算合理。 

  在研究商品结构之前,我们先要解决季节的概念,零售季节有着自己特殊的划分。通常:12月~2月,为年关季,阳历阴历的新年都在这个季节,还有圣诞和元宵等;3月~5月,为转换季,这个季节通常是一年中销售最淡的时候,此时我们都忙着做春节销售总结回顾,处理节日遗留的库存商品,进行供应链谈判,准备春夏交接的商品换季,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换季;6月~8月,为炎夏季,这时炎炎夏日来临,门店的布局和商品陈列都要进行一番布置,各种消夏商品纷纷登台亮相,现场促销此起彼伏;9月~10月,为中秋季,中秋、国庆将掀起年度销售的第二次高峰。  

  我们都知道“销售额=客单价*客单量”,因此可以从价和量两种属性着手,再从单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两个维度,根据“二八原则”的黄金定律(即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80%的销售量来自20%的商品),研究商品结构树。  

  第一步,将某季节的商品销售,按照单品的销售额和销售量,由低至高依此排序。 

  排序后,我们将由高到低累计达成80%销售额的商品品项形成集合S1,将由高到低累计达成80%销售量的商品品项形成集合S2;然后将S1和 S2相交得出交集品项集合A1,这意味着A1范畴内的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均在前80%的排序范围;再将S1和 S2相并后减去交集品项集合A1,得到品项集合A2,A2范畴内的商品,销售额或销售量有且仅有一项落入前80%的排序范围内。如下图所示:


  我们将A1和A2统称为A类品。A类品是并集品项,是S1和S2的并集。A类品也称之为“必售品”,用数学语言来说,必售品是销售额或者销售量至少有一项进入排名前80%的商品。这是每个门店均必须备有并确保安全库存的商品品项。 

  把A1定义为首选品,这是销售额和销售量均进入排名前80%的商品,是每个门店必须重点监控和关注的商品。参见例表一。   

  例表一:案例门店分析结果  



  我们分析了很多门店,发现约12%的商品贡献了门店约60%的销售额,涉及的品类只占总品类数的40%,却占了门店销售的将近90%;约20%的商品贡献了门店约80%的销售额,涉及的品类数只占门店总品类数的约60%,却贡献了门店将近98%的销售额。也就是说,40%的品类贡献90%的销售额,20%的品类贡献8%的销售额,剩下的40%的品类仅贡献了2%的销售额。由此可见,只要门店重点分析、关注并维护好首选品和必售品及其涉及的品类,则可确保98%的销售完成率。  

  第二步,将分析得出的首选品和必售品还原到各自的品类中去,研究各个品类中应配置多少商品数才是合理的。  

  这里要导入一个“上下限”的概念,也就是说,每个品类中的商品数不是恒定的,而是在经营的过程中有上下弹性的。或者说,我们要研究的是每个品类中的商品至少应该有多少,最多不能超过多少。  

  公式:各品类的品项数上下限理论值 = 各品类的首选品项数/结构因子  

  公式中,结构因子指的是下限因子和上限因子。结构因子如何计算呢?还是要遵循“二八比例”,根据第一步的数据表可分析得出,80%的门店销售额由多少比例的单品贡献而来。这个比例数,我们称之为a因子。当这个比例数低于20%时,a因子为上限因子,下限因子则为20%;当这个比例数高于20%时,a因子为下限因子,上限因子则为20%。 

  例一:某门店16%的品项数贡献了80%的销售额(这表明该门店低效商品数偏多),A品类的首选品项数为20个。那么,该门店A品类的品项数下限为“20/20%=100”,上限为“20/16%=125”。也就是说,我们将通过对各品类的商品数上限的控制,使贡献80%销售的商品数比例不断向上趋近于20%。 

