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wangpeng

积分:112    金币:0
  |   只看他 21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大家好,我这个新人先向大家问个好。我觉得和台湾人比较难沟通,他们不太愿意把权利交给下面主管,基本上许多单据都要他们签核才能生效,这很就人为地造成办事效率低,企业反映速度慢的结果(个人意见)。

行者

积分:137    金币:0
  |   只看他 22楼
我所知道的好又多——一个老员工的自白
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分享一下我在好又多的经历。
这是一篇纯回忆的文字,他的作者也经不在这个行业了,只是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去谈论他所熟知的在好又多的日子。成也罢,败也好,由得你们去评说,我只忠实于自己的回忆——

行者

积分:137    金币:0
  |   只看他 23楼
RE:我所知道的好又多——一个老员工的自白 之初出江湖
管中窥豹,见其一斑;盲人摸象,各执一词;我只是试图不带个人感情色彩,还原那些曾经的记忆罢了!
我是好又多第一批员工。
确切地说好又多第一次招聘是在1996年的年底,当时在四川日报上刊登招聘启事,招收大约50名左右的“储备干部”,要求大约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获准面试的人被通知到都江堰(离成都大约40公里的一个小城,因都江堰和青城山而得名)面试,后来得知那里有诚达集团(好又多母公司)的一个鞋厂。一批平均年龄23岁的年轻人在那里接受了集中的笔试和单独的面试。笔试的题目很奇怪,似乎是一些纯智力测试的题目,多年后才知道那是一种由一个英国人发明的智商和综合行为能力测试题。笔试后的面试给了很多内地长大的孩子第一次与台湾同胞交谈的经历。主持面试的一个台湾人神情严肃,不苟言笑,是当时很多面试者心情紧张的主要因素。后来得知此人姓林,目前已是好又多举足轻重的一个角色。
1997年春节前这次面试的成功者陆续收到了录取信,信中注明了他们的待遇水平——800至1000元不等,这也成为了这些年轻人背井离乡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年轻人当时大都是在国营企业里无拿着300元左右的薪水无所事事,当然若干年后这些人中有的已经身家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当他们谈到当年这些往事时可以一笑了之,但是当年的1000元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了。
1997年的春节过后,这些年轻人陆续来到了广州东郊一个叫做棠下的地方,这个已经城市化的村子成为了好又多的发祥地。当时被录取的人手中都有一份关于好又多的宣传彩页,A4幅面对开双面胶印的彩页上有一幅效果图:宽敞的大道旁一栋,确切应该说是一片宏伟的建筑群,四方布置,上下两层,象这些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记忆中熟悉的学校礼堂,当然少不了熙攘的购物人流,最难忘的是建筑物西边居然有一条碧波荡漾河流,河上白帆影斜,颇有几分都市田园的闲逸景致。后来的实际景象确是让人啼笑皆非,那条叫做“棠下涌”的臭水沟真有船舸争流的景象——每年端午节,村民会将水在沟中放满竞赛龙舟。而图画中气势恢宏的商场在当时却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当这帮年轻人被告之5个月以后,这片土地就将建设成为图片中的商场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相信。
来到广州的当晚,这些初次来南方的年轻人还没来得及适应炎热而潮湿的气候的时候,他们被送上几辆微型面包车,穿城而过,被拉到了城市西北面一个叫做“万客隆“的一个商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晚横穿广州市的行程中,看到了一座高耸云天,宏伟无比的大厦。领队的同事无不自豪地介绍说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大厦“中天广场“(现名中信广场,全国第三高建筑)。多年后当我座在中信广场的写字楼里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俯瞰往来的车辆行人时,经常回想起那个夜晚,心中象一把吉他被反复拨弄,在弹着一支老歌。
目前江河日下正准备改旗易帜的正大万客隆在当时确实是零售界的一支异军,且不说会员制大包装的量贩经营是中国零售业全新的一种业态(尽管这种业态现在被证明是不怎么成功或说是不怎么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单其开业当天过1000万的销售量(没记错的话)就足以刺激当时所有零售业者的眼球。后来我分析是否有可能就是在看到当时万客隆如此火爆的生意后才坚定了好又多老板余曰江投资的信心。要知道其实好又多这个品牌并非泊来品,而是全新的一个品牌,而且余先生所经营的诚达集团也是以生产出口鞋为主,余固然是一个鞋业制造的经营好手(那几家鞋厂上万人,真才叫大!),但也没有经营零售业的任何背景和经验。另外一个说法是好又多的投资方有几间著名的国际金融机构,零售生意可以吸收大量资金进行资本运作,云云。

在万客隆高大的货架丛林间,好又多的新员工们对自己今后一段时间将要从事的工作有了最初步的认识。他们对所见到的一切都感觉新奇,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激情。当晚有很多人贪便宜买了许多大包装的生活用品,象洗衣粉、香皂之类的,卖单后才发现自己一时半会绝对用不完,就找同来的伙伴分摊。他们之间的友谊在此时开始了建立,虽然此后的数年时间大家分分合合,或相互提携,或兄弟相间,相识于商场,相忘于商场——

