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中外便利店竞争与差异分析

欧富隆

积分:114  联商币:51
  |   只看他 楼主

 

案例分享背景:上周去上海参加了一个展会,经过福州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十字路口500米范围分布2个外资品牌(罗森1家,全家3家)、3个内资品牌(好德3家,可的1家,快客1家)共10家便利店。竞争程度之激烈,说是惨烈亦不为过。

好德可的

首先介绍好德,可的,这两大便利店品牌隶属农工商集团,目前在全国拥有1658家便利店。仅好德在2004年的门店规模就已达到1000家。有个这样的情况,2014年好德可的门店增长率2.5%,关闭门店约42家。

当时有这样一个现象,一家位于街角的好德,原来营业额每日1万元,后来全家进驻上海市场并在它旁边开了一家店,好德生意急转直下,营业额降为每日1千元。

好德可的跟其他便利店一样,很多便民服务,水电煤、手机缴费、票务出售等已经有在提供。好德可的拥有直营、合伙承包和特许加盟三种。

联华快客

联华快客是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全额投资管理的旗下便利店品牌。它的门店增长率跟好德可的一样是负增长,但跌幅达到9.8%,1719家,同比关闭187家门店。快客目前也是直营、合资、特许加盟三种。

罗森

罗森是仅次于7-11的世界第二大便利店品牌,其时尚形象和服务理念在业界是有口皆碑的。1996年已经进入上海。截止2014年,罗森在中国的门店有508家。2014年有30.6%的增长,同比新开店达119家。

全家

全家便利店是亚洲最大的国际连锁便利店之一,网点遍布日本、韩国、台湾、泰国、美国洛杉矶,在全球有12000家门店。2004年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获商务部批准成立。全家FamilyMart品牌正式进入中国上海市场,开始中国大陆地区之便利店经营事业。

2014年,全家在中国的门店数达到1281家,增长率13.5%,新开店有152家。全年营业额达42亿元,店均营业额8982元/日。

对大家来说,8000多元营业额是拉平均的数字,这还不包括烟酒(根据我国法律,外资(台湾也算)不可以经营烟草项目)。对多数便利店同行来说,这个数字令他们汗颜。

碰巧,今年便利店大会上有幸聆听朱部长的鲜食品类经营干货,加上便利店之争这段视频刚好有他跟员工培训如何做好1个便当,这让我坚信鲜食品类经营好可大大提高顾客消费频次和商品周转,最终决定其日均营业额的稳定。

小结:前面讲到,福州路一十字路口附近便利店竞争非常激烈。好德、可的、快客均根植于上海十多年,由国企背景支持,占据地理优势,然2014年门店增长率均为负。而罗森、全家等外资便利店品牌后来居上,2014年门店增长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背后是怎样的差异导致?下面,我将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分享。

店外形象:店招方面,内外资的设计都很简洁大方,夜视效果很上档次。好德可的采用了自动门,比较舍得投入,给顾客感觉很温馨,罗森和全家则是常规的手推门。

店内环境:罗森的店内环境散发着时尚气息,店内干净清爽明亮,日用品充足,摆放也很整齐。好德可的店内灯光偏暗,货架、冷柜稍显陈旧,卫生一般。

商品陈列:看过视频的朋友会发现,日式便利店的陈列架放杂志是确保封面完全展示的,好德可的为了让陈列架放更多杂志,杂志封面几乎有一半是被相邻杂志盖住的。

货架上,罗森、全家除了遵循陈列逻辑,对商品展示美观度、顾客拿取便利店程度均有讲究,例如换购商品端架旁增加多点陈列,好德可的关心的是货架上商品是否充足。

冷柜品牌:好德可的用的是三洋老款柜子或国产柜子,国内便利店对冷柜需求是达到制冷需求,价格较低,对柜子美观度、制作工艺和材质不那么看重。举个例子,罗森柜子仅层架材质就可以看出档次差异,门把手、冰柜门工艺等级也有差异。罗森的柜子还应用了自重滑道,足见对顾客服务和商品展示的重视程度。