  例二:某门店25%的品项数贡献了80%的销售额(这表明该门店商品的丰富度不够),A品类的首选品项数为20个,那么,该门店A品类的品项数下限为“20/25%=80”,上限为“20/20%=100”。也就是说,我们将通过对各品类的商品数下限的调整,使贡献80%销售的商品数比例不断向下趋近于20%。 

  在实际的工作中,仅仅理论地计算各品类的上下限数值是不完全科学的,有几种状况是需要对这个理论值进行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品类中的必售品项数低于下限的,以计算的上下限理论值为准;必售品品项数高于下限低于上限的,以必售品品项数为下限;必售品品项数高于上限的,则上下限均为必售品品项数。参见例表二。 

 

  第三步,合并。 

  在完成以上两步后,我们就可以得出首选品类和必售品类(包含必售品,但没有首选品的品类)的品项数上下限;然后再对剩余的品类进行个别分析,保留部分结构性品类和结构性商品;最后将所有品类的品项数的上限和下限分别合并,形成完整的门店商品结构总表。参见例表三。 


  “选择品=下限-A类品”,这是相对稳定的补充性品项。 

  “新品空间=上限-下限”,这是根据各品类的上限减下限后得出的数值,这一区间的商品是有试销期的,一般涵盖一个完整的销售季度,最多不超过6个月。但凡商品季度销售排序在某个品类的这个区间里,且试销期超过3个月以上,将被列为待淘汰商品,一旦该品类在新品引进的过程中,突破上限,待淘汰商品将被“优先淘汰”。当新品在试销期中的季度销售排序,“突破下限”,将转型为相对稳定的补充性品项,给予相对稳定的陈列资源和促销资源。 

  通过以上三步,我们将获得门店的商品结构树总表,包括各品类的上下限品项数等,然后就能清楚地知道我们的门店该卖多少商品,商品数如何分布于各个品类中。 

  注:下一期将通过品类的“价格带”分析来研究“卖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研究分布于各品类的商品数应如何组合成合理的“布局”。

(刊载于《店长》2010年7月号 总第46期)

FXM


  |   只看他 2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顶一个24[/emot]
---------------------------------------------------
默认联商网友

wangzhengxiang

积分:495    金币:2
  |   只看他 3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好东西啊!

czx


  |   只看他 4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动销品项数、动销品类数、涉及品类数分别是什么概念?
------ 以下是引用的内容 ----------------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你的提问,让我发现了文章中一些阐述不清晰的地方。动销品项数指的是3个月内曾经动销的商品个数,动销品类数指的是3个月内曾经发生销售的品类数。涉及品类数指的是包含有首选品的品类数。 再次感谢你,这样解释可清晰否?
---------------------------------------------------
默认联商网友

910256

积分:4355    金币:2160
  |   只看他 5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过于理论毫无价值可言! 博主真的是华润的总监? 如此文章,联商网怎可刊登在店长杂志上?
------ 以下是引用的内容 ----------------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不要质疑我的身份,这跟我的文章能不能登载在《店长》上也没有关系吧。如果你想确切地想知道我是谁,可以随便搜索一下。华润的总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职位,有啥好冒充的。 如果看不懂我的文章,我非常乐意为大家解读,但不要随便评价之。 关于商品结构的管理和改善,自“品类管理”面世以来,一直是理论多于实践。我写的这些东西,是我们当时一帮同事经过了多次试验,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应用于二次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商品结构管理方法。 而且我现在用这些理论,帮助很多中小零售业改善商品结构,也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还有,很多好的管理工具,也要看谁用了。有些人就是给你一辆好车都会开沟里去。
---------------------------------------------------
关注零售讲武堂微信:1773874385,新浪微信:@零售电商谭顺异,QQ:2274938058,零售讲武堂精英会群号:253696875。专注零售行业每一个业态,及时信息,海量资料全部共享。

fxm


  |   只看他 6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支持静阳老师!让有些人开进沟里去。呵呵!
---------------------------------------------------
默认联商网友

