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信息化管理 -  贴子
2286  |  2

主题:[转帖]购物卡无法可依 九成以上是安全性较低的磁条卡

bf108

积分:28237  联商币:7989
  |   只看他 楼主
2011-02-26 10:36:18   来源:无锡商报  

  如今锡城的人气超市、商场里,结账队伍中持卡消费量足有一半,且有的卡并非超市、商场自身发售。在各种购物卡盛行的背后,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法规对购物卡的发售管理进行规范。有些购物卡防伪防盗能力较差,商家安全监管不到位,导致购物卡内金额“蒸发”。或是有些发卡企业出现亏损或倒闭,消费者的购物卡很可能无法兑现,使消费者蒙受损失。如何监管购物卡发售行为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  

  九成以上是安全性能较低的磁条卡  

  购物卡的发放热直接带动了交易热,卡贩子活跃频繁,盘活了整个购物卡的交易市场,在网络上,发帖寻求购物卡交易的比比皆是。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锡城各商家发行的卡九成以上都是磁条卡,而这种卡的易被复制性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造出克隆卡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在当前的无锡消费卡市场上,只有大东方百货等为数不多的商家是使用的芯片卡。据了解,这种卡由于设置了三道防密系统,因而目前为止还未发现过有克隆卡。至于为何多数商家不愿意发行安全性更高的芯片卡,据透露主要还是因为成本太高。 

  据大东方百货有关人士介绍,从2005年开始,商场就一直用的芯片卡。“每张芯片卡的制作成本近2元,是磁条卡的10倍。”这位人士说,这些芯片卡的制作也比磁条卡更耗时、耗力,不像磁条卡是整批做,芯片卡每张卡都是唯一的,需要从生产厂家拿过来后,店方一张张制作、加密。不过,芯片卡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时时查询消费记录,而磁条卡一般要到第二天才查得到,这保证了消费者拥有更快的知情权。  

  第三方发卡可能碰到“不在服务区” 

  目前,无锡市场上已出现如畅购、万通等多家第三方购物卡公司,加上各大商场、超市发行自己的购物卡,各家竞争非常激烈,包括广告宣传、市场拓展等都打得火热。 

  然而记者发现,在这些第三方发卡公司的签约商家里,找不到如大东方百货、八佰伴等龙头百货商家。某上海发卡公司的无锡发售人员表示,一些大商场不愿意合作是因为这些商场本身发卡量比较大,和他们是竞争关系。“第三方发卡机构相当于一个中介,他们多数没有实体,而依附在别人的实体之上,有一定的风险。”锡城某百货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曾有很多第三方发卡公司来找过他们,但都被拒绝了。“听说有发卡公司拿着钱去投资,并没有存入银行。这些公司实力有强有弱,小公司万一投资失利,给消费者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会对我们商场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作为上市企业,这种预付卡的资金动向都由上证所监控,非常严格,对客户来说也是一种安全保障。 

  第三方发卡公司的优势在于使用的广泛性,但由于其签约商户比较多,其稳定性也存在一定消费风险。比如一些签约商户搬迁或者倒闭,就无法再使用。还有很多消费者在论坛上发帖反映,在签约商户里使用购物卡的时候,出现过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结果多数都是因维权繁琐而不了了之。 

 不记名不挂失成灰色消费“重灾区”  

  记者2月25日以顾客身份走访了多家超市、商场,发现几乎所有购物卡都是不记名、不挂失、不退还、不设密码,顾客可以随时办理。为了鼓励消费,有的商场满5万元即可返1%,有的超市满20万元以上可以得到4‰的返利,有的第三方发卡公司甚至满1万元就可返1-2%。 

  不记名、不挂失的做法,对于消费者来说,万一掉了卡就等于掉了钱,只能自认倒霉。另外,由于各商家办理购物卡不设任何门槛,也不查证购买人身份信息,并且基本都是采用返点鼓励等措施销售购物卡,这些措施也为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方便。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为了鼓励购卡,售卡企业出售购物卡可以开具各种名目的发票,因而很多企业在购卡之时开具办公用品发票并将之纳入办公用品费用以减少交税。更严重的是,购物卡购买使用均是匿名,方便充当灰色资金流的载体,因此更便于在行贿者与受贿者之间流动。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早在1998年,国家相关部门就下达过禁止印刷、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卡的通知,但相关部门却没有出台相关法规对购物卡的发售管理进行规范,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惩罚性措施,因而购物卡发放量越来越大。 

  消费者有权捍卫卡消费权益  

  在很多市民看来,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购物卡不记名,不挂失,遇到卡内金额被盗用,商家常常以各种理由和格式条款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消费者要取证也比较困难,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对于购物卡使用当中出现的问题,记者咨询了江苏云崖律师事务所陈召利律师。他认为,当前购物卡消费中存在的这些不规范问题,主要原因是目前这一领域缺乏统一有效的法律法规,这使一些商家和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对于购物卡使用办法中的不挂失、不退还等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条款,陈律师认为,这虽然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约定,但消费者仍然可以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陈召利还提醒持卡人,购物卡与银行卡等金融卡相比具有更大的安全风险性,在购物卡发售行为无明确法律法规规范的情况下,消费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重要的是要增强风险意识,在购卡时要注重商家的信誉和实力,要到发卡人指定售卡点买卡,对折扣较低的购物卡要提高警惕,买卡后要及时查验卡内金额,并保留每一次消费的凭证。一旦遭受损失,可到工商部门投诉并寻求帮助。(记者/朱洁 实习记者/马富春)

 第三方发卡机构大举入侵锡城

  有风险将监管,9月1日前必须凭牌经营

  市民杨先生年前收到一张上海某公司发行的可在无锡多家超市和家电卖场使用的购物卡,2月25日去市区一家家电卖场买吸尘器时,却被告知卡未开通不能使用。打电话到发卡公司,对方称由于一些原因,目前确实未开通在无锡商家的使用权限,让杨先生去上海使用该卡。“总共才200元的卡,去一趟上海也太不值了!”杨先生考虑到成本因素,最后只能出20元,把卡快递送给了在上海的亲戚。  

  如今打开钱包,很多市民的购物卡里可能都会有那么一两张第三方机构发行的通用消费卡。这些卡不仅可以在签约超市、商场使用,有的还可以在签约的美容店、便利店、饭店等场所使用,锡城最厉害的卡甚至已经开通三四百个签约商户,其广泛使用性受到了很多购卡族的青睐。一位上海发卡公司在锡办事处的负责人2月25日向记者透露,目前无锡有多家第三方购物卡公司,去年以来更是一连进来近10家大大小小的外地发卡公司,其和商场、超市自身发售的购物卡之间的竞争开始白热化。 

  不过,在市场快速扩容的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存在一系列风险。像杨先生遇到的情况或许只是第三方发卡机构的“小失误”,更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爆料,由于之前发卡公司的门槛起点低,第三方发卡机构如今规模、运作管理水平来去甚远,特别是一些刚刚起步者风险更大,他们往往以较高的购卡返利吸引买卡者,将这部分消费者贡献的预付费进行投资。“这种小公司实力不强,底子很薄,一受打击就垮,万一投资失利,到时候消费者的利益根本无法保障。”这位业内人士说。  

  但这样的无序情况到今年9月1日起将有改变。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内的非金融机构必须在2011年9月1日前申领《支付业务许可证》,且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逾期未能取得许可证者将被禁止继续从事支付业务。也就是说,9月1日将是决定第三方支付生死存亡的大限时刻,获得牌照可以继续经营,没有牌照的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芜湖褐山店

积分:418  联商币:210
  |   只看他 2楼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