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直在想:专业的生鲜超市是否可行?因为我觉得全品项的生鲜超市有一定发展空间,即便是在已有超市存在的住宅区或者商住混合区。
个人认为,一个专业的生鲜店,可以包含蔬菜、水果、主食、水产(含观赏鱼类)、肉类、面包、糕点、熟食、腊肉、散粮、散蛋、散干货、日配等;还可以将油、盐、酱、醋等单划一个调料区,与散装调料并列陈列;至于非食品的锅、碗、瓢、勺等厨具类,可直接关联陈列或者也单划一个区;其他商品一律不卖,只为突出生鲜的专业性,以区别于传统超市,不过这样就有点像自由市场了。
专业生鲜超市也存在自营与联营的问题。既然生鲜的核心竞争力是蔬菜水果和肉类,那干脆自营,以此提高竞争力;捎带把散干货做上,赚点毛利,有余力再向其他品项发展,前期干脆联营吃扣点。(peter-xu)
具体要看商圈环境
开什么类型的店,首先要认真分析商圈市场需求,比如哪些业态已经饱和,哪些需求或业态还存在市场空档。然后做投资收益分析,之后才能确定是否开该种业态的店。
专业生鲜超市其实也就是我们业内常说净菜型超市,这种业态的超市一般仅适合在社区或新兴城区,顾客中最好是年青人较多,且传统意义的菜市场偏离较远才有可能成功。(零售商业先锋)
最好开连锁生鲜小超市
做个逆向思维:菜市场都能养活那么多人,为什么开专业生鲜超市就不行呢?
但是,如果做生鲜大卖场,鄙人觉得风险太大,最好开连锁生鲜小超市。因为:
1.由于品项太多,任何一个单品都无法做到规模经济。
2.面临着综超以及菜市场的残酷竞争。菜市场有强大的灵活性,综超可以用其他部门的毛利与你血拼。现在,这些竞争对手太密集了。
3.地租、管理费用、损耗将很快拖垮你。
4.自营与联营相结合,等于是菜市场出租摊位,外加自己在菜市场中自营水果和肉类。如果要与菜市场有不同,那应该体现在管理上,但是,你有这样的强势地位吗?
因此,专业大卖场是一个20年前有前途的行业(政府提倡菜篮子工程,北京人强烈想吃萝卜白菜之外的东西时)。或者,在目前状态还是20年前态势的地方,比如在新建城区开,但客源要详细考察。东方人喜欢就近买菜。地租要是便宜,可以大大地开。做到一定程度,新区后来的大卖场都有可能让你去承包他的生鲜处。
但是,连锁生鲜小超市则大有可为,现在就已经有很多正在扩张的了。也可以去日本等地考察。(水润润的黑脸)
给足现场管理人员发挥空间
做生鲜超市,我个人认为是可行的,我现在的公司就是以生鲜为主要利润部门,但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胜算的百分比才会高:
1.老板的支持力度有多少,能不能够有信心来做出持久性投入?
2.所有的商品自采,不可要厂商配送,当然不包括一些带有一定特色、品牌效果的商品。
3.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因为生鲜商品的价格、质量是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最大的弱点。采购就好比一个在输血的医生,商品就好比血液,没有合格的血液,现场人员就算有再大的本领也做不出理想成绩。职业道德更是重要,老板在监督的同时也要给予绝对信任,来保持人员的稳定性。
4.连锁经营的配送是否及时。配送成本要由采购部来控制,并算入每天的商品成本,这样更有利于公司利润的控管。也就是说,成本是采购来控制调整,销售毛利及价格策略的权限一定要由现场管理人员来定,只有这样,现场人员才能跟据市场需要随时调整营销策略。
5.商圈是否饱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更要一清二楚。
6.现场管理(下单、库存、周转天数、陈列、价格策略、卫生等)是否专业。
我认为做生鲜一定要给足现场管理人员的空间,让其发挥,当然前提是要有业绩、毛利。好多大型卖场用杂百的流程与生鲜一起实施,这就好比把手和足都缠住了,导致我们只能眼看着东西损坏掉,而没有一点办法。不错,站在老板的角度看,他也是想管理到位一点,但是反过来越管理越不到位,为什么?因为生鲜商品生命期短,等我们向老板请示批示回来,黄花菜都凉了。价格是生鲜的命,质量是生鲜的根,这两点缺一不可。(412923)
认真研究和执行经营策略
我在三年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我不再单纯地从现场管理、采购、商品重点等基本面去考虑它了。
首先,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只有一个:事在人为!况且生鲜商品是每个居民的必需品,就算农民也不例外。
其次,有一个常识想必大家都知道:所有的流程、店面布局、品类结构都是服务于一个中心,那就是经营策略。虽然这个词我们经常提到,但我国的企业、尤其是零售企业几乎没几家真正研究过这个问题,就算有点研究也鲜有认真执行过即定经营策略的。
经营策略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定位,单就纯生鲜超市而言,定位于中高档还是中低档?若是中低档势必面临与菜市场的竞争;定位于中高档倒是曲高和寡。另外,还面临几个问题:
是否有足够多的专业性供应商?