989898


  |   只看他 7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确实感觉很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论任何的理论和管理其目的只有一个:提升企业的盈利!请问博主:你的这套“写的这些东西,是我们当时一帮同事经过了多次试验,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应用于二次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商品结构管理方法。” 对于提升一家超市的营业额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至于一个门店因该配置多少商品不是你这样计算的啊! 真正做过老板开过店或者一个企业的高管我看对你的这套东西都不敢苟同吧! 你的文章确实不该在店长上发表!应为:空谈误国误人! 二问博主:你究竟知不知道怎样把一个超市的营业额做上去? 我估计你是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无知的言论 “华润的总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职位,有啥好冒充的。关于商品结构的管理和改善,自“品类管理”面世以来,一直是理论多于实践。我写的这些东西,是我们当时一帮同事经过了多次试验,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应用于二次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商品结构管理方法。 而且我现在用这些理论,帮助很多中小零售业改善商品结构,也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你居然现在还在大谈什么品类管理! 真的让我吃惊! “零售经营的核心是商品” 不对!不对! 是价格 记住零售的核心是价格绝对不是商品 举例: 同样两家店在同一个商圈两店相距不过100米 都是3000平方的卖场 A店的数码相机 有22个品牌,价格起点410元最高12970元 共42个单品 B店的数码相机 有32个品牌,价格起点1200元最高11200元,共92个单品 你说说看那家店的数码相机生意好啊?那家店的数码相机贡献率大啊? 告诉你是A店 A店是欧尚也是我们大润发的控股公司 B店就是你们华润 为什么你们华润搞不上去就是你这样的人在搞鬼!把中国的零售行业的风搞坏了!
------ 以下是引用的内容 ----------------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真的懒得在这里做无谓的口舌之争,真为中国零售业冒出的这些不懂事的小孩,感到悲哀!
---------------------------------------------------
默认联商网友

hcc12811

积分:9167    金币:2660
  |   只看他 8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静阳所做的商品结构树的分析还是颇有见地的,它既把握了森林,又把握了树木,既有系统性,又不缺乏深刻性,我很敬佩! 我曾经研究并实际操作商品管理五年多,也未曾看得比静阳的深刻,零售业的本质是替顾客采购商品,帮助顾客提高其货币的价值和生活品质,这也是沃尔玛和日式GMS卖场所一直倡导的,价格策略充其量只是商品管理中的一部分,切不可本末倒置。 希望静阳在商品管理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循着你的方向走下去,是可以通往零售业营销的高级阶段——精确营销阶段的。 加油!静阳。
------ 以下是引用的内容 ----------------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多谢春才兄的支持与鼓励。 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回事,都那么的浮躁、虚夸和刻薄。真是悲哀!

