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9  |  1

主题:国货美妆老三自然堂,活在珀莱雅和上美的阴影里

源媒汇

积分:240  联商币:120
  |   只看他 楼主

陈宁辉

出品/源媒汇

撰文/周艺

在国货美妆集体冲向资本市场的浪潮中,不乏元老级玩家的身影。当市场热切期盼港股美妆阵营再添一员时,自然堂成为“特别的一个”。

自然堂知名吗?当然。很多中国女性都有关于自然堂的记忆,比如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你本来就很美”。

但自然堂在当下国货美妆里的站位是独特且难以替代的吗?答案或许不尽相同。

当珀莱雅已完成多品牌布局和科技转型、韩束已抢占抖音渠道的高地、毛戈平已完成“化妆师IP”的高端叙事、巨子生物已建立生物技术壁垒,自然堂选择在此时上市,就如今的港股市场而言,似乎很难讲出一个清晰、高溢价的“新故事”。

从营业收入上来看,2024年珀莱雅率先进入“百亿俱乐部”,上美股份紧跟其后,其次是贝泰妮、上海家化、巨子生物以及华熙生物,自然堂的营收在2024年上市美妆企业中排在第7位,净利润排在第9位。

没有什么大的缺点,却也难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中庸”,或是自然堂这个国民级美妆品牌,当下急需冲破的藩篱。

落后一程

自然堂集团旗下共有五个品牌,旗舰品牌“自然堂”成立于2001年,同年还成立了一个中高端抗老品牌“美素”,之后于2017年、2019年和2023年先后成立了“春夏”、“珀芙研”、“己出”三个品牌,产品涵盖护肤、彩妆、个人护理以及婴儿护理。

招股书中提到,以2024年零售额计算,自然堂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前两位疑似为珀莱雅和上美股份。

三家企业的成立时间接近,均是最早一批崛起的国货美妆集团,但如今的处境却大有不同。

从品牌矩阵观察,珀莱雅除了主品牌外,第二品牌“彩棠”已实现年营收过10亿,另外还有“OR”、“悦芙缇”和“原色波塔”三个过亿品牌,品类涵盖护肤、彩妆、洗护条线。如今正在筹划海外品牌的收购,已经完成多品牌纵深发展的布局。

而自然堂的问题则在于第二增长曲线迟迟无法上扬,其后续创建的多个品牌,目前唯有珀芙研的营收于2024年正式过亿,其余三个品牌的贡献较少。招股书显示,2022-2025年上半年,旗舰品牌自然堂占集团总营收的比例接近95%。

图片来源:自然堂招股书

自然堂经过多年的发展,虽已建立强大的国民认知度,但近年产品缺乏爆款,唯有“小紫瓶”被写进招股书,2022-2025年上半年,总零售额超过8.7亿元,但相较珀莱雅的“早C晚A”、红宝石和“双抗”等爆款系列,仍显不足。

据第三方“化妆品观察”所统计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的GMV大约为6.88亿元,排名第16位,2024年同期则排名第14位。

图片来源:化妆品观察

第二品牌尚未爆发、缺乏明星单品,线上渠道建设也未形成突出优势,三个看起来并不严重的缺陷,让自然堂无法迎来高速发展期。

上美股份旗下品牌“韩束”,虽也面临品牌老化和多品牌未协同向上的困境,但就是因为押注了抖音短剧,年营收从2022年的26.75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67.93亿元,实现了59.36%的年复合增长率,证明其抓住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反观自然堂的表现,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以及46.01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24.48亿元,营收增速为个位数,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这属于稳健的成熟期。

但这样的发展速度,显然无法匹配自然堂自我定位中的“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当前两位已经实现“第二春”时,自然堂的速度必然要加快。

毕竟,如今的港股市场,高端美妆有毛戈平、生物技术壁垒看巨子生物、“抖音一哥”是上美、“国货之光”珀莱雅也在加速赴港上市的进度。

劲敌环伺,自然堂需要想出一点新花样。

维护成本高昂

近三年,自然堂的净利润分别是1.39亿元、3.02亿元、1.9亿元,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92亿元,同期毛利率则一路走高,从66.5%上升到70%。

明星单品的缺席,会极大地影响品牌的认知度,尤其是在国货疯狂内卷的当下。从自然堂身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高昂的品牌维护成本对利润的侵蚀。

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自然堂的销售及营销成本占其全年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57%、54.2%以及59%。同期,研发费用率则是2.8%、2.1%、2.0%,呈现一个走低的趋势。

图片来源:自然堂招股书

珀莱雅常年被诟病“重营销轻研发”,但其2024年销售费用的占比为47.88%,远低于自然堂的59%;上美股份2024年的销售费用占比与自然堂相近,但其“回报”也异常丰厚,年营收接近68亿元。

