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头十年,无疑是中非关系硕果累累的十年。我们见证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发展,见证了中非合作论坛的创立和成长,也见证了中非各层次、各领域交往的日益密切、中非人民相互了解与友谊的不断加深。可以说,这是中非关系全面、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下一个十年,中非关系将如何发展?笔者认为,未来十年将是中非关系乘势而上的重要机遇期,中非关系有望取得新的更大发展。这一判断是在对当前中非关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
机遇不小,挑战亦多
中非关系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个方面:
从非洲看,非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有利条件,中非关系发展的客观条件不断改善。
当前,非洲形势总体保持和平、稳定与发展局面。今年是非洲的“选举年”,十多个非洲国家顺利举行大选,尼日尔、几内亚等国实现从军政权向民选政府的平稳过渡。非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贸易、吸引外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提高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水平。非洲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相对较小,复苏势头良好,2010年增长率达4.9%。“非洲经济机遇论”持续升温,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后五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经济体有7个是非洲国家。此外,非洲国家加强联合自强,积极推动非洲一体化发展,非洲政治经济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从中非关系看,中非合作日益扩大,双方利益结合更加紧密,中非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显著上升。
当前,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态势明显。发展中非关系的战略意义不断上升。中非互视对方为战略伙伴,高度重视加强彼此间的合作。近年来,中非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中非双方更加重视两种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和谐共存,更加重视民间交往和双方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中非合作论坛建设和发展成果突出,已成为中非合作的一大品牌和引领中非关系发展的一面旗帜。中方在论坛框架下推出的一系列对非合作举措得到及时、有效落实,赢得非洲国家的普遍赞赏。
从国际上看,国际社会竞相加大对非重视和投入,推动中非关系在竞争中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近年来,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对非合作,扩大对非援助规模,加大对非投资力度。据统计,2009年,非洲吸收外来直接投资达560亿美元,吸收外来援助270亿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五倍。国际合作伙伴多元化一方面拓展了非洲国家吸收外来融资的渠道,促进了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激励我们在竞争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对非合作的方式和内容,提升中非合作水平。
当然,中非关系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挑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非洲形势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依然存在。许多非洲国家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成熟。今年,北非局势动荡不可避免地给地区和平稳定造成冲击。一些外部力量借机加大了对非洲的干预,增加了非洲形势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和欧美债务危机等影响,非洲国家普遍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非洲之角爆发大面积饥荒,使非洲民生和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中非合作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中非合作在“量”上实现跨越式增长,但“质”的方面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国部分在非企业在商品质量、劳务管理、当地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中非合作的成效、可持续性和国家形象。此外,我国企业对非“走出去”整体水平比较低,没有形成全产业链格局,不能形成效益最大化。“走出去”人才比较缺乏。此外,中非双方在和平与安全、人文和民间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待加强。
中非合作的国际环境比较复杂。国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中非关系的发展。一些人仍然在用“冷战”思维看待中非关系,对中国对非政策进行攻击和指责,炮制“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资源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等种种不实论调,抹黑中国在非形象,给中非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但总的看,未来十年,中非关系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理由对中非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于上述问题和挑战,中非双方应共同努力加以解决。2010年7月,戴秉国国务委员访问非洲期间就曾指出:“中非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想有问题,就什么都不要做。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才是最大的问题。”
投资热土的五项“内功”
在中非关系全面、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走进非洲开展合作充满机遇、大有可为,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始终是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石。非洲国家致力于发展与中国合作的动力来自于中非之间的真诚友谊。这种友谊应从国家层面、政治层面,贯穿到民间层面、企业层面。秉持中非友好原则,不仅是中非关系的需要,更可为企业积累在非洲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从长远看,其最终受益者还是企业自身。
其次要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中国坚持“把自身发展寓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之中”,这不是一句空话。中非合作不应是你输我赢,而要互利共赢。中国企业从中非合作中获益的同时,更要给非洲国家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要多想想非洲国家的需要,多考虑考虑非洲朋友的想法,不能只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对方关切和诉求。非洲国家最关心的是要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实现工业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这方面多做些事情。
三是要加强企业自身形象建设。中非经贸合作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攻击的重点。他们抓住中非合作中的个别问题大做文章。但同时,中国企业也要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严格内部管理,遵守当地法律和风俗习惯,保护当地员工权益,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不给那些污蔑和抹黑的人提供口实。此外,还要加强同当地人的沟通和交流,尊重非洲人民在实现经济融合的同时注重文化融合,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四要加强对非洲市场的研究。投资非洲务必要熟悉情况,掌握信息,选准项目。要熟悉和关注投资国的政治、经济和投资环境,深入研究非洲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司法制度,把握非洲市场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同时,企业还应大力培养一批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精通外语、熟悉非洲情况、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在非投资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第五,要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与其它地区相比,非洲仍然是安全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当前非洲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一些国家治安状况不好,恐怖主义活动也有所抬头。今年北非形势的变化就给我国在当地的企业利益造成了冲击。我们的企业到非洲去开展业务,对非洲国家局势的脆弱性一定要有充分准备,对员工加强安全防范方面的教育,并制订周密的应急机制。
非洲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大陆,发展前景广阔,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企业投资的热土。推动我国企业走进非洲,不仅契合中非双方的各自需要,实现共同发展,也将大大充实中非合作的内涵,提升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水平。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孙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