8889


  |   只看他 9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很复杂很神秘就是你们这些咨询人的工作内容!否则又有哪家企业会掏钱请您们呢?如果您们真的很专业还什么精确营销,都不是正经活!您们放过中国本土的零售小孩吧!你们还中国零售行业的清风吧! 下面转一个贴: 这段时间接触了很多开店的事情。有些是个体老板自己投资开超市的,也有地产商想开商场的(百货、超市)。很多老板都是找熟悉零售业的朋友或者管理、咨询公司来帮助操作。合作方式大体有这样几种:一种是谈开店费,比如一个平米多少钱。一种是按月谈费用,比如一个月支付多少钱的费用。一种是直接招募管理人员来直接操作,谈的就是个薪水了。还有一种是两管齐下,即招募自己的员工(管理人员),同时又请管理公司来协助。那就是既要付薪水又要付咨询费……到底哪种方式对老板最合适呢?从开店来说,对行内人来说也许并不复杂。市调、组织架构、图纸规划、制度、流程、招商、设备采买、企划、人员培训以及各作业环节的衔接等等。但是要把这一系列环节串起来,并关注到每一个细节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很多吃“开店饭”的人,对开一个店来说已经不是多复杂了,就那么多事儿,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所有的制度、流程手上都有现成的,拿出来简单修改一下,甚至市调报告都是用现成的来改,根本就没去做实际的市调工作。而唯一感觉复杂的就是跟老板之间的沟通问题。比如老板的想法不切合实际,比如老板不肯花钱……那么主要问题就是怎么“摆平”老板,设法把店开起来,然后拿钱走人。至于开店的质量,并非所有吃这碗饭的人都敢保证(甚至有些是根本就不去保证的)。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实际的问题:开店的存活率。开一个店简单,让一个店的管理规范运营到位能赚到钱……就不那么简单了。很多老板开始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只想着只要店一开张就等着赚钱了。有些管理公司会根据甲方需要签订“托管协议”,当然这涉及到托管费用。但即便是托管了,在管理运营上也不可能永远指望管理公司来做,总要设法培养出自己的人。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人来协助管理仍然后患无穷……回到上面的问题,到底哪种方式对老板来说最合适呢? 个人认为哪种方式都可以,主要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方式。大店有大店的做法,小店有小店的做法,关键还是老板的想法、做法。这里面的潜规则也是有的,主要还是看老板本身怎么去做,或者说怎么去参与这件事情。
------ 以下是引用的内容 ----------------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唉,你这孩子,根本不知道我是谁,我是干啥的,就在这里大放厥词。首先看你的文笔,首先觉得你心态很不健康。 我根本不是咨询人,我自己投资做自己的企业,还做一些公益的事业。我帮助身边的零售业的朋友们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是不收费的,是义务的。 我刚刚帮个企业由去年亏损7位数,在上半年转为赢利。你说我凭的什么,凭的就是“品类管理”,懂吗?你根本不懂“品类管理”,品类管理并非过时,它只是一种理论工具,有很多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方法,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应用它。可悲的是有些人研究品类管理只研究了皮毛,甚至研究错了方向,然后就说品类管理不行了过时了。
---------------------------------------------------
默认联商网友

8889


  |   只看他 10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研究品类管理理念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但真正的实施还处在起步阶段。说到现状,由于中国市场和流通渠道的特殊性,比如区域差异、毛利结构、供应链等等,这些都没有国外的现成模式可以照搬,所以不论是外资还是本土零售商,在适合中国市场的品类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基本上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目前在本土零售圈子里,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品类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也有不少人在教别人怎么做品类管理,但以我个人的观察,有些还在刻舟求剑地模仿外资企业的套路,有些则拿着国外过时的理论资料纸上谈兵,坦率地说,很少能突破操作性和持续性的瓶颈。
---------------------------------------------------
默认联商网友

8889


  |   只看他 11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优化管理不仅是国内企业的问题,沃尔玛、家乐福、Tesco就没问题吗?事实上,任何时候任何企业想引入一种新的管理理念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来支持,比如信息系统、管理流程以及与之相符的组织结构等等,外资企业的优势也恰恰在这里,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在成熟的信息体系、管理体系下根据中国的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加上他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本等方面的强大实力,在探索和试行包括品类管理在内的新体系新理念时,都比本土企业容易得多。反过来看本土中小零售企业的情况,“生存”、“竞争”、“发展”、“完善”等词汇全部是现在进行时,因而难免在资金、管理、人才等链条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我曾经作过一个比喻:我们很多本土零售企业好像一辆有故障的卡车在高速公路上超载超速行驶。但是你能让他停下来修车吗?显然不行!花上千万换套新系统;高薪从外资挖一个管理团队回来,这样条件就成熟了吗?显然不是!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前提条件的话,那么这个条件应该是: sustainability(持续力)。选一套切合实际的方案,找几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
默认联商网友

