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很长 或许也很短
沃尔玛在华进入“柯氏”改革时间

从2012年3月1日赴任到2014年6月1日离任,高福澜用27个月的时间将那个陈耀昌时代后期疯狂扩张的沃尔玛狠狠往回拉了一把。
身先士卒的巡店、雷厉风行的裁撤、纠偏提效的关店,加上2012年10月底提出的三年百店计划,共同构成了高福澜执掌沃尔玛中国区时代的“执政”纲领。也正是因此,加入沃尔玛不足3年的高福澜以两年期间游刃有余的“手术刀式变革沃尔玛”的表现,赢得了沃尔玛总部的认可。
如此,4月25日一大早,关于沃尔玛(中国)换帅的消息便扑面而来——高福澜升任沃尔玛亚洲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原沃尔玛中国区首席营运官柯俊贤升任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原沃尔玛亚洲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思哲升任沃尔玛全球执行副总裁。
晋升但并未走远,沃尔玛中国区的变革依然在沿着高福澜路线前行。“柯俊贤为提升沃尔玛在中国的业务表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丰富的经验和行业背景使他能够胜任这一新的岗位。”对于自己的继任者和下属,高福澜这样评价。
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做一梳理、质疑,高福澜在任的这两年究竟给沃尔玛中国带来了哪些改变?继任者又会将沃尔玛带向何方?后高福澜时代的沃尔玛中国区如何保障在华业务调整的延续性呢?
三把火——巡店、裁撤、闭店
三年计划——三年开百店
欲抑先扬,在开始频繁关店之前,沃尔玛先以豪华阵容在华高调推出了“三年百店”计划。
2012年10月24日,沃尔玛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道克、沃尔玛国际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伦、沃尔玛亚洲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思哲、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福澜以及十余名沃尔玛全球高管在北京共同宣布,未来三年,沃尔玛将加速在中国的发展,新设110个新址,包括商场及配送中心。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正是在本次发布会上,高福澜首次对媒体表示,在开设110家新址的同时,也要根据严密的评估关闭一些业绩不良门店,同时继续优化统一单品管理的采购系统,加强品类、供应商的优化。
2013年的沃尔玛似乎并没有食言,全年新开门店30家,关闭门店14家。连锁百强数据显示,沃尔玛2013年年底时门店总数达到407家,全年销售722亿元,而2012年沃尔玛(含好又多)的门店数为370家,年销售560亿元。
24.5%的销售增幅,如此来看,高福澜对沃尔玛的调整已是成效显著。然而即使如此,沃尔玛还是不得不为前几年疯狂圈地时埋下的隐患埋单。
4月28日,沃尔玛官方证实,沃尔玛近期的确遭遇业主诉讼、员工罢工等一系列事件。而上述事件无一不与沃尔玛当前的改革调整有关。
三位升迁——变革任重道远
贝思哲在亚洲区总裁的位置上,使得沃尔玛中国还算“平安”的度过了由圈地到精细化管理的过渡期,他安然地飘洋过海荣升全球执行副总裁。
高福澜,两年的巡店身先士卒,果断的“断臂”力挺转型,在沃尔玛中国区真正开始接受转型挑战“粉墨登场”之时,他移驾香港,做起了沃尔玛中国区的“太上皇”。
而柯俊贤呢?一位已经在沃尔玛摸爬滚打近15年的老臣,在高福澜主政时期做了不少幕后实际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一次,终于走向台前,挑起沃尔玛中国刚刚开始的“改革大业”。
他行吗?不妨从当下的沃尔玛之所需说起。
门店提效是沃尔玛当前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拓展是保持市场领先、提升市场信心的企业公众形象问题,但是采购资源整合、架构调整、后勤保障则是保持沃尔玛持久竞争力的根本。沃尔玛当前最需要的还是一位比高福澜、甚至是陈耀昌更为铁腕的一位“硬汉”来贯彻执行当前的改革。
我们再从“新官”柯俊贤的经历来看,在沃尔玛的职业生涯将近15年,其零售职业生涯从沃尔玛旗下英国Asda 超市担任商业金融总监开始,并历任沃尔玛日本、德国首席财务官,之后赴加拿大担任首席财务官。他同时领导沃尔玛加拿大的地产和战略部门,并兼任沃尔玛加拿大银行董事。
过去两年中,柯俊贤担任沃尔玛中国首席运营官,负责营运、采购、物流、市场、信息系统和资产保护等部门。
零售各项业务经历丰富、尤以金融财务为长,似乎更符合当前沃尔玛的战略诉求。但是,对于中国市场,柯俊贤又了解了多少?这恐怕将是柯俊贤接下来对沃尔玛改革中会遇到的最大挑战。
相信在业务的理论解决上,高福澜、甚至是柯俊贤都是成竹在胸,但事实又将如何进展下去呢?无论如何,沃尔玛中国都将进入一定时期的“柯俊贤改革”时代,或许很长,或许也很短!
一起期待!
全文阅读请浏览《超市周刊微信日报》微信号:cacszk
(刊于5月6日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liuzhaolong715@163.com- 该帖于 2014/5/21 9:21: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