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营销企划 -  贴子
1841  |  1

主题:为何顾客会在店里生气(一)

fanc

积分:-24  联商币:1
  |   只看他 楼主

  你有没有惹顾客生气过?顾客冲自己发火,自己心里肯定很不舒服,甚至会消沉一段时间。但是,请决不要泄气。顾客并非讨厌商场或是店员,只是因为店员无法满足自己想要购买的心情才会生气。

  那么,如何才能不惹顾客生气呢?

  《为何顾客会在店里生气》一书对此做了详细解答,《店长》2011年12月刊开始,将精选该书的部分内容进行连载。

  本书的作者佐藤公二拥有多年的销售经验,近十年来一直从事销售人才的培养活动。在该书中,作者例举了十多个在商场发生的不愉快的销售事例,具有强烈的典型性。作者不仅仅列举了事例,并且针对每个事例都给出了失败的原因分析以及改善的建议,总结解决方法及其应用技巧。

  相比网购,实体店可以带给顾客实际的感官和更为直接周到的服务。顾客的心理是微妙的,比如销售人员需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速甚至尾音的长短;使用的词语是不是过于专业;回答顾客的问题是否直接;介绍商品的时候根据顾客掌握的产品知识而不同应对等等,很多都是我们容易忽视,却又真实而重要地存在着的。

  请大家重新认真倾听顾客的声音,多多注意接待顾客的现场。然后考虑并采取改善措施,将卖场打造成让顾客可以联想到购买后生活情景的“游乐园”。

  当然,也不是说只要营造愉快的购物氛围就好,想要改变卖场,必须设定一个“核心”。

  在此我提出名为“销售、待客十大准则”的行动指南:

  1.首先要微笑!

  2.一切始于对顾客需求听取。

  3.怀有愉悦的心情。

  4.努力让顾客享受到最好的购物体验。

  5.感谢每一次与顾客的相逢。

  6.通俗易懂地介绍商品。

  7.认识到一切都由氛围所决定。

  8.怀着关怀与款待之心去接待顾客。

  9.不拘泥于过去的销售交际方法。

  10.灵活应用网络检索信息。

  我从踏上销售现场之日起,一直都是以这十条指南为销售的核心。
  
  事例1:这些我早就知道了,能说点别的吗?

  一个星期天的傍晚,李恒坐在沙发上时,看到自己脚边掉落了好几根头发,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打扫房间了。

  由于李恒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才能回到自己的公寓,因此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打扫。

  “半夜打扫房间的话会给邻居带来麻烦。不过这么脏终归是不好,说不定交不到女朋友也是房间太脏的原因。要是有一台静音的吸尘器就好了……”

  想到这儿,他在网上检索了一下,发现了一款名为“自动吸尘器”的商品。

  “咦!这个很有意思!!”

  接着他浏览了价格比较网站、点评网站以及厂家官网。

  “看上去很方便呀。虽然最好的型号要花八万日元,不过要是能够在白天自动打扫的话就帮大忙了。”

  李恒在收集了各种商品信息后,决定下周日去家电商场看看实物。

  家电商场中的吸尘器柜台被设计成类似于客厅的小型特卖场,卖场上方安装有电视,播放着自动吸尘器自动清洁地板的影像。

  “动了,真动了。不错啊。现在这款吸尘器应该卖得很好吧。”

  李恒的购买意愿更加强烈了。他想找店员询问一下商品的详细情况,但商品周围没有看到店员。他只能自己主动去寻找并询问。

  “请问一下,这台吸尘器卖得好吗?”

  身上佩有“专业解说员”铭牌的店员看上去有点心不在焉。

  “咦……啊,是的,很受顾客欢迎的。”

  “哪方面呢?”

