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之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市场份额占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50%,马云给王健林一个亿。”
在12月12日“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进行了这样一场约赌。
大于50%,还是小于50%?
马王这场约赌中,双方把10年后电商占零售市场的份额设在了50%,在2011年占比仅为4.3%的的情况下,50%的占比之高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不过,作为一个线上的开拓者,一个线下的践行者,此次约定为50%,足以说明双方对电商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不同的地方只不过是电商占比是大于50%还是小于50%而已。
马云的底气在哪里?
1万亿元,这是淘宝天猫两大平台截至11月30日21点50分18秒本年度的交易总额。
如果以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万亿元为参照物,1万亿的当量占到了5.5%,在大陆地区仅次于2011年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个省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到了第5位。
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马云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就做出了“淘宝和天猫今年交易额将超1万亿元”的预计。9月份在杭州举办的全球网商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又重复这样的豪言:“2003年整个淘宝的交易不到1个亿,今年淘宝网的交易会过1万亿,变化1万倍。”
此言一出,当时就招来了众多质疑声,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不过事实的发展已经验证了马云的豪言,到了11月份,淘宝和天猫的交易总额就已冲破1万亿元。尤其是在“双十一”当天,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以2011年日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亿元来衡量的话,当天支付宝总销售额占到了日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40%。
如此高的占比,正如马云所说,“网商从一个概念到今天落地,变成中国主要的一个商帮力量……1万亿只是刚刚开始,我们正在步入10万亿的时代,未来电子商务在中国,必将产生1000万数量级的小而美的企业,具备服务全球十亿消费者的能力。”
至于大于50%还是小于50%,以及1亿元的归属问题,都显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传统零售企业是否意识到了零售企业今后发展的格局是什么,在这场“赌局”当中应该怎么办。
变革迫在眉睫
电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推动直销和低价竞争战,传统零售业将面临利润率挑战和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上海通略零售业咨询公司总裁、原乐购CEO沈建国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实体商业的传统业绩会持续被电商稀释、剥离,在业绩逐步稀释同时,而实体商业的成本几乎都是固定成本(租金,人力,折旧,水电煤等),无法随业绩递减,就直接挑了生存的底线。”
“电商对百货公司商品影响最大,然后是电器大卖场,接下来是超市,下一个阶段是家居商品。”沈建国认为,最毁灭性影响的将是书局连锁!在美国,在台湾,一半以上的书局都被电商消灭了!
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也认为,“网上零售品类中,家装、家居未来的3年会有一个增长期。”从电商发展当中不难发现,电商每拓展不同的品类,就会对不同的零售业态造成冲击,从图书,到3C、服装,再到家电、孕婴,概莫能外。据刘强东近日透露, 2012年京东营收将达到600多亿元,这一数字已经是苏宁电器营收额的2/3。
中粮集团电子商务总监周颖在双十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传统品牌再不做电商就真的无商可务了!”
WOWO(中国) 便利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汤耀华12月初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触网上,我们WOWO一定是的。今年给了我很大的醒悟,电子商务增长了50%。双十一淘宝(的成交额),对于实体店来说是很难逾越的事情,但电子商务轻易就做到了。我对电商的前景非常看好,(电商)一定是今后的趋势。”据汤耀华向记者介绍,WOWO已经开始和京东、当当等电商企业洽谈,开始向电商进军。
“电商对无法适应调整的某些传统商业将产生致命性影响!”沈建国表示,在电商的冲击下,传统商业将来只有两条路。一是加大与电商的“市场定位区隔空间”,也就是竞争的“隔离缓冲带”,如果雷同性过高被电商咬住,而迟早会被电商稀释! 第二条路就是以电商之道反制电商!实体零售企业可以利用实体店铺作为物流、销售、服务的据点,加上仿制电商的网络平台,开拓“非实体店商品群”,才有能力与电商一搏!
又由于零售业过去缺乏科技加持,而电商平台又是技术密集的,沈建国表示,“零售业要赶上电商,除了有形的硬件以外,不同的人才、软件、管理体系,甚至于思维文化,都需要知此知彼,才能迎头赶上!”
