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因为寒冷的因素,使得有些鱼类已进入了水深处区域,同时,低温还会使鱼的游动范围变小,摄食减少,加上部分不耐低温的鱼种会封口,故钓鱼鲜有佳绩。其实,鱼类在冬季也是会开口摄食的。虽然冬季有较多的不利因素,但一旦掌握了冬钓的时间和技巧,同样可以钓有所获。笔者因喜钓鱼而每年持之以恒地冬钓,而每次的收获尚可,现总结归纳以下的体会,名曰“冬钓七要诀”,供钓友们借鉴。
一、要忌深钓浅,傍烂草
冬钓的难度比夏季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主要原因就是鱼已经结群,藏身于水中有障碍的或是有水草的地方。而钓者打的窝,不一定就是鱼的藏身之所。加之鱼的密度问题,所以,会感觉鱼很难钓。因此,冬钓最好能够放弃大水面,主钓面积小的水面,因为小水面的鱼头相对集中,容易找到鱼的藏身之处。以水深为1—2米的地方,有草或傍草处最为理想。原因是水面有草的地方,才是冬季鱼的藏匿之所,有草的地方也能够表明此处的水不深,升温快,有草才能避免天敌的伤害也符合鱼类趋温的需要,这都是由鱼的本能所决定的。冬季正处于枯水时期,水的透明度高,鱼类需要寻找有草的环境隐藏身体,以躲避同类和天敌及人类的伤害。此外,鱼类有躲避强光,趋弱光、趋温的习性会使其穿行往来于温暖的浅水体和有水草处。
二、要出钓,择时很重要
钓鱼人有一句口头禅:“钓鱼是一天哭、一天笑,后面两天不知道。”这就是对钓鱼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钓鱼都存在鱼是否肯咬钩的事实。天气,温度都可以左右钓获,适时出钓就成为了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选择有利于钓鱼的天气和时间段。冬钓不能与春夏季节类似,无需早出晚归。根据过去的感受,有日照的晴天和温度较高的天气会比较好;此外,变天前的反常天(下雨前的第一天)效果也不错。笔者的习惯是:于有日照的晴天上午九点出发,下午四点半收队。因为早晨温度低,空气浑浊,湿度大对人身体的危害也大;还有下午四点后,随着日照的减弱,温度骤降,使人容易着凉生病。因此,不能贪钓,即使冒着风险苦守,也未必会有好的收获,因为这时,鱼会因为自身变温的需要而从浅水返回深水,如果再坚持也是徒劳。
三、 要背风向阳,有日照
冬钓还要根据池塘的位置及日照的方向去选择钓位。最理想的钓位是向南背北(因为冬季主要是以北风为主),加上太阳的照射接触日照的地方首先是北边,它比无日照的地方温暖,而鱼觅食或活动都需要温度接近自身温度的区域,有日照和背风的地方,温度相对会升得快一些,温度会高一些,能够满足鱼类变温的要求。此外,背风处的钓位也较暖和,即使鱼情不太理想的话,至少可以避免冷风如刀的环境。因此,背风向阳的浅水钓位不失为最佳的选择,能够找到水下有树枝或其它障碍钓位,如果鱼的密度不低一定会有很好的收获。
四、要多打窝子,游走钓
冬季因温度的原因,鱼的食欲活动范围都相对减弱,发窝的时间会比较长,加之鱼的食性和其它不为人知的理由,需要等待的时间会比较多,这一点钓者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守候的决心。打完窝子后,要耐心等待发窝并要有预见性的想法,不妨在打窝时多打窝子,以避免先打的窝子无鱼时再去补窝,既浪费诱饵又耽误时间。此外,在钓浅水窝子的时候,不要来回地走动,或发出较大的声响,以防造成不利的环境因素而影响收获。
去年的冬天,我在南京附近的一个30元钓一天的塘钓鱼,那口塘旁边还有两口塘的鱼情也不错,美中不足的就是池塘的水太浅,大概只有70厘米。在经过该塘时,我刻意打了一个窝,等我在另外一个塘钓得不好时,我便杀了个“回马枪”,当同去的钓友钓得均不理想时,我那一天的钓获却大多数都是来自我那个不经意时打的窝子。
五、要细线小钩,擅远钓
