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业内人士看来,公开作出公告去进行增购者,情况较为罕见,新世界此举,旨在加速完成私有化,以免“夜长梦多”。
距离首次私有化要约发布一个多月后,7月24日晚间新世界百货再次发布要约公告, 宣布私有化新世界百货中国的最新进展。
公告表明,要约人一致行动人士将自2017年7月25日起按每股新世界百货中国股份不超过2港元的价格,于市场购买合共不超过4550万股新世界百货中国股份。
据悉,新世界百货6月6日发布私有化公告后,收购并不理想,未能在原定的7月18日完成私有化进程,延至8月1日才截止接受收购。实际上,如果留意会发现这次新世界百货从公布私有化要约,到正式发表私有化要约通函只是用了仅仅20天,速度之快应是破纪录的,新世界百货私有化迫切可见一斑。
这种情况下,郑志刚掌舵的新世界发展兵出奇招,以总作价不多于9100万港元,入市扫入4550万股新百货,加快私有化进程。“可见新世界百货私有化的制定一步接一步, 以当日交投情况估计,‘扫货行动’已告完成。”关注新世界百货的商业地产人士指出。
“延长时间很可能是因为收购不够理想,从目前来看,新世界发展2港元每股的收购价格未涨,所以延期不会影响收购过程。”南华金融集团研究部高级策略师岑智勇认为,新世界百货私有化基本尘埃落定。
要约条件未达成,私有化未能如期收官
6月6日,新世界百货发布私有化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新世界发展公布,以每股2港元向新世界百货股东提出私有化。本次私有化交易完成后,新世界旗下控制的上市公司仅剩一家。彼时,新世界百货股价上涨42.86%,收于每股1.9港元。
公告称,新世界发展持有新世界百货约72.29%股权,2港元的收购价相较新世界百货停牌前溢价50.4%,收购余下4.67亿股,新世界百货需准备约9.34亿港元。公告显示,收购资金来自新世界发展自身现金储备。
对于私有化退市的原因,本次公告中提到了两点,其一,传统零售客流减少,短期增长无法持续;其二,新世界百货的低估值无法满足融资需要。
在新世界发展看来,新世界百货中国股份交易的低流通量也导致现有上市平台不再足以充当新世界百货中国业务及发展的资金来源。私有化后,新世界百货中国将受益于非上市公司的灵活性,包括可从母公司获得额外发展资本而不会面对市场波动风险,也可避免争取中短期表现的压力,从长远利益出发安排战略决策。此外,私有化后也能消除行政、合规及其他上市相关费用及开支。
7月2日,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公布私有化进展,瑞士银行香港分行将代表新世界发展,以现金收购新世界百货全部发行股份,私有化进程将于7月18日收官。
7月18日,新世界发展及新世界百货中国联合发布公告称,目前已接获约3.3亿股要约股份,相当于要约股份的约70.52%及新世界百货中国截至当日已发行股本及投票权约19.54%。
首次要约公告中显示,在要约截止日期前,要约人即新世界发展至少持有90%要约股份,同时,要约人至少持有90%无利害关系的新世界百货中国股份。由于在7月18日前,新世界发展未完成至少90%的股份收购,所以该要约条件未达成。
郑志刚买入新世界百货近1亿元,加速私有化进程
对此,新世界发展及新世界百货中国同时宣布延长要约期限。根据收购守则,瑞银为及代表要约人提出的要约截止时间及日期将由2017年7月18日下午四时正延长至2017年8月1日下午四时。
“收购未能如期完成,主要还是一部分小股东认为私有化作价太低,坚持不贱卖。”上述接近新世界百货人士表示。
他分析指出,从正常的商业逻辑来说,上市公司采取私有化行动,一般是由于其股票价格过低,市场估值偏低,而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却对公司的长期发展看好,才会采取私有化行动。例如一个公司的每股合理价值是10元,但现在交易股价只有3元,即使大股东以相对市价溢价的价格(例如4元)去私有化也是有利可图的。
对于公众股东来说,如果持有的是一个低估的公司的股票而私有化的价格还是大幅低于公司的合理价值的时候,其实不应该支持大股东的私有化提议,虽然私有化成功可能会得到短期的利润(从3元到4元),但却失去了将来公司价格回归价值的大部分收益(从4元到10元)。
因此,尽管此次要约的价格每股现金2港元,于新世界百货中国近期的股价而言,也是相对较高的价格,但小股东依然感觉利益受损。“在小股东看来,提出私有化建议的背后可能是大股东和管理层不愿意和公众小股东分享未来公司的价值,赢的是郑志刚,输的是小股东。”上述人士表示。
一位新世界百货小股东计算指出,当年上市价每股5.8港元,以此计算的经调整每股有形资产淨值是1.82港元,即相当于3.19倍的市帐率,而今天私有化的估值仅有0.766倍当年每股5.8元上市,即使扣除期间派发合共每股1.353元的股息,如果以2元成功私有化的话,就算不计入资金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大股东也赚了小股东每股2.447元。
而由于收购价已限定不多于2元,新世界强调没有提价的打算,而小股东又不接受这要约的话,只能是两败俱伤。
这显然并不是新世界发展愿意看见的。因此,新世界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将自2017年7月25日起,按每股不超过2.00港元的价格,于市场购买合共不超过45,500,000股新世界百货中国股份,占要约股份约9.7%;其全部发行股份的2.7%。总代价约9100万港元,合计人民币约7868万元。
据此,新世界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将完成收购4.67亿股要约股份的82%。这与满足收购街货90%的私有化条件,距离明显拉近,新世界发展只需再额外取得4542.5万股新百货股东接受收购,私有化计划便大功告成。
至于接下来新世界发展是否会增购,新世界发展发言人表示,不会就增购新百货方面作出评论,他们并无补充,以公告内容作准。
业内人士看来,公开作出公告去进行增购者,情况较为罕见,新世界此举,旨在加速完成私有化,以免“夜长梦多”。
新世界百货私有化急切度从到正式发表私有化要约通函只用20天可以看出。 “他们如此之赶急,只因往年惯常是9月下旬公布全年业绩,而去年全年纯利仅4500万元,而今年财政年度仅上半年已有约9300万元的纯利,如果全年没有再出现一次性的减值亏损或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的话,则全年纯利远超上年是肯定的,而且按过往的做法,应于8月下旬公布盈喜;而一旦盈喜公布之时私有化要约仍未完成的话,则要约期必需延长至公布全年业绩后,并且需再发表更新的私有化通函,让独立股东考虑是否接受要约,这样拖下去的话,随时要拖到10月、甚至11月,私有化才会有最终的结果,故私有化完成的时间表必定是8月下旬或之前。”知情人士透露,新世界方面应该已经部署完备,新世界百货私有化基本落定。
(来源:中房报记者 李克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