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在百度输入“防损课程”四个字,还能搜到一些其他咨询公司的防损课程大纲。这两年奇了怪了,竟然搜不到了。可能是我没搜到,也可能是真的没有。一下子连个参考都没有了。我很疑惑,是不是在中国的零售市面上没有人来讲防损了吗?换句话说,防损培训和咨询难道真的没有市场了吗?
这个问题从我进入咨询开始,一直在困恼着我。很多的朋友和同事曾经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归结为一点,防损咨询培训的面太窄,要想很好的生存下去,延伸防损的面是很必要的。
说实话,我不傻,这几年我也在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试图拓展防损咨询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给我自己找到一个在防损咨询里活下去的理由。现实总是残酷的,我能做到的只能是让自己先活下来。这几年的选择和实践,有得有失,生活上马马虎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能吃得上饭。
冷静下来反思一下,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在这里!
1、防损是我最熟悉的领域,如果推倒重来,我前面十几年积累的经验都要付之东流。我的职业经历由三部分组成,人民教师、防损职业经理人和防损培训师,人民教师是讲课的,防损职业经理人是做实操的,两个一结合“防损培训师”挺好。
2、我喜欢,这些年我满脑子装的都是如何防损,营运、采购、工程、信息我也懂一些。也有过向营运、采购转的机会,因为我不喜欢。和如何教人赚钱比较起来,我更喜欢怎样教人“省钱”。
3、个人形象、性格与防损咨询的匹配度高。责任感强、正直、实干,这些是做防损所不能缺少的。自认为多年的付出和等待是值得的,我的性格很适合做防损的。外型上不算人高马大,至少还说得过去,五官很端正。
4、市场需求还没有绝迹。咨询近五年,我能够活下来,证明市场需求还是有的,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缝隙,至少说明是有需求的。至于这个需求是大还是小,能否持续下去,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据说,国内某家零售咨询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开的第一门公开课就是防损,很多人报名参加。这多少也印证了市场需求的存在。
5、国内零售防损咨询、培训市场几乎是个空白,没有竞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市场的、咨询公司的、从业人员的,比起营运、采购、企划、HR的老师一抓一大把相比,防损培训师在国内咨询市场上是凤毛麟角。这个看你怎么理解,你可以理解成没需求,没有人做;也可以理解成市场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角度不同,认知也会不同。
在所有咨询公司都在拼营采的时候,(公开课、内训、项目)似乎大家都在赚钱,但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扰乱零售咨询市场秩序。走差异化是一条不错的路子,营销平台可以有差异化、咨询的内容也可以有差异化,不管咨询公司的摊子、市场影响力有多大,拼来拼去还是自己的咨询师队伍。遗憾的是,多数零售咨询公司并没有防损培训咨询的业务,也没有培育冷门咨询师的前瞻性计划和行动,结果就是防损咨询有市场(可能市场很小),但没有人做,导致市场出现空白(没有竞争是假象,关键是利润低、投入高、没人做),最终受害的还是国内的零售企业,因为没有让防损提升、落地的渠道。国内防损技术的传播,紧靠防损论坛和防损职业经理人的流动来传播是远远不够的。
6、防损咨询培训的产品开发空间大。在零售咨询市场,相较于营运、采购、人资等模块,防损的课程仅限于营运流程控管、消防安全等基础层面,从内控的角度来看,可延伸的空间还有很多,比如《人资防损》、《损耗数据分析》、《营运审计》、《总部稽核》、《案件调查》等。从理论上来说,超市的所有环节都可以从防损的角度来进行课程的开发。
7、防损咨询培训的受众面广。防损的课程可以讲给普通的员工听(《全员防损》、《做一个有诚信的人》),也可以讲给店长《防损—提升利润的秘密武器》、甚至是总经理听《如何建立有效的稽核体系(内控)》;防损可以讲给收银部门《收银员的防损技巧》,也可以讲给营运部门、信息部门、采购部门、人资部门、工程部门、配送中心等。
8、国内零售企业的防损很薄弱。这一点似乎地球人都知道,因为弱,所以没人做;因为弱,所以没有人重视;因为弱,所以没有需求。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们老板不重视防损!”这都是假的,老板不重视的是防损部。我不相信没有一个老板不重视内部舞弊、不重视采购收入、不重视成本投入、不重视人事费用、不重视人员的管理、不重视商品损耗;我不相信没有一个老板不重视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只不过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光靠老板和自我控制(部门的自控)还不够,需要一种机制(队伍)来帮助老板来实现控制,这种机制就是“防损”。比起对于提升销售先知先觉之外,对于防损,只有在交了很贵的学费之后,才会得到重视。
9、离不开咨询公司的支持。比较起营运、采购等其他模块,防损咨询在国内确实面临着很大的阻力,我能坚持下来的最大原因,是咨询公司给我的平台和支持。
10、防损咨询需要有人来做。做防损咨询的不止我一个,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做防损咨询我不是最好的那一个,也不是最坏的那一个,我是最能坚持的那一个(五年)。为啥?因为我叫剧烈,多我一个,气氛会好很多!
客观的说,我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是希望唤起更多的企业来重视防损,唤醒更多的人去传播防损技术,也为了让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开发出更多的防损咨询培训产品,为防损行业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