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本无路,人走多了,自然成了路。
轻奢也是这个理。从名字上,符合多方利益。对甲方和丙方而言,总不能在和投资人介绍项目规划时直接去说,招不来国际一线,降档换成国际二三线吧,对甲方职业经理人还好点,名品招商很多是丙方在操作,一个概念的转换,可是涉及到无数人民币收益的变化。
特别是近两年政治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国际一线品牌的招商工作压力尤其巨大,据我所了解,今年只要定位国际一线品牌的场子,除了个别,其他都不顺利。
新的商场要开业,成熟的场子原来的调整计划也是早有安排,巨额装补以及投资收益的测算,原计划引进一两国际大牌子的装补投入,花在所谓轻奢品牌上,可能会招满一个楼层。这本帐大家都会算吧,加之最近两年,一些具有设计特点的品牌在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时,业绩表现还不错。于是,这条路就走通了。
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敲打起来,自然也是精明至极。LV进入中国之前,这条路没人趟过,抢先吃螃蟹的,造就领先地区甚至全国的江湖地位。后进入的,有的经济帐目上,至今血本无归。目前的市场正趋于逐步细分,新生代的消费群体与60、70后消费特点相差甚远,市场也需要一些有设计特点,价格更亲民的品牌,于是轻奢大行其道便顺理成章了。
至今如何界定轻奢,轻奢品牌绝对区分尚需时日,这条路还没趟顺。我问了国际一线品名招商中介的人,如何定义轻奢、品牌如何界定?对方回我四个字:二线国际。
轻奢定位也好,重奢定位也罢,无非是提供给消费者一个体验的购物场所
只要体验服务能到位,在消费者能够承受的消费力下,什么样的定位均可,只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即可;
完全一样的定位,往后一个城市,或者是说中小城市,只能存活一家,第二家往往都是陪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