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零售超市企业间的竟争日趋激烈,促销已经成为超市商品销售必不可少的手段,促销是超市提高客流量、销售额和毛利等经营指标的重要手段,进而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盈利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行业地位、培育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市场价值的最终目的。超市每次促销除了希望在促销期间提高经营指标之外,更重要的是促使经营指标持续增长.以实现促销的最终目的。所以促销活动也渐渐成为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某大型超市C销售额与客流量一直较稳定,但近年来由于新增了2家大型超市与其竟争,C超市在竟争对手促销升级战中的销售额,因客流量不稳定经常受竟争对手的促销影响,客流量下降较大。为此C超市也被迫开始了频敏地促销,不解的是C超市通过近三个月促销的评估、梳理发现,不同的促销的让利力度,可恢复原来客流的90%~105%左右,再看毛利率,通过频繁的促销让利令门店毛利额较促销前大幅下降逾3成;而假如不做任何促销,客流量只能回到原来的70%左右。C超市似乎陷入两难的局面,做促销虽有客流,但顾客多数均购买促销品,令企业的毛利大幅小降,毕竟超市是要靠盈利维持;如果,不做促销顾客流失往竟争对手处,客流大幅下降逾二成,市埸份额岌岌可危! 促销方有客流,不促销就无客流? 看来C超市的这个 “病“不轻,经过对 C超市的“把脉”分析,笔者发现其病理机制产生的原因如下:如果我们把营销中能够马上立竿见影的“促销”看作是“千年人参”吃下去会马上立竿见效。那么,由于C超市由于前段时间未结合自身体状况,并结合自已内部“身体机能” 的出发频繁“进补”,从而造成“身体虚胖”虚不受补,从而留下了诸多“后遗症”,例如毛利大幅少、客流急剧下挫顾客流失较大等;其次,主要就是C超市长期忽视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与企业的形象宣传,令顾客的忠诚度缺乏所致。如果将顾客的“忠诚度”视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则是由于C超市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造成“身体”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转。众所周知要想树立顾客较高的忠诚度,必须重视品牌的建设,而品牌建设又与企业的整个内部运营体系、经营战略与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其实,C超市的这种“顽疾”,目前来说,只是国内众多本土民营超市的一个“通病”而已,唯一不同的是,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分别。如果C超市如果想根治“顽疾”首先,必须得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就是重新作“定位分析”。众所周知,超市经营成败的第一要素,是选址、选址、还是选址!笔者认为,假如选址是决定超市经营成败的第一要素的话,那么,“定位”就是第二要素了。笔者多年综合运营经验发现,一家超市最终能否在市埸上生存或得以发展壮大,决不是取决于其促销政策是如何吸引顾客,而是它的“定位”。比如 C超市重作定位分析时发现,数年前开办时的“市埸定位”与现在的商圈目标群体,已经出现较大的偏离。比如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夫妇逐年增多、家庭呈小型化(一家三口)等,而现在的“定位”则完全还停留在四、五年前等。于是,C超市通过运用5W1H工具等的商圈调研分析,重新对业态功能、业种组合、价格形象、重点对商品结构重作精准定位,以食品、与日用百货为例(见下图一、表2),由于C超市当初的商品结构没有从数量等方面进行控制,而是日常自然形成的,所以与市埸的偏离便不足为奇了。现在重新结合POS销售数据,来 诊断超市定位 可以看出:食品与非食品市场比例为 76.6:23.4。代表C超市原来有限的资源投入的陈列品种比和资金占用比分别是53.8:46.2和60.9和39.1。 改进潜力为23%非常高的值,值得改进。 食品增强的边际效率高(4.09),非食品增强的边际效率低(1.23),因此在商品总量不增的前提之下,根据上述的定位分析数据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