8889


  |   只看他 12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我刚刚帮个企业由去年亏损7位数,在上半年转为赢利。你说我凭的什么,凭的就是“品类管理”,懂吗?你根本不懂“品类管理”,品类管理并非过时,它只是一种理论工具,有很多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方法,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应用它。可悲的是有些人研究品类管理只研究了皮毛,甚至研究错了方向,然后就说品类管理不行了过时了。 去年亏损7位数,在上半年转为赢利? 有人相信吗? 伪者可耻! 品类管理!什么是品类管理! 我们的零售协会还做重点在我国重点推行 了解了解品类管理的背景再谈吧! 为什么中国百强的零售企业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外资企业呢? 明白人想想就知道了!
------ 以下是引用的内容 ----------------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你上面2段话说的倒是都不错。有机会看看我写的一篇文章《宝洁的那些事儿-走自己的路,让宝洁歇着去》。 还有,奉劝你,年纪不大,嘴上留德。 没有做到的事,我不会瞎讲,我可不是唐骏。 再说一遍,你不了解我不知道我,别轻易给我戴帽子。 心理阴暗的人,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股愤世嫉俗的样子,还以为这是个性,狗屁! 说我伪,你才伪呢,连真名真姓都不敢暴露。
---------------------------------------------------
默认联商网友

fxm


  |   只看他 13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看到那些不懂事的毛孩子的无稽之谈,真是气愤!早晚掉臭水沟里! 永远支持静阳老师的《用数据说话》。 24[/emot]
---------------------------------------------------
默认联商网友

fxm


  |   只看他 14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静阳老师,民族零售业真的很需要你这样敬业的、无私的、有爱心的且博学的零售前辈。
---------------------------------------------------
默认联商网友

龙霸天下

积分:29    金币:17
  |   只看他 15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别人的经验,无私的拿出来,供大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无私。我暂且不论观点的对与否,这种精神就值得敬佩。零售业真的需要静阳老师的这种无私、这种敬业! 910256、989898、8889,我不知你们是谁,扪心自问,你们能够做到这种无私吗?你们能够拿的出这种“伪者言论”吗?你们敢光明正大的做这种“伪者”吗?你们不敢!那你们有什么理由在这大放厥词。 学会珍惜别人的成果吧!况且静阳老师所做的商品结构树的分析是很有见地的,很有成效的。坦白的讲,我也做了几年的超市,但这种分析,还是给了我一个崭新的分析思路。 无谓的口舌之争还是算了吧!想说服别人,就用论据说话吧!别在胡乱的评价别人,就从“无私”这点说,你们真的不配和静阳老师讨论。 静阳老师,支持您!希望看到您更多的好的作品。

无欲则刚


  |   只看他 16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别侮辱大润发经营者的大智慧了
偶尔看了联商的博客,看到这个博客还是比较热闹的,很有趣啊!特别是对于超市的核心是商品还是价格的争论还是很有趣的,仔细看了,留言者好像是大润发的同事噢!大润发做的还真是不错啊,大润发的价格形象真的是深入人心噢!这位同事说的超市的核心是价格,我有点不认同啊! 价格只是商品销售速度的策略手段啊,没有商品这个核心在,价格有啥意义呢?大润发价格策略的运用是很到位的啊,但是大润发真正成功的可不是因为价格策略灵活啊! 顾客去超市是因为购买商品,如果购买不到所要的商品,即使所谓的敏感商品的价格很低,那也没用噢!大润发生意好是首要原因是商品被接受,也就是商品结构符合顾客的需求,其次才是灵活的价格政策,很多外行都会简单认为大润发的成功仅仅是来自于价格,这是侮辱大润发经营者的智慧的!大润发经营者的大智慧就是能够摸透顾客的需求,进而能够以顾客满意的价格迅速动销商品! 很多人都看到了大润发的表面,也就是价格策略,但是有多少人有这个智慧能够体会到大润发经营者的大智慧呢?了解表面多容易啊,拨开表面看到实质是需要智慧的,更是需要一份阅历去理解的! 现在的网络发达了,畅所欲言真的很好,但是既然是谈一个论点,我觉得还是要以更加智慧的眼光去看、去分析! 那位大润发的同事,我真的建议你好好的工作,更快的升职,某一天你一定会看到大润发经营者的大智慧的!努力啊!
---------------------------------------------------
默认联商网友

