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灌水休闲区 -  贴子
927  |  1

主题:中国经济能否持续20年的增长

南里熏

积分:54  联商币:62
  |   只看他 楼主

  中国经济已连续13个季度(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长时间)放缓,虽然她经历了近30年年均9.8%的GDP增长。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长年率仅为7.5%,也只刚好达到政府容许的范围内。目前多指标显示中国经济会进一步减速,众多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感到悲观。

  减速原因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高收入经济体持续紧缩导致全球需求减少,许多其他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都遭受了比中国更为严重的影响。如巴西从2010年的7.5%下降到2011年的2.7%,甚至到2012年仅有0.9%。

  同时,韩国的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6.3%降至2011的3.7%及2012年的2%;与此同时,台湾经济从10.7%下降到1.3%,新加坡则从14.8%直坠到1.3%。这是因为这些高收入的新工业化经济体受到2008金融危机影响,结构性矛盾空前突出。

  因此判断,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主要由外部因素及周期性因素引起的。面对外部冲击,中国政府应当且可以采取反周期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以维持7.5%的增长率,同时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因为中国拥有很高的私人和公共储蓄,外汇储备超过3.3万亿美元,并有实现产业升级和改善基础设施的巨大潜力。

  从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来看,中国依然能在未来许多年保持8%的年均GDP增长。虽然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样有效。但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在技术和产业领域走在全球前沿,而这需要他们投资于昂贵和高风险的本地研发工作。

  后发优势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现有的行业在全球前沿中总体还算不错,它们受益于“后发优势”: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可以通过模仿和进口来实现,以及与现有的技术和产业整合。发展中国家投入的研发成本更加低廉。

  理论上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产业升级,从而实现比发达国家更快的增长。而实践中的问题则在于能快多少。对此,国家品牌经济网总裁世贸大叔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充分利用自身后发地位的经济体在25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实现了7%或更高的GDP年增长率——至少两倍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

  自改革开入后,中国成为这群经济体中一员。她的后发地位正好解释了其33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因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和整体工业技术成就,它能估算出后发优势的一个有效指标。

  前景预测

  根据国家品牌经济网首席经济学家估算,以1990年的美元价值计算,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为6725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1%。这差不多等于1951年美国与日本、1967年美国与新加坡、1975年美国与台湾、1977年美国与韩国之间的差距。而这四个国家和地区正是发展委员会研究的13个成功的经济体中的4个。利用后发优势,在20年间,日本的平均年增长率飙升至9.2%,新加坡8.6%,台湾8.3%,韩国7.6%。

既然亚洲四小龙的这种后发优势使其在20年间实现了7.6%-9.2%的GDP年增长,按经济规律判断,中国经济在2008-2028年间每年的增长潜力也应该达到8%,至少它具备长期持续性增长的潜力。

转载来源:国家品牌经济网 http://www.chcbe.cn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