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8 10:57被设为骨贴,积分加20,金币加4
目前万达周边的人口分布肯定不如中山路和火车站,按照壁兄的观点不太看好万达在厦门的未来。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当年SM刚在厦门开场的时候,我记得周围很多朋友嗤之以鼻:什么怪胎?没有窗户,像个火柴盒一样的东西,能做起来吗?结果发现商场逐年在递增客流,也许是商场确实懂得运营,懂得如何把人气做起来。当时我记得商场中厅很多时候都被利用来做活动,让厦门人民周末多了一个去处。也许是政府给予很大支持,开通了多条公交线路。也许是周边泉州的消费力真的很强,周末都来这里购物。也许是这里充裕的停车位很方便有车一族购物......渐渐地,这里成了一个地标式的购物中心。他在消费者的质疑声中逐渐壮大成长。
十年过去了,万达广场同样选择了一个类似于当时SM所在位置一样的新场地。十年前的成功故事还能在这里复制吗?十年前没有选择的消费者现在还会选择万达吗?BRT附近的便利能带来如潮客流吗?超六星酒店在偏安一隅的万达能有多少的入住率?5A级写字楼租金上得去吗?如果只是重复现有格局的商铺能吸引消费者吗?
说实话,短期两三年内我都不是很看好这个商场。

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这个城市的公交体系发达与否。就拿这上海和厦门两个城市做个代表。
我在上海待了近3年,平时的业余时间确实就近原则影响相对比较明显,所以上海的便利店虽然品类不齐全,价格高,但是一样能存活。因为它们满足了上班族的切身需求--方便、快捷。小到水电费用缴交等便民措施很受欢迎。但是对于真正的服饰百货的消费,主要还是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消费,还是以徐家汇商圈、淮海路商圈、陆家嘴商圈、五角场商圈等为主。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交通非常便捷,上海发达的地铁交通巨大的运输能力可以把淘货族从四面八方往这些商圈运送。北京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不予评论。这是厦门这种弹丸之地目前的公交体系还达不到的效果,也许不久的将来随着交通系统的发达,厦门也会越来越没有交通死角的时候会改善。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目前万达周边的人口分布肯定不如中山路和火车站,按照壁兄的观点不太看好万达在厦门的未来。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当年SM刚在厦门开场的时候,我记得周围很多朋友嗤之以鼻:什么怪胎?没有窗户,像个火柴盒一样的东西,能做起来吗?结果发现商场逐年在递增客流,也许是商场确实懂得运营,懂得如何把人气做起来。当时我记得商场中厅很多时候都被利用来做活动,让厦门人民周末多了一个去处。也许是政府给予很大支持,开通了多条公交线路。也许是周边泉州的消费力真的很强,周末都来这里购物。也许是这里充裕的停车位很方便有车一族购物......渐渐地,这里成了一个地标式的购物中心。他在消费者的质疑声中逐渐壮大成长。
十年过去了,万达广场同样选择了一个类似于当时SM所在位置一样的新场地。十年前的成功故事还能在这里复制吗?十年前没有选择的消费者现在还会选择万达吗?BRT附近的便利能带来如潮客流吗?超六星酒店在偏安一隅的万达能有多少的入住率?5A级写字楼租金上得去吗?如果只是重复现有格局的商铺能吸引消费者吗?
说实话,短期两三年内我都不是很看好这个商场。
不是不看好万达的未来,我的观点是它或许会形成自己的商圈,但短期很难,或许用五年前大家看瑞景广场在岛内东部多数看好的角度来看更贴切些;瑞景现在如何?应该算是还能稳步上升吧,至于神马万达五年成最繁华的商圈,仅仅凭借几个隐约开始往下走的快销服装支撑?要知道厦门唯一一个集合了所谓流行品根本的--------一线化妆品的嘉禾巴春也一直如此而已;至少我不如此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