要知道只是卖点蔬菜、肉类等农贸市场随处可以买到的商品既不便于树立形象,对于今后的经营选择也极为不利,况且就一点蔬菜、肉类你又能高档到那儿去呢?因此要拉开产品线,水果、熟食、面包、水产、日配、油米、散装等必须当作重点品类经营,而正是所有这些品类齐全了,中高档的定位也就有空间可做了,而要完成这个系统工程,光超市一家企业肯定是扛不过来的。有必要说一句,实现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与店面大小、公司的钱多钱少没有关系,强大如沃尔玛也完成不了。
是否有一个专业性的管理人员及员工队伍?
专业性不光是商品知识、经营管理、采购或毛利控制,还要有洞察力。前瞻性的眼光会认人看到当前工作的不足和突破点。就中国零售行业的现状而言,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突破点有很多,就看你抓不抓得住了。
举个例子说吧: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年都发生,至于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天在发生了,而这些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发生在我们所说的正规超市里的,不要拿苍蝇不当回事啊,做过超市的人都知道,今天这个超市的熟食里有只苍蝇,明天那个超市里的豆腐里有根头发,是不是多了,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从科学家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只苍蝇的危害远高于三聚腈胺啊,之所以没有那么大影响,仅因为一只苍蝇不够数万人分而已。难道食品安全就真的没办法控制吗?肯定不是,仅仅只是因为大家觉得花大力气去做食品安全没有回报,而偶尔的苍蝇事件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小。
事实果真如此吗?后半句或许是的,但前半句未必!商人如果没有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只能算是商贩。良好的口碑肯定能给自己带来财源的。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与中高档的定位相匹配。当然要做好食品安全绝对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的不仅是商品的新鲜度、卫生条件、HACCP认证,还包括准入制度、商品抽检甚至顾客投诉等,所有这一切目前在国内能做好其中一两条的都能算优秀零售企业了,全部做好的目前还没有。
是否有自己核心的优势品类?蔬菜、水果、肉类、熟食、水产、面包等等,任意一项都行,若是有多项,那么恭喜你,你将会大赚一笔。
解决好了企业定位,第二步就是确定商圈类型了,有了前面的分析,确定商圈并不难,难的是自己不要给自己下套:我一定要在什么样的地方开店,绝对不能在什么样的地方开店。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而言,十字路口也好、农贸市场旁边也行,只要顾客群符合自己的定位就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与其回避不如积极应对,况且所有的企业都是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 最后,所有的设想都要付诸在行动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流程、完善商品结构、灵活的促销方法和手段,盈利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酒道醇颐)
首先要解决的两大难题 我上司以前跟我讲,她跟一个小贩聊天,讲周转、毛利等,那小贩根本不懂。他就一句话:“反正钱每天会多出来!”这正是对很多所谓的“职业经理人”极大的讽刺!为什么有实力、有技术、有人才、有理念的大型组织反而干不过单兵作战的小贩?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也就是首先要解决的两大难题: 其一是顾客除了需要优质商品和实惠价格外,还需要其他的东西,而且很重要!具体可参考“4C”理论(需求、成本、便利和沟通)。需要注意的是,成本里面又包含了四个要点,即精力、体力、时间和金钱,也就是消费者购物所花的总成本。 其二是组织内部管理问题。生鲜本身的风险系数很高,基本上不敢冒一定风险的话,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生鲜的经营人员能否得到组织决策者的绝对信任,而组织决策者是否了解生鲜的风险所在,愿不愿意与他们选择的的管理者共担风险——这两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后面的所有工作终究会变成零。 制度的建立很重要,但不能认为建立了好的制度,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经营状态。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经营者的选择比建立制度重要得多。其实任何一个组织都一样,虽然有制度,但因选择的管理人员不同,是否能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把组织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也不尽然。当然,管理人员也需要有判断哪些制度会影响组织实力发挥的能力,毕竟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Nile)
不能主导市场但可与之共存 近日有位做IT的朋友与我聊起,在几年后,中国是否会由生鲜专卖店主导市场?我认为生鲜专卖店不能主导市场,不过可以与不同卖场共存。
生鲜专卖店在国内现有的大多是像双汇的冷鲜肉连锁店或水果店连锁,但相对都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在国外,在大卖场子附近都可见到非常精致的精肉、蔬菜、水果的专卖店,店小但精致,也能吸引不少消费者,当然这与消费习惯与消费水平有关。 生鲜专卖店的优势:
1.装修精致、清洁卫生,适合中、高端消费者。
2.供应链简单,容易整合。
3.坪效高,人资费用有效降低。
4.投资小、容易扩展。
5.税务处理相对比较容易。
生鲜专卖店的劣势:
1.不能满足顾客一次性购物需求。
2.配送费用相对增加。
3.库存周转要求高。
4.优秀管理人员不易培养。
5.现有国情下,上游供应链对质量没有标准,容易影响采购品质。
那么,生鲜专卖店在国内是否能真正成功?我看是必然的,不过就现有中国国情而言,推广的速度会相对较慢。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国内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现有专卖店的价格没有明显优势,没有优势的原因还在于采购资源的整合。
2.质量。部分大公司专卖店所售商品的质量不错但价格太高,大多专卖店质量无法保障,特别是连锁专卖店开到一定数量后。
3.位置。客流量大的步行街很少见到专卖店,大多开在农贸市场附近。
4.装修。较多专卖店装修简单,没有美感。
5.品牌。连而不锁,单打独斗的多,没有有效形成连锁效应。
6.没有真正具有代替农贸市场功能的生鲜专业超市出现。(另眼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