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体验过带着VR眼镜就能看电影、玩游戏,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新科技在零售业中撞击出的火花。在VR、AR、AI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之时, 已经有企业将新技术引入到购物零售领域。亚马逊、 宜家等零售巨头都有在布局AR购物,现在美国知名百货巨头target(塔吉特)购物中心近日也推出了全新的AR购物方式体验。
VR和AR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
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都在向着VR和AR技术靠拢,国外的VR购物技术也在积极研发中。VR和AR技术似乎无所不能,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什么东西都能搭上它们的顺风车,它们对于零售业来说,可能是下一个凤凰涅槃的时机。
VR的应用一:VR在阿里
VR技术将会成为类似PC的网络入口。人们未来躺在家里接戴上VR头显,直接“穿越”到商场、购物街、超市、美食店、体验店等任何场景,选择心仪的商品,眨眨眼动下手指就可以下单,所看即所得,如亲临购物场景一般,省下不少精力时间。VR的新零售应用领域主要在BUY+购物、汽车试驾、旅游体验等方面。
2016年3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虚拟现实)实验室,并首次对外透露集团VR战略。同年11月1日,淘宝BUY+上线,利用VR技术,还原购物场景,让用户有机会在家游美国Target、梅西百货、Costoco、澳洲牧场、Chemist Warehouse、日本松本清和东京宅等7个商场。
例如线下店铺的虚拟试衣间、数字化现实交互界面的应用,未来新零售可以通过该技术和设备为顾客提供跟好的体验和服务,结合物联网,每件商品都将实现互联网化和智能化,顾客可以访问商品,与商品实现互动。
VR的应用二:零售巨头沃尔玛
目前消费者对VR的更多认识仅在于VR游戏,然而,北美时间 10 月 18 日,零售巨头沃尔玛在洛杉矶高级酒店举办了一场大型活动,向人们展示了 VR 零售的未来。沃尔玛旗下的创新孵化团队,Store No. 8 召集到 8i、Specular Theory 等 VR 领域的知名内容团队,为 Rebecca Minkoff、Modcloth 和 Bonobos 等知名品牌制作了 VR 体验,让与会者一窥虚拟购物的未来。Store No. 8 的负责人表示,VR 和 AR 技术将零售带入」环境购物「时代,让消费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购物体验。而这,将是零售业的未来。
当晚活动上展示的不仅有获胜团队的内容,同时 Store No. 8 本身也制作了两个 VR 体验。其中一个是和 Fishermen labs 共同打造的钓鱼体验,消费者可以在 VR 世界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钓具。在阿拉斯加的北极光天空下,体验者可以感受甩钓的乐趣。当然最重要的是,在一个虚拟的船上,你可以查看冰盒的尺寸和空间,并且直接购买。
这个体验让钓鱼新手能够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那些不同的昂贵的装备能够起到什么效果。而这营销方式被 Store No. 8 称为「环境商务(contextual commerce)」,Katie Finnegan 认为这个形式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此前实体销售所不能提供的体验。
“想象一下,你想买一个敞篷出去露营。在一个虚拟的草地看到很多帐篷,你可以拉开拉链,进入到其中感受样式和大小。而与此同时,你可能只是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但是体验却要比在商场更丰富,更细节化。”Katie Finnegan 介绍道。当晚的时尚秀让客人们一窥 VR 购物的魅力所在,但这并不代表主办方 Store No. 8 的东家沃尔玛已经打算「All in」虚拟现实购物了。Katie Finnegan 认为,目前 VR 依然有一些难题需要克服。“目前 VR 硬件依然比较笨重,同时内容展现也有风险,不小心就会让体验者感到眩晕。”Katie 说道。虽然 VR 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打造一个虚拟零售店,但是 VR 要真正成为零售的核心,需要的时间还很长。Katie 给出的预测是最少 3 到 5 年,最长可能要 10 年,这个预测和当年豪掷 20 亿美元买下 Oculus VR 的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类似,他在此前的开发者大会上,将 VR 和 AR 列为公司的 10 年愿景中。
VR不错,但AR比VR更好
从成本收益角度看,AR技术成本不高。一套完整的VR设备接近十万,但最贵的AR设备也远远低于VR设备的价格,而且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获得AR体验。同时AR技术研发门槛低,比如AR公司Blippbuilder发放了AR设计平台,即便是没有编码经验的用户也能在上面创建AR技术。
其次在生活应用中,AR因为具有真实感强、建模工作量小的优点,更容易与传统的商业业态结合,例如帆布运动鞋品牌匡威开发了一个运动鞋取样器App,顾客可以看到在自己家里穿各种鞋子的效果,从而节省了去门店的时间。