电子商务同时也会为传统零售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李强向记者表示,“传统零售企业的商务模式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发生变化,由传统的以产品管理为中心逐步向以顾客需求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传统零售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竞争与合作开辟了一种新的平台。”
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先告诉所有像王总这样的传统零售一个好消息,电商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零售行业;但同时告诉你们,是基本取代你们。”马云认为,电子商务今天不是模式的创新,而是生活方式的变革。很多人把电商看成是商业模式,事实上它在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今天1万亿只是刚刚开始,现在所做的只是对传统零售渠道的变革,未来三年五年,将进入生产制造的变革,直到影响生活方式的变革。
“电商正在改变着零售业发展的格局,一部分产业正在消亡,另外一些产业却方兴未艾,例如一些高档品牌的线下体验店。”北大纵横合伙人何操认为,传统零售业在电商冲击下洗牌转型、部分企业浴火重生,更多的厂商建立自营的网上直销店。
在美国,一般认为电子商务的业绩将来会达到社会总消费额的40%(目前只有10%),这个数字套在中国的市场将是“致命的吸引力”,沈建国认为,现在中国的电商是处在第一期,即做网络的人来做电商。
“但是经过这个阶段的刺激、竞争和教育,传统电商逐步了解到,不做电商是坐以待毙的。”沈建国认为,未来5-10年的电商扩张,会大量来自于传统商业业者,品牌、厂商都将建立良好的电商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
这次约赌,马云显得特别自信:“电子商务今天只是刚刚开始。”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实习记者张衡)
■ 时评
警惕行政之手干预电商血拼
●胡宗利
对京东血拼苏宁以来的电商价格战,各种批评之声一直不绝于耳。
愤怒的批判者们甚至为这样的市场行为贴上道德标签,认为这是不道德竞争,是破坏行业规则,是欲灭绝所有同行,最终形成市场垄断继而再向消费者动刀。
在笔者看来这实在大可不必,因为这种批判本身并没有道理,而且还容易让人联想起“叶公好龙”的典故:批判者们多是市场主义者,平时最喜欢呼唤竞争,而真正的竞争来临,却让他们害怕了、恐惧了,甚至不惜为新旧两种商业模式的较量贴上“不道德竞争”“垄断”这样的非市场化的评判标准。
市场垄断并非像某些市场学家说的那样可怕甚至可恶。
市场垄断,是开放的市场下,凭借技术、服务、价格等要素的领先而取得的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如果能形成,是通过竞争得来的,也随时会随着竞争消亡。如果想保持住垄断,就必须继续竞争,使现实与潜在的竞争对手没有机会撼动自己的地位。而消费者,在这种垄断下,仍然是垄断者拉拢的对象,而非其宰割的牛羊。
原因很简单,如果其利用垄断地位获取一个高额利润,只要利润大到一定空间,就会给对这个市场虎视眈眈者“创造”进入空间,其地位就会被削弱,乃至彻底被击垮。
事实上,当年国美模式出现,挤垮百货商场家电售卖与电器专营店售卖模式时,国美受到的指责并不比今天的电商们少,但消费者们却从那时起,享受到了更低的价格实惠。现在,新的一轮同样的消费者受惠期又要开始。
当然,任何时候批判总是存在的。现在,惟一担心的是这些持市场主义立场的批判者们再往前走一步,走向彻底的谬误:支持行政之手干预这场血色竞争。
电商们发起的这场竞争,将可能把一些羸弱的实体店送进坟墓,其对传统零售行业产生的阶段性冲击恐怕是政府不得不顾虑的。另一方面,实体店的消亡还将影响到地方政府税收,这也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这场竞争开始后,对强力行政之手干预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希望当这只手出来干预时,无论你如何批判这场竞争,都不要轻易为行政干预叫好与背书。因为,只要不违法并摊在阳光下,再过分的市场竞争也好于行政之手的干预与搅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