chenjingyang

积分:784    金币:256
  |   只看他 17楼
Re:驳“零售人平常心”的伪论
这个小孩子,喜欢扣帽子。 管理思想上见仁见智,百家争鸣是好事。有不同的看法,大家提出来讨论,共同进步。这是好事。 但在不了解背景和环境的情况下,乱扣帽子,本身就是一种“泼皮”行为。 他说我伪,其实他才是真“伪”,用同一个IP,3个化名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本身就是阴暗的表现。 如果他想借此炒作,希望支持我的朋友们,不要理他了,任他狂吠去。

910256

积分:4355    金币:2160
  |   只看他 18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作为一个学者和零售人甚至被称为前辈的您难道就这么没有风度?探讨,讨论是很正常的事情啊!你对我的评价不服气拿出你的例证来证明你的“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文章论点是正确的啊! 我多么希望你能和我在:“商品还是价格”上能够论一论! 可现在看来你这个人啊还是不稳重,没有一点大将风范! 你啊!只能做个好的将军不能做个好的皇帝! 你做老板会很郁闷真的!你不要生气!我也是老板也有自己的公司和门店,做老板要稳重但也要有激情!更要宽容和大度! 你连一个老板和你讨论点问题都沉不住气,就因为我,我发了文反驳你的论点,并且当中可能有点冒犯,你就....... 有本事就事情说事情 最大的反对者也有可能是你最大的支持者和推动力哦! 你还是回归平静好好回答我的疑问,把你的论点阐述清楚! 送你一句静空法师的法语: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
关注零售讲武堂微信:1773874385,新浪微信:@零售电商谭顺异,QQ:2274938058,零售讲武堂精英会群号:253696875。专注零售行业每一个业态,及时信息,海量资料全部共享。

西门闹闹


  |   只看他 19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作为外行人,说三点看法。 1、静阳兄(平常心)之前是华润苏州区总经理。在其任期内,苏州华润是万润万家最赚钱的公司之一。静阳不是理论家,而是具有丰富的实战技术。 2、静阳的主要职业不是做咨询,而是有自己的实体业务,在厦门,开展的还不错。在这里写blog,我相信他主要是为了分享自己的经验,而非沽名钓誉或者其他想法。 3、至于“虚”与“实”。我认为要辩证来看。每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不一样,别人总结的理论工具,要辩证使用,而不是生搬硬套。
---------------------------------------------------
默认联商网友

游客


  |   只看他 20楼
Re:商品结构管理一:商品结构树
博主的文章基本都拜读过,有些理论还是比较实用。关键在方法上有些过于理论化。零售的核心就是顾客,所有的方法及理论仅仅是工具;如果过于纠缠与某某理论而将之奉为灵丹妙药都是会犯错误的。不要将博友训练成“指标导向”的机器。 还是感谢你与大家分享的知识与经验。
------ 以下是引用的内容 ----------------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谢谢这位博友的关注。零售管理的方法,包括品类管理,理论多种多样,许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将理论化的东西,付诸实践。并将我经历过的以及正在经历的实践,再回归理论,写成文字。从来没想教育或者训练别人,只是希望我的实践经历能够对从事民族零售业的同仁们有所参考或者借鉴。 每个企业、区域、文化都不尽相同,也千万别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有机的消化,才能转变为对自己有益的营养。 当然了我的写作手法,可能还是过于理论化,今后尽量改进,使之更具有实践性。 另外,我也同意零售的核心是顾客,顾客的行为最终都将体现为销售数据中,只要我们通过对销售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呢,必能引导或者适应顾客的消费行为。
---------------------------------------------------
默认联商网友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