  “这个嘛……”

  店员从专柜取出商品目录单,开始哗啦哗啦地翻页。

  李恒心想,专业人员还要翻阅商品目录单才能介绍啊,我早就看过了。但他没有说出口。

  店员开始用冷淡的口吻介绍。

  “首先在外形方面,这款产品很受女性的好评。”

  “这个一看不就知道了。我想了解别的方面。”李恒有点沉不住气了。

  “第二,只要插入电源就可以自动清扫。还有……就算撞到墙壁也可以改变方向继续打扫房间。”

  完全就是照本宣科地将商品内容念给顾客听。

  李恒实在忍不住了:“这些我早就知道了,难道就没有别的卖点了吗?比如实际使用时才会发现的重点。”

  “这个嘛……”

  结果,专业解说员所知道的内容也仅限于厂家的网站信息、商品目录单和卖场中的导购录像。

  李恒没有心情再接着问了。

  “算了。”

  最终他什么都没买就离开了商场。

  究竟错在哪儿了呢?
  
熟记标准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名店员彻底失败了。

  那么他究竟错在哪儿了呢?

  正如李恒对商品产生兴趣时,首先在网上进行检索一样,如今人们一般都通过网络来收集各种信息。

  市场调研公司Her story的调查结果表明,当问到“你最关注的信息来源是什么?”时,约有30%的二十几岁至三十几岁的年轻人回答说:“关注个人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

  同时,根据调研公司Gartner Japan的调查结果,商务人士信息来源的首位是“可以在网络上获得的信息”。

  正如这一数据所示,至少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说,“自己弄不太清楚,就把一切交给店员吧”这样的购买行为已经近乎绝迹了。

  顾客已经掌握了商品的基本信息,光顾商店时自然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正如该事例所示,光是商品目录单上的信息并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你以前在购买昂贵的商品时,向店员询问过哪些事项呢?

  你在购买时考虑的是哪些因素?

  我曾经做过二手车销售。

  那是13年前的事了,当时网络还没有普及到每家每户。

  说起来可能有点大言不惭,当时我是一名业绩极佳的销售员,尤其擅长接待来店看样车的顾客。

  比方说,有一名来店的顾客想购买红色的汽车。但店铺想向他推荐蓝色的汽车。这时我会这么介绍。

  “现在红色汽车是很流行,所以很多顾客都前来购买。不过,这样的话三年后的二手车市场上恐怕都是红色汽车了吧。而相对来说,蓝色汽车既不会贬值,开在路上也会因为罕见而引人注目呢。”

  我会用这番说辞来劝服顾客。其实我说得也十分牵强!

  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的预测而已,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事实真会向这一方向发展。而且当时由于蓝色汽车不受人们欢迎,收购的价格也较低。

  之后,由于出现了二手车信息杂志,所以不再有顾客在店内犹豫不绝。顾客可以轻易获取丰富的信息,而我的销售方法也陷入了僵局。

  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顾客甚至还能掌握商家的进货价格。

  那么二手车商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

  车商们大胆地将旧车的临时保管停车场打造成陈列场,同时在店内设有电脑,让顾客们可以自由地浏览商家拍卖情况和汽车信息的网页。

  在如今的时代,顾客不再根据商家的提议进行挑选,反而商家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去寻找汽车。二手车销售领域的战略也因此面貌一新,销售员需要磨砺的不再是向人推销的能力,而是“聆听能力+调整能力+检索能力”。

  正如前面所阐述的,只要销售员拥有信息,顾客就会购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销售和服务业的佼佼者并不一定拥有卓越的记忆力,对商品信息如数家珍。诚然,销售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商品知识,但如果仅仅是商品目录单上的信息,顾客完全可以自己通过网络进行收集。

  那么,究竟是哪方面的差异呢?

  业绩好的销售员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具体来说,并不是说销售员一定要能说会道,而是应该善于倾听。

  照本宣科地背诵标准信息并没有任何意义。

  为了让顾客拥有最好的购物体验,首先需要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

  不妨像医生一样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地倾听顾客的烦恼和需求。

  惹怒李恒的店员恐怕也在进修时努力学习了商品知识。

  然而顾客需要的绝不是类似于商品目录单之类的知识。正因为店员没有努力去了解顾客的情况,才会让顾客心生不满,觉得“我想了解其他方面的信息……”

  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试试这么做吧!
  