题外话之一:好又多与万客隆
言及好又多则不能不提万客隆,现时商界中人自觉不自觉爱提门派渊源。其实愚以为1997年的好记同万记才是上演的一场同门兄弟德比之战。
好又多发展之初的确是以“量贩“为特色的大型会员店,当时的一干台籍骨干多为台湾万客隆人马,时任副总的林某曾是台湾万客隆商品处处长,据说广州正大万客隆的员工培训都是林某所负责;店长徐某也出身台湾万客隆,此人曾服役于国军海军陆战队,体格强壮,性格坚毅,杀伐果断,颇有几分将才。
好记在开业前曾经进行过大量的会员卡发放工作,耗用人力物力巨大,最早期的营运干部都曾经从事过这项“艰苦”的工作,这是后话。当年的市场掉调查工作也多以万记为目标,很长一段时间内,好记营运人员对万记商品的店面陈列和价格的熟悉程度竟然有甚于万记人员本身。其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好记资讯部一员工将可会员及价格资料打包卖给万记,价钱倒是卖了个好价钱,但最终被捉了赃,判了几年劳改。好记棠下“旗舰店“开业后也严格按照会员量贩店的模式运作了数年之久。后来随着台湾家乐福人员的加入,万客隆系的谢幕,店铺营运策略发生改变,据我所知以后再也没有棠下店类似的量贩店,而改为家乐福模式的综合超市了,这其实也体现了中国零售业态发展的一个过程。现在看来,当时的余老板开店也是以摸索为主,一边干一边看,风向不对马上就跑,只不过跑得快当了元帅。

题外话之二:好又多第一批员工的去向问题

在路上,我说我们一直在路上。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直试图回忆起那些记忆中久违的面孔,并把他们拼凑成一幅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定义:1997-1998年之间在好又多广州工作的基层干部,他们主要有几个来源:一是刚才提到从四川招聘来的储备干部,共两批,50人左右;二是同时期从广西招聘来的储备干部,20人左右;三是1997年5月从江西南昌来的一帮实习学生,年龄在16—18岁,20人左右;四是原诚达鞋厂的管理干部和广州本地招聘的部分采购人员,人数不详;
去向一:1997年7、8月间,部分基层干部(课长)及员工跳槽至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目前最高职务是沃尔玛东北某店至吴姓副总;
去向二:1998/99部分老员工离开好记,投身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各类卖场,当年的情况是只要有商场招聘,几乎都找得到好又多的离职员工;较多的有:广州岛内价、中商百汇(鬼子的合资企业,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夭折的广州世都百货,其他中小卖场不胜枚举;
去向三:有的采购明白了商业零售个中奥妙,做完甲方做乙方,当起了供应商,其中不乏赚得盆满钵满的成功人士;
去向四:台湾干部也保持了一定的更新率,他们的足迹遍及神州大地,从西南贵阳的大昌隆到中南腹地的长沙家润多,杭州乐购、苏州MONEY FULL. 最集中的还是上海滩十里洋场。
去向五:看破红尘金盆洗手另起炉灶的大有人在。
去向六:留校任教。走的走,留下的就发达啦!据说最近有做了店长的————

胡兵

积分:61    金币:0
  |   只看他 24楼
RE: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我每年要给好又多奉献至少六千大元。。。。。。
每一次节假日的促销和特价,
均让我的钱包损失惨重,唉!

徐小飞

积分:129    金币:0
  |   只看他 25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好又多结算程序过于死板!
扣费用没个谱。
签好了的促销协议就是可以随便更改!

 ”谦卑是我们的文化“?!这句话听起来怎么象狼外婆说的:)

nuonuo

积分:81    金币:0
  |   只看他 26楼
RE: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好又多天津的经营并不是很好呀,原因何在?

叶子

积分:73    金币:0
  |   只看他 27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分享一下我在好又多的经历。这是一篇纯回忆的文字,他的作者也经不在这个行业了,只是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去谈论他所熟知的在好又多的日子。成也罢,败也好,由得你们去评说,我只忠实于自己的回忆—— ”

我觉得你是一个很客观的人,以平静而又夹杂着几分当初青春斗志的口吻谈论那段日子。如果离开的人一味的讲这个企业的坏话,我不赞同,但你拿捏得算很准确,不只是旁观者,而且让我们看到那时一群对于自己和企业未来充满激情和信心的青年。
我在好又多两年,这是快迅扩张的两年,内部专业的分工更多了,外部行业竞争也大了。只要做好自己,不管是否一直在这个行业,总不会错!

暴丙臣

积分:4253    金币:180
  |   只看他 28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好又多好象没有来比方的郑州开店,这里很热闹的,除了原来台湾人开的丹尼斯,后来又有北京华联、上海的联华、普尔斯玛特、易初莲化要进来了,家了福也要来、天津的家世界也要来。郑州的商战是否还要打,好又多为什么不来趟一下混水。我在台湾人的公司做了10年还多,台湾人是很吝啬的,因为他们也是苦出身吗,不要要求太高。

zhbht

积分:46    金币:0
  |   只看他 29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听说第六事业部的采购同仁与供货伙伴在场外友好合作,双方收获甚丰啊!