促销执行:评估一个促销活动好坏不仅看它的策划,还得看落地是否到位。我自己在可口可乐做销售主任的时候,很多消费者促销机制不错,但兑换效果很差。很多是因为员工疏于执行,活动区域没有促销广告品,人流密集的区域如主通道、收银台没有多点陈列,最终导致促销形同虚设,执行效果大打折扣。罗森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到位,买盒饭加钱换购饮料的广告牌除了冰柜展示外,盛放便当的风幕柜最底层边沿有条不锈钢凹槽专门陈列换购饮料。顾客购买便当时直接拎走饮料即可,节省时间,很人性化。

服务理念:日式便利店的服务理念是来自骨子里的,比内资便利店更深谙顾客接待之道。他们对服务的理解和执行体现在标准的话术、手势、鲜食品质的把控等细节。视频介绍全家研发一款便当时,他们对米饭的松软度、牛排煎的时间等要求很苛刻。罗森为了确保便当也能体现时尚定位,特意走市场调查,最终研发出一款8份食材的可口便当。

在新品推广方面,日式便利店会经过严谨调查,投入高额的市场费用。例如上海的第一个便当推向市场时,全家邀请了各写字楼的员工参加便当快食比赛,用高于当时上海员工月工资的现金和1个月免费便当午餐进行奖励,最终将便当成功推向市场。

选址策略:2004年时,好德在上海有1000家门店。全家为进驻上海市场,直接以2倍竞争对手的租金迅速拿下能切断竞争对手客源的黄金地段。该租金明显高出市场租金价格水平。接着以改点作为辐射,增加该区域的店面数量,把这个地方彻底占领。

切断客源的点是指比竞争对手的门店更接近顾客,一般是人流方向的第一个店。顾客没有明显品牌偏好的情况,都会贪方便走进第一家店。

好德的选址策略也不错,一般选在街角和大厦,当时有“街角的好德”之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好德是为刺激当时上海的消费政策而成立的国有企业,占有先天优势,发展速度迅猛。当全家进入上海市场后,双方被摆到同等市场环境下共同竞争,这时候,品类经营能力的差距就逐步暴露出来。

当时,一家好德门店为了抵抗全家的便当品类,特意在入口处陈列大米鸡蛋等民生商品,还推出送货上门服务。由于附近70%是白领办公室,民生商品显然不是最合适的,难以挽回经营颓势。

员工素质:全家便利店的员工很多是年轻人,这跟便利店定位年轻、时尚有关。好德可的更多是40岁以上的大妈。相比较,大妈年龄层的员工比较踏实,能吃苦,但对服务理念的理解不如年轻人透彻。在互联网+等新事物的推行上,年轻员工有天生学习优势,培训成本低,执行效率高。因此,便利店企业推行互联网+工具时还要看员工素质是否能匹配,避免出事倍功半。

其他:同样是开放加盟,外资便利店有丰富的经营经验和市场判断,市场承担风险相对国内便利店低,但加盟门槛和资金也高。早在2004年,上海就遍布4000家便利店,竞争已经进入白日化。视频结尾也讲述到好德在外资便利店冲击下,逐步开拓上海之外的城市。讲到这里,我想到冯仑提到的野蛮生长理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商品供不应求,消费者选择空间有限,本土便利店提供什么商品,消费者就购买什么商品,所以不太注重顾客服务也能生存得很舒服。当外来竞争对手进入该市场后,本土便利店若不洞悉当地顾客的消费习惯变化,不及时改革或创新,被市场淘汰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延伸视频:2005年,日本放送协会(简称NHK)拍摄的一段纪录片,名字叫做《便利店之争》,讲述了围绕上海这块巨大的市场展开的便利店之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4NjU4NTgw.html

2016-09-23 14:56被设为精华,积分加20,金币加4- 该帖于 2015/9/27 9:20:00 被修改过

jade

积分:391  联商币:287
  |   只看他 2楼
赞一个!

商用冷柜制造厂家

积分:874  联商币:460
  |   只看他 3楼
分析的很到位
---------------------------------------------------
力天冷链、提供便利店冷柜、超市冷柜、水果保鲜柜、冷藏展示柜、商用冷柜等!微信电话同步13027912086骆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