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重点,努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区。基本建成运河商圈,打造以运河为轴线辐射周边的高水平服务业集聚区。五年建成500万平方米以上服务业发展用房,培育100家重点商贸零售企业,着力打造一批高端总部楼宇,力争创建运河旅游4A级景区,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打响“创意拱墅”和“美食拱墅、购物之区”品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骨干企业。坚持大项目带动,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银泰都市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入使用。统筹撤村建居经合社10%留用地资源。做强开放型经济,五年招引纳税千万元企业50家。建设创新型城区,构建要素完备、配置高效、网络互动、开放合作、融入全球的自主创新体系。
二是以加快城市现代化为重点,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区。
大力推进建设秀美拱墅新三年行动计划,运河新城“一带双心六片区”实体空间架构基本成型,桃源新区初步建成,田园新区精彩亮相。全面完成长乐片区综合改造,基本完成祥符、上塘、康桥东片城中村改造。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高端科技产业园,基本完成运河商务区等八大综合体建设。大气总体环境达到主城区同级水平,全面完成河道整治任务。科学规划建设停车场库,基本形成快捷通畅的路网格局。加快十大精品公园建设,五年新增绿地160万平方米。强化拆迁、土地出让、安置房建设三大基础性工作,全力抓好拆迁安置房建设,确保完成安置房开竣工和回迁目标任务,着力解决超期安置问题。构建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管理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三是以运河申遗为重点,努力建设运河文化名区。把握运河申遗契机,大力推进运河综保工程向北延伸,基本完成运河拱墅段保护整治任务。挖掘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恢复、保护、重建一批运河沿线老景点、老房子,更好地展现千年古运河的历史风貌。打造运河学习长廊,建设杭州运河文化带。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区图书馆新馆等群众性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打响运河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品牌,重视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人,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打造学习型城区,建立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