近年来,自然堂不断向“年轻化”靠拢,将龚俊、虞书欣、赵露思、王一博等“顶流”明星悉数纳入麾下,以明星代言推销量的意图十分明显,但同时品牌的维护成本也被一路拉高。

投入过半营收来维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也暴露出自然堂缺乏内生性的增长动力。

从招股书可以看出,自然堂近年来建立了全链路的数字化业务运营模式,核心就是自主研发的“一盘货”系统,实现仓库、经销商与终端零售的实施协调。

但目前的市场趋势是,国货美妆企业纷纷从“经销商驱动”转向“品牌直营(DTC)”和“自播体系”,将流量和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对市场需求的极速响应和存货周转的高效率。

自然堂的线上、线下渠道的占比目前为70%和30%,较为均衡,但直营体系的建设却稍显落后,2022-2024年线上自营的占比从42.4%升至53%,2025年上半年为54.3%。

图片来源:自然堂招股书

对比来看,珀莱雅的线上直营渠道占比近三年均超过70%,且逐年递增。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堂的线下经销商占比不断走低,可见公司正在调整,顺应趋势。

由此,自然堂的存货周转天数虽然有所改善——从2022年的146.6天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103.1天,但仍高于那些主要依靠DTC模式和高效线上供应链的同行——珀莱雅仅为85天。

目前,自然堂正在线下渠道建设自营旗舰店,全方位加强自身对渠道的管控。不过在资本市场看来,传统分销模式意味着增长和利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对估值也会相对谨慎,难以给出高溢价。

关于公司第二品牌的建设、渠道转以及营销投入和研发创新的策略考量,源媒汇致函询问自然堂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有家族,少功臣

自然堂的创始人郑春颖来自辽宁,进入美妆行业之前是一名手捧财政局“金饭碗”的公务员。之后的创业征程,郑春颖也带上了兄弟姐妹,如今自然堂集团的家族核心是郑春颖、郑春彬、郑春威、郑小丹四兄妹,合计持有公司约87.82%的投票权。

IPO前夕,自然堂引入了欧莱雅和加华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其中欧莱雅以约4.43亿元获得6.67%股份。自然堂的家族控股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也得到了国际美妆集团的背书。

然而,“家族化”并不是自然堂最该担心的,毕竟珀莱雅、毛戈平也是家族企业。自然堂真正要警惕的是,人才梯队的断链。

珀莱雅的创始人侯军呈,创业之初与方友玉密切合作,后者也成为珀莱雅的灵魂人物之一。紧接着,珀莱雅又招揽了营销一把手叶伟、研发人才蒋丽刚等“肱骨之臣”。前不久,珀莱雅才从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等大企业挖角了一队“研发天团”。一系列行动,让珀莱雅的人才梯队保持完整,也因此顺利过渡至“二代”接班。

毛戈平夫妇以及其姐妹和弟弟控股超89%,是典型的家族控股,公司的核心业务骨干是毛戈平和妻子汪立群,毛戈平本人拥有强大的化妆师IP,是公司最为重要的人才资产。

相比起来,一路带领自然堂闯关的郑春颖,少了一些得力的帮手,自己也并非美业领域的顶尖人才。

根据招股书,自然堂目前的高级管理层中,郑春颖四兄妹均已超过50岁,最年轻的是2025年才加入集团的李灼光,43岁,负责财务工作。

而在研发领域,自然堂2019年聘请了郑岳负责研发创新。郑岳曾在国际顶级香化集团奇华顿任职14年,是上海附属公司香精分析研发中心的负责人。

如今,自然堂也已有了“二代”上马的迹象——郑春颖的女儿郑确,是自然堂对外事务代表及彩妆产品总监。

整体来看,自然堂的高管和研发团队,还是少了一些“星味”。

当下,头部国货美妆集团均开始筹备出海,进行第二轮的扩张,招揽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至关重要;同时各家的技术一把手也进入“跳槽”的密集期,国货美妆企业对人才的争夺,从未像现在这样激烈。

因此,当自然堂来到资本扩张的关键节点,在营销、研发方面还需招揽更多更得力的帮手。

另外,此次冲刺上市,也暴露出郑春颖被同业反超的深层焦虑。这位东北富豪在2021年以170亿资产首登胡润百富榜,排名420位。然而到了2025年,郑春颖的资产缩水至110亿,排名下降到647位。

与此同时,上美集团创始人吕义雄的财富则从70亿增至275亿,正式超越郑春颖;丸美生物创始人孙怀庆,也以145亿资产胜过郑春颖一头。

国货美妆同行们后发制人,这种集体性反超,不仅体现在个人财富的变化上,更折射出资本市场对不同商业模式的态度。郑春颖对上市的急切,也反映出公司在资本和品牌影响力上追赶的迫切性。

作为一个老牌国货美妆品牌,自然堂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其深厚的渠道积淀和广泛的国民认知度毋庸置疑。但资本市场不缺一个“合格”的自然堂,更需要一个拥有技术壁垒和品牌护城河的细分赛道领跑者。

想要坐稳国货美妆牌桌,自然堂的手里还要多一些筹码。

15322394013- 该帖于 2025/11/4 18:54: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