常言道“细线软竿钓鲫鱼”是有一定道理的。冬钓竿一般可选用长竿、轻竿。冬钓因受温度的制约,不论什么鱼的开口都小,尤其是主要对象的鲫鱼,开口更小,再加上线在低温的情况下,容易发硬等诸多原因,容易影响信号,因此,冬钓的钓组必须配置细线小钩轻钓竿,最忌的是用粗线大钩,否则就会使你的成绩大打折扣。
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12月8日,笔者和钓友夏进去彼此常钓的一个过水池塘。由于对那里的水情鱼情都比较了解,到了塘口后,我便使用悬坠钓了两个小时,居然一条鱼都没有钓上,而同去的夏进用传统钓法挂蚯蚓却屡屡上鱼,虽然上的鲫鱼不大,但是在温度不高的气候条件下,能有如此收获已经是很不错了。无奈之下,我只得改变钓法,换7.2米传统手竿用蚯蚓钓。可是箱子里只有一副旧的线组,5号钩1.5号线,这哪里是冬钓用的装备,想去找夏进拿线但又怕跑路,只好凑合。结果半天下来,夏进一共钓了2千克的小鲫鱼(41条),而我只钓了500多克(13条)。通过这件事便不难看出小钩细线的优势(我的收获仅仅是他的四分之一)。其次,竿的长度也使我处于劣势。由于他的竿长9米,可以递至池塘前面枯萎的水花生前,虽然我知道鲫鱼都藏身在草里,但因为短竿无法接近而只能遗憾,所以留下了这个令我难忘的教训。
六、要腥香兼备,多味道
冬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温度低,鱼不可能同其它季节一样主动觅食,故用饵一定要符合鱼的食性。虽然鱼饵不要求完全对路,但至少能够基本符合冬钓的要求。常言道:“春荤夏素,冬甜秋香”,在这个基本的要求下,钓者就要在饵上做一些文章了,不仅要注意鱼饵的物理性能,还要注意其的化学性能。
由于鱼的习性所至,冬季里鱼对本味饵的兴趣不大,偏爱腥香型饵,所以无论是诱饵还是钓饵,一定要有点气味,才能刺激鱼的食欲。凭借过去的实践,冬钓的饵,使用荤饵的效果会比较好,特别是红虫、蚯蚓、白虫等都是首选。其次,还应注意鱼饵的适口性,在使用商品饵时饵一定要软,要小,粘度要适中,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冬钓鱼的就饵特点。
七、要勤动钩饵,忌死饵
鱼类是变温动物,有明显的趋温习性,虽然我们不知道它适温的准确范围,但我们可以在以往的钓鱼实践中感觉和判断出鱼在水中的泳层变化。由此认识,鱼在水中的泳层是不确定的,受制于温度、日照、风力、气压等因素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在水中的钩饵不能只是固定在水下的某一点,而是要将死饵变活,因为只有在死饵变活的情况下,钩饵才能出现在鱼的视线中,鱼才能发现。特别是温度变化大,温差也大的天,鱼很容易受到温差的影响而半浮或底浮,鱼一旦浮头,而钩饵却在水底,即使在对路的饵也有无济于事。
笔者几乎年年冬钓,可就是没有一次将钩饵固定在水下时而钓好鱼的。与其它传统钓高手交流后,大家都认为死饵变活勤动钩是冬钓的技术核心,勤动钩才是钓获的唯一保证。简单的讲:就是在钩饵入水时,一定要控制着落进钓点的时间,尽可能让钩饵落下的过程变缓慢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被鱼发现的概率,从而达到多上鱼的目的。
不久前,我与几个朋友钓鱼,同去的人中有两个是从未钓过鱼的,三个老手频频获鱼,钓起来得心应手,十分潇洒,而另外两人无论怎样也钓不上。这时,钓友悄悄地对我说:“看,还钓鱼呢?把钩扔在窝里就不动了,哪里这样钓鱼的。”我仔细地看了看,便告诉他们,不能将钩饵扔在钓点后被动地等鱼,而是要将钩饵动起来,主动地以饵找鱼,这样才能钓上。两位朋友领会了我的意思后,立刻模仿着我,钩饵入水后便缓缓地拖动,每次钩饵落下的行程刻意地控制在20秒的时间内,经过反复地动钩,他们很快就上鱼了,并超过了一位钓鱼经验颇多的朋友。所以,要改变以鱼找饵的观点,积极主动地以饵找鱼,千万不能死饵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