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看似简单的一句成语“不三不四”,却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渊源。这句成语中的“三”与“四”这两位数字的由来及其中隐藏的原始涵义,要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河图》。
根据《河图》:“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与“地四生金,天九成之”的五行生成数法则﹙或依据《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三”与“四”在《河图》或《尚书.洪范》中均分别代表五行中的“东方木”与“西方金”。
而“东”五行属“木”,主“仁”;“西”五行属“金”,主“义”。也即“三与四”分别对应着“木与金”、“仁与义”及“东与西”。
因此可知:一个“不三不四、不仁不义”的人,就既不属于五行象征木的“东”,又不属于五行象征金的“西”, 自然也就不能算什么“东西”了。中华传统文化其内涵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