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本质,即为制造产品销售出货以换取利润,为了让有限的设备/人力资源能创造更高的利润转换,最重要的就是在规画生产计划时,必须尽可能的充份利用设备与人力,使不致于造成闲置,因此,设备与模夹制具的维护与保养落实与人员生产技能的精实培训,必然要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然而,即使设备制具与人员技能维持在最佳水平,仍然还有一个影响生产效率发挥的最大因素,那就是材料与组件的供应能力,在实务状况中,有极高比例的供应链供给问题,是肇因于需求端与供应方之间的资讯不够对称与即时,所导致的延误与推迟,以致于影响了生产效率的发挥,本解决方案即在于如何利用IT工具与作业机制的改善,以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生产缺料导致生产效率不彰,对于企业营运面的不良影响可大致归纳下列几项:
产线缺料及停工待料,造成设备产量及人均产值的降低,甚至是制造费用的浪费及制造成本高估,可能影响产品报价,及市场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控不当,导致缺料或供应不及时,为顾及客户满意度,可能循求紧急采购,拉高进料成本,损失应得的利润。
工单未能准时开工,影响准时完工日期,订单不能达交,影响客户满意度及日后下单意愿导致营收的损失。
根据上述的归纳可以发现,对制造业而言,生产缺料的现象不仅仅是对企业的营收达成与客户满意度造成影响,更由于生产效率未能充分发挥,以致于拉高了制造成本并影响销售利润的比率。
然而,企业亦不能因为担心缺料问题影响准时开工订单达交,而超量的屯积材料及下阶组件,因为此种措施,可能导致营运资金调度不良,或是日后呆滞料的形成.衍生出另一种营运风险的形成!
比较好的做法,必须从精准的供应链管控着眼,在不作超量备货的情况下,透过IT工具及管理机制来提高供应链配合的准确度,以降低生产缺料现象。
下述改善生产缺料的解决方案(议题指标树)主要遵循的原则如下:
1.基本供给与需求的管控与预警:
供给面:库存/采购在途/委外在制/自制组件在制等资讯的覆盖与管控
需求面:在制工单/预计排放的生产计划等资讯的覆盖与管控
<注意事项>
A.为能发挥最好的管控与预警效果,各项单据交易必须即时制单及即时过帐,以便掌握最准确的资讯。
B.各种单据的内容资讯(EX.预计开工日/预计出货日…)必须准确并合理规范,避免私自预留缓冲期间(例如,某些业务人员担心产线无法准时产出,而私自将预计出货日提前,以预留缓冲),影响资源的合理调度及有效运用。
C.各种参数资料必须定期检视,如有变更应即时更正(EX.采购LEADTIME,制造LEADTIME,采购批量,生产批量….),以免影响各单据资讯正确性,使得整体供需计划的核算产生误差。
2. 建立机制,透过IT工具及应变措施的规画部署,在预警可能缺料的情况发生时,能够更精确地驱动供应链的配合与动员因应并加速处理时效,以降低对企业的损失及生产计划的冲击。
3.有计划的优化供应链的配合比率及提高对供应链的控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