再次,在当下,用户对AR零售的宽容度更高,大家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体验AR试衣,看车选车。因为他们的付出成本相对低,不需要像VR一样买台设备。
更重要的是,这些通常是由企业主埋单。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商业机会,他们哪敢落后去尝试AR。
AR 购物应用主要有三个关键组成部分:
1、万事达的 Masterpass 提供数字支付服务,以及手机身份检查服务,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指纹、面部和语音识别)支付授权。
2、OGD 的 R-9 智能眼镜通过超宽视场角和增强的虹膜跟踪摄像头来提供 AR 体验,它基于高通骁龙835 移动平台运行的骁龙 XR SDK,并且具有活力检测的虹膜认证技术。
3、当你把数码产品放入购物车,准备用 Masterpass 付款时,虹膜认证软件会验证你是否真的要购买这些商品。完成购买后,商品会直接运送到你家里。
根据 Salsify 的一项研究,77% 的购物者在商店购物时已经使用了移动设备来研究可用性和定价。可见,消费者使用技术来提升购物体验的想法很早就有了。现在,AR 购物体验不用智能手机,而是使用 AR 智能眼镜给消费者带来沉浸式体验,在家就能看到照片般的高分辨率逼真图像。
三方表示,目前这仅仅是一个概念演示,但是随着新零售的兴起,他们可以在 2018 年之前将其技术整合到零售店,而要等到该技术成熟并上市,可能要到 2020 年。
AR在零售的应用
应用一:贵州茅台:AR防伪保证消费者拿到正品
众所周知,茅台是国酒,供不应求。这自然吸引了众多假冒制造商。现在完全仿制茅台酒的假酒层出不穷,制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令人防不胜防。因此,保证消费者在市场上买到真的茅台、甄别出假茅台,就成为贵州茅台的迫切需求。恰好AR增强现实技术在这两年普及开来,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贵州茅台找到了国内的AR增强现实解决方案专家幻实科技,委托幻实科技开发AR防伪应用。幻实科技在AR应用开发方面有很深的积累,创始人都是资深的AR专家。在接到这个项目需求后,幻实科技对项目进行了仔细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最后形成了应用AR技术的3D防伪技术。
消费者下载盒知互动AR应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贵州茅台瓶身或包装盒,然后会出现一个3D立体的茅台酒盒,每一处防伪点都有一个显著的绿点出现,点击即可以出现对应的防伪点详细介绍。比如,点击酒盒上的印章,会告诉消费者:光刻全息浮雕效果,悬浮印章,给人立体的印章感觉,实际是在包装平面上,用手触摸却并无凸起质感。点击袋子,会显示出中钞票凹版防伪技术:通过中钞手雕凹版印刷技术,实现瓶标上细微文字印刷,使文字摸起来有凹凸质感。如此一来,消费者即可以形象直观的了解茅台的各个防伪点如何使用,从而避免买到假酒。
应用二:Vizera Labs:可任意变换颜色的沙发
在旧金山国际机场南边一个家具店,张沙发的颜色和图案在不断变化,先是从红色变成蓝色,后来又变成了米黄色、灰色、白色和绿色的图案。沙发是真的,客户可以摸到它,可以用手指戳到坐垫,不过沙发表面梦幻般的效果则是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的,这种技术可将图案投射到沙发表面(沙发面料实际上是令人厌倦的灰色)。
这是Vizera Labs公司的作品,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认为,实体家具店将来可以用面积更小、价格更便宜而且布置更简单的店面替代,家具店占用资金很多的实体库存也可以用虚拟设计来替代,店面只须摆置几件样品即可。这种技术不但可让家具公司开设更小的门店,而且还能让消费者更直观地看到一件家具的款式和颜色以及房间壁纸的效果。
应用三:耐克:申请AR专利DIY个性化鞋子
不久前,耐克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旗舰店展示了一项全新的购物新科技,让鞋的所有不同的风格纹样通过增强现实投影技术展示在同一个模型上。只需要将耐克Cortez, Air Max和Lunarepic Low这三个跑鞋的模型让在展示台上,投影仪会立即识别模型的特征,用户通过平板来选择喜欢的颜色和纹样,然后就会立即被投影在跑鞋模型上,和真实产品别无二致。
不需要任何复杂的硬件设备,只是巧妙地利用了当前建筑物图像投影的技术,就和品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除了模拟真实的跑鞋之外,旗舰店里还有个角落里放着一个展示着耐克动画的跑鞋模型。这个应用会在巴黎的旗舰店试用六个月,然后再走向全球市场。除了增强消费体验之外,这项技术背后还有个更大的价值:“我们的技术可以通过消费者的交互来获取数据,我们可以轻易得到消费者最喜爱的型号和风格,来帮助品牌管理他们的库存。”
VR和AR在餐饮
案例一:肯德基:人脸识别+AR表情游戏,逗比照片可分享
日前,肯德基与百度联手推出了人脸识别点餐场景KFC original+,其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是,这个被称为“智慧餐厅”的新合作可以提取顾客的面部表情,猜测他们的年龄、性别甚至个性,并识别出这些客户可能下的订单。
