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影响力》这本书,我了解了影响力存在的六大原理,即互惠原理、承诺和一致原理、社会认同原理、喜好原理、权威原理及短缺原理,也使我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有了一种顿悟。
为什么当朋友请自己吃了一顿饭后我们总有一种“下次吃饭我请客”或者总想找机会对他进行回报的想法?这就是“互惠原理”,当别人给了我们一定的好处时,我们会在心理上觉得亏欠了对方,想通过相同的方式或其他方式进行偿还。“互惠原理”容易滋生贪腐,有心之人往往会利用“互惠”笼络人心,或者进行贿赂。因此,善用“互惠原理”便显得十分重要。
为什么明知道“发誓”后,并不会天打五雷轰,也并不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可偏偏很多人要求对方作保证时,总喜欢让对方发个毒誓自己才放心?这就是“承诺和一致原理”在起作用,这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妨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并确定奖惩措施,利用奖惩结合的方式提醒自己,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为什么在看电视购物时,即使主持人将某品牌的商品说的天花乱坠,我们不一定会心动,可是他们将通过采访大众的片段播出后,我们便会感觉这个品牌的商品还真是不错,甚至有一种想购买的冲动?这就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体现,它提示我们遇事不能“人云亦云”、盲目冲动,应该理性分析,再做决定。
为什么一个人在夸奖我们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人一定是好人,或者对这个人产生好感?这是“喜好原理”在作怪,因为大家都喜欢被别人赞美。为什么当“农夫山泉”说“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及“农夫山泉有点甜”的时候,大家会联想到茫茫大山中毫无污染的山泉水,甚至真的感觉这水有点甜?其实,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山、山泉已经成了“好水”的权威代言人;可当媒体曝光“农夫山泉”水源污染、加工粗糙、质检不透明的时候,大家猛然间就对“农夫山泉”产生了排斥?因为,媒体引导了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引发的讨论彰显了媒体的权威性,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权威原理”。
当我们正在犹豫是否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营业员会补充说“我们现在在做活动,过了活动期限,这件商品就会涨价了”,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豫的购买那件商品?因为我们怕失去一次可以获得优惠的机会,于是便被“短缺原理”左右了行动。
了解以上现象产生的原理之后,更有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抵住诱惑、理性思考、冷静分析,摒弃不良的心理反应和冲动的行为,让这些“原理”来指导生活、指导工作,积极地传播正能量吧!
文/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