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办公楼创造税收过亿元,这是芜湖市镜湖区突破老城区束缚、转型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出现的可喜现象。在没有动用一亩新土地指标的情况下,实现了由传统老工业区向现代商贸服务业中心区的华丽转身。
与国内众多老城区一样,镜湖区面积窄小、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有限,投资载体不足,各种发展“瓶颈”日益凸现,在发展中面临产业选择和经济转型的艰难抉择。
近年来,该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老城区优势,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推行“退二进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皖江商贸服务业核心区。 2010年,镜湖区将市政府移交的两幢办公楼改造升级为“皖江电子商务中心”和“皖江金融大厦”,着手建设总部和楼宇经济。相继出台了加快楼宇经济和金融、总部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并在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相应扶助。
经过3年培育,该区确立了皖江城市带总部和楼宇经济中心的地位,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总部经济集聚区,实现总部和楼宇经济年缴纳税收1.5亿元和5亿元的飞跃,区域性总部企业增加到38家,2013年新增商务楼宇面积30万平方米,已交付规模写字楼面积达60万平方米;涉及的行业领域,从传统生产企业设立区域销售中心,到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中介咨询机构、服务外包等。
一幢幢商务楼宇,成为镜湖区打造的“立体开发区”。全区形成了滨江高端商务、环镜湖、文化路、环赭山、弋江路等五大楼宇经济集聚带的格局。在总部和楼宇经济的带动下,该区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淘宝网全省首家地市级馆——“特色中国芜湖馆”电商平台,自2013年7月8日上线至今,实现销售3.75亿元,目前已集聚了400余家电商,带动17个省、市近3000名大学生创业,就业达1万余人;华夏通支付、安徽乐游网络科技、上海红酒交易中心等众多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皖江电子商务中心、世茂滨江中心、名流印象等高档商务楼宇已成为“电商”企业抢滩之地。
如今,以高税收、低能耗、高端集聚为特征的楼宇经济,已成为镜湖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3年,仅镜街、皖江金融大厦、市政协原办公楼这3栋楼宇创造的税收就超过亿元。金融集聚区落户金融机构超200家,注册资本(募集金额)达260亿元;总部经济集聚区入驻企业达38家,缴纳税收逾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80%。
(来源:安徽日报)
f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