除此之外,消费者可以先在AR表情互动体验区中来一套“心情开胃操”:只需选择心仪的肯德基老爷爷或是百度熊表情包,AR技术就会根据五官特征匹配表情,比如熊的鼻子和猫的耳朵。最重要的是,生成心情后照片,消费者可扫描二维码把照片收藏到手机、分享给好友。这种加入社交分享的小细节,好像可以打通线上传播了。
案例二:麦当劳:360度虚拟现实视频服务,满足你的偷窥欲
与老对手肯德基的AR营销路线不同,麦当劳选择了VR。用户在带上VR设备后,就能通过一段360度全景视频观看来自其他地区的麦当劳景象。在视频场景中,用户就能走进一间麦当劳餐厅,周围人来人往,用户会被指引到电子点餐机器前进行点餐,出餐后跟随者服务生的脚步走到你的座位,看着所点的食物。
这段视频所展现的就是麦当劳全新高科技“Just For You”智能化餐厅。然而,相比开放式的AR照相,VR视频却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多的偷窥欲。比如消费者不仅可以尝试点餐,还能够在全餐厅范围内找到你所想看的目标,比如一个金发的长腿妹子,她可能就坐在靠近窗口的座位。
案例三:必胜客:AR图书分享会,只送不卖真营销
相比以上两家餐饮巨头,必胜客主打儿童用户。凡是购买“恐龙复活了”儿童套餐,就能够免费获得《科学跑出来系列》AR增强现实科普书中的一本,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拍摄图书里的内容,看到从恐龙破壳而出到双龙争霸的场景。此外,《侏罗纪世界》还开放了双人对战模式,可以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互动。
与以上两家不同的是,必胜客带来的AR图书是实实在在能够拿到手的,既离开店面后,消费者依然可以观看到AR图书的内容。而且AR图书的内容本身具有科普价值,对于儿童消费者来说实在堪称良心之作。同时必胜客的AR图书只送不卖,如果想看下一本,恐怕唯一的方式就是再去买一份“恐龙复活了”儿童套餐。
案例四:汉堡王:买儿童套餐送AR游戏,家长买单否?
与必胜客类似,汉堡王也希望通过AR技术来卖出自己的儿童套餐。但与必胜客不同,汉堡王选择了用AR游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消费者只需要在店里购买一份儿童套餐,即可免费下载一款AR消除游戏。玩家需要打开摄像头并移动手机消除游戏画面中的怪物,随着游戏的深入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相比AR图书来说,游戏往往更难让小朋友自持。不知道这个游戏要不要做的特别好玩,毕竟掏钱买套餐的是家长,游戏做的太好玩让孩子太沉迷,可能下一次家长就不再愿意为这个套餐买单了。但是如果游戏做的不好玩,可能也吸引不了小孩子,两难啊。
总结:
细数以上几个洋快餐的AR/VR营销,虽然各有优劣,却着实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不仅感受到了VR/AR的新奇,也着实让AR/VR这种黑科技服务于大众消费者,拉近了消费者与VR/AR之间的距离。
据IDC预测,2017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中,将有30%面向消费者的公司会尝试AR和VR形式的广告和市场营销,而到2020年,全球超过十亿人将习惯使用和AR、VR相关的产品。也就是说,VR营销将变成一种趋势,而目前这个趋势已经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个餐饮消费者,想品味到的绝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而是与食物所能带来的乐趣。就如同海底捞一样,如果能够让等餐变成一种文化,宾客自然络绎不绝。而如果借助VR/AR,能够让点餐、用餐变得更便捷,更时尚,那自然能够留住消费者的心。
随着VR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给了各行各业更大的想象空间,不仅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购物、游戏、电影等领域,而且也有可能被应用到餐饮行业,那么餐饮怎么才能搭上这趟顺风车呢?
AR的未来
AR零售如果大规模爆发,前提条件便是应用开发者大规模扎进AR应用程序开发中,这对苹果、谷歌(甚至Facebook)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他们架构出一套相应的AR平台和开发工具包,而且它们需要在底层系统的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搭建。目前在手机上,我们已经能实现3D建模、机器学习应用和连贯渲染等效果,但它们通常会消耗很多CPU/GPU资源,而这会导致设备温度的升高和电池的快速消耗。如果要把这些功能都搬到AR设备上,定制传感器和芯片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如微软的全息芯片),但目前恐怕需要大家再等等了。这既包括人与内容的实时交互,比如挑选衣物时,人与衣物的适配度,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设备内交互,需要基于内容人与人在虚拟空间内完成实时互动。这首先对技术运算能力和数据传输来说就是一大挑战,目前各种AR设备后面带着长长的线就是传输限制,如果想去掉线缆,目前的技术手段WiFi承担不了这么大数据量级,若要等到LiFi成熟那至少要等到2020年。
总之,AR零售将会是一次新的行业革命,但爆发之前,需要所有参与者既要真正懂零售,又要能掌控核心能力,降低成本,这考验的不只是技术的沉淀,更多的是对各个零售业态的理解,尤其是准客和客户之间转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