询问顾客来店前所做的“功课”

  这名店员首先应该“询问”顾客。因为人往往会对接纳自己的对象产生好感。

  那么,应该询问哪些内容呢?

  询问顾客想要购买的商品自然十分重要,但仅仅这些还不够。

  顾客产生“想要购买”的意愿之后,瞬间会冷静下来。从这一状态到再次唤起“真的想买”意愿的过程中,顾客会产生一种连自己都不易察觉的需求。而我们必须唤起顾客的这种需求。

  这就需要在交谈中涉及顾客的生活。

  在该事例中,首先需要询问顾客:

  “您为什么要买吸尘器呢?”

  “是这样的。以前用的那台坏了。”

  如果顾客这样回答的话,“是这样啊。您使用几年了?”店员就可以进行反问,询问顾客的生活环境。

  比如李恒,应该会回答:“我一个人住,没什么时间打扫房间,所以挺烦恼的呢。半夜清扫的话又会影响到邻居……听说市面上有自动吸尘器,我就过来看看。”

  这时询问他“您是在哪得知的呢?”就可以了。

  “在网上偶尔看到的。”

  “这样啊。那么您已经浏览过厂家的网站和点评网站了吧?”

  店员即可询问李恒来店前所做的“功课”。这样就能掌握对方拥有多少相关的商品知识了。

  “实际上,我这儿还有些信息是网络和商品目录表中没有的!您要看看吗?就是这些。”

  好的,这样就成功地抓住李恒下的心了。

  关键是一边联想顾客为何光临卖场,一边将话题逐渐带进顾客如何使用该家电。

  提高业绩的点子
  
真正的标准是顾客的心声

  我们经常在刑侦片中听到“要去现场100次”的台词。销售家电时最为关键的线索同样就隐藏在销售现场。

  当顾客闲逛到家电商场时,可能会突发这样的想法:

  “上次买的那个商品现在多少钱了?”

  “现在正在使用的商品是否出了新型号?”

  他们有时会注意自己已经购买的商品。如果遇上这样的顾客,不妨马上询问他们:

  “您当时为什么选购了这件商品?”

  这样就可以收集到顾客选购商品的原因,还有实际使用的感受等方面的信息。

  比较实用的询问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像平常一样地接待顾客,询问顾客:“您需要点什么?”

  “前阵子买了这个产品,所以过来看看。”

  “原来如此,谢谢您的惠顾。如果方便的话,能否请教一下,您使用这种产品的实际感受如何?因为我没有买这个产品。”

  就这样直截了当地询问顾客。

  听完顾客的回答之后,可以当场做笔记,或是回到后场再做整理。

  将这些笔记收集在一起,就能成为真正的推销手册。

  不妨从收集顾客的心声开始进行推销吧。

  这样的话,积累下来的笔记将成为自己独创的心得,而且对想要购买该产品的顾客来说,这些内容十分有用。

  如上所述,只要拥有这种采访能力,销售自然能够顺利进行。

  销售员需要不断地往大脑的数据库中输入信息,并向希望购买的顾客提供“独家信息”。

  这是适用于营业所有方面的诀窍。不需要进行向顾客解说复杂的标准,因为真正的标准是顾客的心声。

  只要明白这一点,相信大家就能更加热情地接待顾客了。

  就像光是背诵年号的历史课很没意思一样,我们也别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在学校读书时也一样,有些老师善于收集教科书中没有的奇闻趣事,或是通过身边的话题来引发学生们的兴趣。我们要做到的正是这点。

  比如这样来说。

  “这台吸尘器有时会迷路。而且在清扫后电量不足时,会自己回到充电的地方,这点还真够可爱的。它肯定是想成为一个‘乖孩子’吧。”

  这样的话,相信顾客也会微笑着倾听自己的介绍了吧。

  最重要的是商品形象能够给顾客带来鲜明的印象。

  不妨试试使用商品目录单中没有的信息来抓住顾客的心吧!
  (联商网《店长》杂志摘自《为何顾客会在店里生气》)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