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超市大家谈 -  贴子
4035  |  3

主题:是谁绑架了防损?(二)防损和防损部的关系

yayadetiankong

积分:1756  联商币:1826
  |   只看他 楼主

在今年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有一个名叫刘伟的钢琴师,再被周立波问到怎么想到用脚去弹钢琴的时候。刘伟说:“没有人说只有手才可以弹钢琴。”是啊!钢琴是用来弹的,却不一定用手弹。只是从钢琴诞生的那天起,就是用手来弹的。所以上百年以来,大家都认为只有手才能弹。刘伟打破了人们这个固有的思维定势。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用脚照样也能弹出美妙的的声音。

同样的逻辑方式也摆在我们的零售业同行面前,防损难道就是防损部的事儿吗?

你也许会告诉我:“防损面前,人人有责!”为什么一旦遇到损失的情况,大家不约而同的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防损部(防损员)呢?就如同遇到失窃就想到警察一样!

防损部很委屈也很无奈,几千平、上万平的卖场,每天上班的就那么几个人,守守出口、入口、收货口,几乎就没人了,平常还把我们当杂工使,干嘛一有损失就找我们呢?再说你也没给我那么大的权利啊!

相信这是很多超市经常出现的场景,防损部在埋怨名不正言不顺,卖场在唠叨防损部只拿钱不干活。

有一次,在与一家客户的店长聊门店防损现状的时候,这位店长说:“我们的防损员站站岗还可以,防损就别说了,连个小偷都抓不到!”我问她:“防损部配了几个人?”她说:“一共八个人。”我一算,两个班每班四个人,减去防损主管,一个领班,还有六个人。出口、入口、收货口配上人,领班替替岗,正好!别说抓小偷了,就是替岗都紧张。这位店长说:“我们的人事费用紧张,就这些人还是我争取的呢!”

听到这,我真的很无语!防损部的作用取决于防损的职责,防损部的职责行使来源于防损部的人员配置。连基础的防损工作人员配置都不够,如何实现门店的全面防损?

不能否认在国内的零售企业中防损部的现实困境,但我们也不得不思考防损部在企业损失防范过程中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从部门设置的角度来说,大家都想权力越大越好,谁都想说了算,都想能去监督别人,而不被别人监督。

我想在探讨防损部的职能大小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防损到底要防什么?怎么防?又由谁来防?

“防什么?”涉及到企业损失对象的问题。超市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是我们提供的是具体的商品,采用的是开架式陈列、集中付款的销售方式,直接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顾客。我们的收入来源于商品,我们的损失也围绕商品而来。偷窃的问题、管理的问题、舞弊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等等。其他行业有的损失我们有,其他行业没有的损失我们也有。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经营利润很薄,薄到我们不得不对损失的环节进行重点的把控。

商品损耗、利润损失、风险损失、舞弊损失等等,每一项都在时刻冲击着我们的利润低限。考验着我们的经营智慧。我们再也不能只盯着商品损耗本身,而忽略了其他与商品经营相关的其他损失了。

这些不同于传统上我们对于商品损耗原因的理解,如内外盗、供应商欺诈、商品报损、营运流程损耗等等。而应站在企业各项损失的高度,找出关键控制环节才是当务之急。

对于这些关键环节损失的预防,涉及到“怎么防?”的问题。麦德龙营运监督与资产保护总经理臧游在今年中国零售业防损论坛中用树状图进行了清晰地描述。他将企业损失防范的措施划分为损耗管理、营运标准监督、舞弊调查、营运风险控制、利润改善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有具体相对应的防范环节及措施。

这个损失控制树状图对于我们建立防损体系,划分防损职责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受外资企业的防损理念影响,我们认为防损部的权利很大,只要涉及到损失的环节都属于防损部的职责范围。其实这是对外资防损体系的误读。

    防损部作为现场管理部门,就如同国家行政机关的警察部门一样。一个国家的安全与秩序的稳定,不能只依靠警察,它形成的是一个完备的体系,比如国家安全机关、司法机关、武装警察、军队等等。

同样的道理,企业的防损也不能只依靠防损部,还需要建立具备其他监督功能的部门,比如对营运流程的监督、对信息的监督、对财务的监督、对其他运营部门的监督、对防损部的监督等等。这样在不同层级、不同的损失领域形成全方位的立体防范体系,才是我们需要的。

外资零售企业,尤其是具有美资背景的企业,受美国“三权分立”的影响,在防损体系的搭建上,将具备监督功能的部门整合到了防损部。这个防损部不同于国内门店的防损部,比如沃尔玛总部AP组织架构,他的直属上级是高级副总裁、高级副总裁的直属下级是高级资产保护部总监。高级资产保护部总监的下属包括:营运资产保护总监、资产保护总监(质量保证组、风险管理组、公司调查组)、高级技术防范经理、盘点审计经理、高级培训发展经理。

我们平常所说的防损部只相当于沃尔玛资产保护总监下属的门店防损部(门店资产保护部AP)。

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将防损的职能部门整合到一个统一运行总部防损体系,有利于下情上达,避免相关部门的权力干扰,更有利于企业损失防范功能的实现。

这种中央集权式的损失防范体系并不是对国内所有的企业适用的,他容易受到企业发展规模,总部管理体系的制约。一个比较明显的例证就是对于以营采为主导的门店管理体系的企业并没有采用这种方式。如家乐福、大润发等。

    不得不说,我们对于防损体系建设的误读导致许多企业在“谁来防?”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多误区。

老总说:“我们一定要重视损耗,积极发动全员防损,把损耗降到最低!”财务说:“营业外支出中最大的一项就是商品损耗,降低营业外支出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商品损耗!”店长说:“防损面前人人有责!各部门损耗超出的部分各部门负责!完不成,都扣钱!”

错了,全错了!防损不是救火,谁在都能上。关键要从总部到门店建立一套脉络清晰的损失防范机构图,配备必需的人员,明确职责。就如同“360安全卫士”时刻监测、守护着你的电脑一样,守护着你的企业。

那时你只需要看看“杀毒报告”,再也不用因监控不到位而“焦头烂额、四处灭火”了。

Nile

积分:28902  联商币:10493
  |   只看他 2楼

零售雏雏

积分:380  联商币:38
  |   只看他 3楼
有道理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