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周半仙
编辑/吴忧
万万没想到!海底捞竟把火锅店玩出了新花样——全国首家创新概念店在北京亦庄炸开了锅!8月5日刚开业,就凭“AI机器人当迎宾”“DJ驻场打碟”“娃娃机成等位标配”火出了圈,连翻台率都飙到了7,工作日都要排长队!
这家打磨了2年、调研6个月的“实验店”,简直颠覆了大家对火锅店的认知:等位区能吃现打冰沙、抓娃娃,智能打锅机全程直播调汤,亲子区藏着AI编程游戏,到了晚上还秒变清吧蹦迪现场……
从“埋头吃火锅”到“边吃边嗨玩”,海底捞这波操作绝非心血来潮,而是藏着2年打磨的“拼图式创新”——用模块化设计破解标准化与个性化难题,靠“空间折叠”让门店从早到晚赚不停。这家颠覆传统火锅场景的“情绪价值发生器”,到底藏着多少行业破局密码?
海底捞首家创新概念店落地北京
近期,海底捞在北京亦庄华联购物中心三层开了全国首家创新概念店,并于今年8月5日正式开业。由于承载着海底捞探索新一代门店模型的战略使命,因此该店在场景和功能方面与以往门店大有不同。
首先,等位区新增甜品站和互动娱乐区。等餐时,顾客不仅可点手工冰淇淋、冰沙或者现打冰沙,还可以参与娱乐区的娃娃机挑战赛,娃娃机游戏币可用现金或捞币兑换,据悉开业首周娃娃机订单就超过500个。
其次,“AI+”成门店特色。为了提升可视化体验,门店采用开放式设计,引入智能打锅机,系统可自动控制汤料比例,打锅流程全透明可视化;为减少人工等位时间,店门口设有三台迎宾机器人,服务人员输入桌号后,可引导顾客至餐位;为了留住亲子客群,海底捞与斑马和猿编程合作,引入AI体验装置和学习互动模块,增加门店趣味性和互动性。
然后,针对亲子客群,配备了母婴室和儿童AI游戏区及游乐园。据悉,该门店除了升级儿童游乐园外,还新增了母婴室,并配备智能控制系统,睡眠模式支持一键控制,与上述的AI编程游戏共同为亲子客群服务。
当然,海底捞首家创新概念店也引入了夜场模式:一是配备智能光效切换系统,可切换正餐、清吧、俱乐部派对三种光效模式;二是设有独立BAR调酒区,提供特调微醺、贵酱白酒等系列酒水;三是设有DJ调音区,会有专业DJ现场驻场打碟。在这三种元素的叠加下,共同为晚上9-11点的夜宵时段烘托气氛。
而该店一经推出,市场初步反馈还是不错。从目前情况来看,该店8月5日正式营业后,首个周末门店翻台率就突破了6,上周末已破7,工作日用餐高峰期也需要等位。更有粉丝直言:“除了服务和菜品还是一如既往优秀外,增加了好多惊喜。”
开创新概念店背后布局大有深意
海底捞打造这一创新门店,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考量。
一方面打破“仅用餐”逻辑,向“情绪用餐”转型。当前消费者用餐不仅追求饱腹,更注重用餐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据杭州网报道,90%的受访者在产生情绪诉求时会产生饮食需求,该比例超过因功能诉求(如充饥)产生的饮食需求;《2024年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因“情绪价值能疗愈身心”而进行消费。
基于此,海底捞正从解决基础用餐需求转向提供全方位生活解决方案,突破“仅限用餐”的传统逻辑。其通过引入多类情绪化娱乐项目实现服务升级:
(1)等候区设置娃娃机、儿童AI互动装置,将等待时间转化为可消费的娱乐场景;
(2)联合猿辅导配置AI体验装置,优化带娃家庭用餐体验;增设独立调酒区,提供精酿啤酒并搭配DJ互动,提升门店娱乐氛围;
(3)引入智能打锅机可视化汤料制作、迎宾机器人引导入座,通过数据驱动动态调整灯光、音乐节奏,增强用餐沉浸感;
通过构建“场景即情绪、技术即体验、服务即社交”的三维体系,海底捞将门店从“功能性用餐场所”升维为“情绪价值发生器”,重新定义餐饮行业增长逻辑。
正如海底捞相关负责人所言:“海底捞创新概念店的推出,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复合场景的需求,创新‘餐饮+’体验模式,仅关乎产品层面的创新,还涉及情绪体验与精神满足。”
另一方面,打破传统火锅用餐场景的单一性,以“空间折叠+时段复用”为核心,实现同一场景多时段变现。
传统火锅场景具有显著单一性,其经营高度依赖以聚餐社交为核心的功能定位,强调多人围坐的仪式感,因而门店设计普遍采用大圆桌、长条桌及开放式厨房为主的布局模式。此类模式存在两方面局限:
其一,对单人用餐、家庭聚会、商务办公、夜间小食等细分时段需求的开发不足;
其二,经营时段过度集中于晚餐聚餐场景,导致其他时段门店空间利用率低下,且对单人消费、家庭陪伴、商务简餐等细分场景的功能适配性较弱。
为破解传统火锅场景单一化难题,需通过空间折叠与时段复用的创新策略,构建“一店多能”的经营模式,使单店覆盖多元场景需求。
从时间维度看,以动态灯光、音乐搭配功能区重组,将同一空间划分为正餐(11:00-21:00)、清吧(21:00-23:00)、俱乐部派对(23:00+)等模式。例如,调酒区夜间变身为DJ主场,搭配动感灯光。
从空间维度看,门店设置甜品站、AI儿童娱乐区、母婴照护室、互动体验区等五大功能模块,全面覆盖不同客群的消费需求,最终实现单店多场景并行运营的目标。如AI儿童乐园通过“食材快线”等游戏化课程,延长亲子家庭停留时长25分钟;母婴室配备智能睡眠模式,满足带娃客群需求。
最后,用模块式创新,盘活原有门店消费活力,实现门店个性化场景适配。
海底捞全国首家创新概念店被其定位为“拼图式创新实验室”,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创新拆解为独立功能单元,通过模块化组合实现灵活适配。具体而言,该模式将已在其他门店验证的娱乐、亲子、社交场景、技术及空间等五大功能板块,视为标准化“创新积木”,依据用户需求将其拼贴至新店或老店现有空间中,从而构建差异化场景。
该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复用夜宵店、亲子店等已验证模块,可大幅缩短新场景落地周期——例如,仅需针对性加装娃娃机或调酒吧台,即可快速激活老店非高峰时段客流;其二,拼图式装修支持地域模块灵活组合,既能通过差异化功能单元,提升单店特色,又避免“千店一面”的标准化风险;其三,单点模块测试机制降低了创新试错成本,单个功能单元的问题不会影响整体运营,避免全店停业风险。
本质上,海底捞正探索一种“低成本高精度创新”转型路径,通过按需模块组装逐个突破,既破解门店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矛盾,又推动创新权力下放至一线——门店可根据区域客群需求自主选择模块组合试错,减少对总部顶层设计的依赖。这一模式为餐饮行业提供了“乐高式创新”的新范式:以标准化模块为“积木”,通过灵活拼搭实现个性化场景适配,最终激活全链路的创新活力。
写在最后
目前,海底捞已陆续推出包间店、臻选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以及与大型企业合作的企业店等不同形式特色场景店。
这次推出的新店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转型路径,这种“拼图式”创新为餐饮行业破解标准化与个性化矛盾提供了重要范式——通过“情绪价值”重构消费逻辑,以“空间折叠”提升坪效,借助模块化降低创新成本,其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突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然而,该模式在实践中仍面临多重挑战:模块化复制需应对区域消费差异带来的适配性问题;空间功能的频繁切换对运营效率及员工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若各场景衔接不畅易影响消费体验;情绪价值的持续供给需平衡成本投入与用户体验,AI设备维护、专业人力(如DJ)等成本支出可能推高整体运营成本,进而考验消费者对溢价的接受程度。
更为关键的是,当火锅店融合娱乐、亲子、清吧等多元属性时,如何坚守“火锅”这一核心竞争优势,避免陷入“泛而不精”的困境,是海底捞需要持续解决的命题。当前,这场创新究竟是短期噱头还是可复制的行业范本仍有待时间验证,但在餐饮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底捞敢于突破传统的探索已为行业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
oeBh5sw1NkSdJQK2kUcSnDktG0cY- 该帖于 2025/8/22 18:29: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