大侠

积分:100    金币:5
  |   只看他 30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我是2002年进好又多的,光我的领导就换了十几个,太乱了,没有一个稳定的领导班子,就相当与一个定时炸弹,随时会爆!但放心等爆了,炸不到我们。

zoucj

积分:88    金币:0
  |   只看他 31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我们处长就是那一批储干中的一员,而我是好又多的第四期储干,我们面视笔试也是一样的。现在在卖场实习,不管怎么说好又多还是有一点自己的特色的,但压力是蛮大的

Harry

积分:175    金币:0
  |   只看他 32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终于下定决心。我从好又多离职了。

刘钢

积分:62    金币:0
  |   只看他 33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我是99年在好又多工作,一年后离开了好又多.是的好又多工作确实有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是你们为什么还在那里工作呢?如果有本事的话你们大可以离开好又多不要待在那里吗!拿人家的工资就是来干活的吗!我是做理货员的不好意思!

树——树一样的男人

积分:460    金币:0
  |   只看他 34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离开好又多往往是迫不得已,不是什么钱不钱的问题,哪里都可以赚钱阿

古城

积分:88    金币:0
  |   只看他 35楼
SARS====中国的 9.11谁干的?美国?日本?



SARS====中国的 9.11谁干的?美国?日本?

gs188 2003-04-20 20:47:01

WHO的专家在结束中国之行后明确肯定,在华所发现的SARS绝对不是可以在自然界及
人畜身上或所能发现的病毒,而是人工合成的。俄国生化武器专家几天前就指出,
前苏联的研究可以证明许多SARS患者的病症和死者的状态几乎与感染某种美军生化
武器的症状完全吻合。美国也应当有SARS解毒药品。

根据公开的记录,迄今为止美日两国没有因SARS死一人,正是因为美国有SARS的解
毒药品。请大家拭目以待,美日将在近期之内宣布其科学家找到SARS的病原体,并
制出治疗SARS的药品。这一消息将充分证明美国是研发制造SARS病毒的元凶。

有人也许会问美国为何对中国使坏?很简单:伊战结束,布什急需使严重失血的美
国经济迅速在短时间内复苏,借此赢得2004年大选连任。而中国连续几年在吸引国
际金融资本上对美国造成严重威胁,而中国对国际游资的磁吸效应毫无衰减的迹
象。严重流行病对投资者信心的杀伤力是无比迅速而异常有效的。因此,美日两国
利用病毒对中国下毒招,然后通过唯恐中国不乱的西方记者的大肆渲染来达到目
的,以利国际游资流向美国,来支持疲软的美元。

据了解,在广东的一些合资的化学和制药工厂一直在为美国和日本公司生产出口到
中国的化学试剂和药品。就象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华的工厂用进口的浓缩液生产罐
装可乐一样,美国公司往往将浓缩化学品和疫苗送到中国工厂。美国完全可能将微
量超强力的SARS病毒与其它无害的浓缩化学品和疫苗一同合法运到广东后加以扩
散。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院士卡雷辛柯夫前天指出,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生化武器,极可能
是从实验室制造出来的,由于非典型肺炎病毒是麻疹病毒与流行腮腺炎两种病毒的
混合种,这种混合病毒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才可能做得出来,在天然环境中根本不
可能产生,所以他认定非典型肺炎是从实验室制造出来的一种生化武器。

对于SARS是一种生化武器台湾和美国极有可能早已知情!这并不是一种臆测,目前至
少有以下证据可以证明之: 1。最早对SARS大肆宣扬和恶意炒做的是根本无人死于
SARS的美国和台湾。这显然是一种贼喊捉贼的伎俩。因为做贼心虚,,所以声音才喊
得特别大。尤其是早早地就抛出一篇似乎早已准备好的的评论。里面未卜先知地提
到了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神秘的病毒,并且轻率地断言,病源地是中国广东。稍有传染
病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最早发病地并不一定是病源地。例如爱滋病最早出现在美国,
但其病源地却是在非洲。这种不负责任的轻率断言,显然是一种转移视线的栽赃伎
俩。

2。在评论抛出后仅仅一到两天的时间美国就居然找到了病原体。美国在生化研究方
面可能比中国先进,但诡异的是如果真的象外国评论里所指责,中国封锁消息,不与
国际合作,美国又是怎样取得病源标本的呢?要知道人口众多的美国连一个因得SARS
死亡的病人都没有,而且发病的只有几个疑为患SARS的病人。显然在病源样本不充分
的情况下,美国能取得这样快而且准确的进展是无法解释的事情。

3。最奇怪的一点是美国和台湾的0死亡率。按照台湾的卫生状况和人员流动情况,台
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绝对应该高于新加坡和加拿大。美国目前有100多病例,就算美
国护理条件比香港好,在治疗药物目前还根本“不存在”(注:美台可能存在!)的情况
下,按照4%5%的SARS死亡率,一个都不死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唯一的解释就是
台湾和美国可能早就备有密而不宣的“解药”(之所以称为“解药”,是因为毒是制毒人
造出来的,制毒人为防自己中毒,当然得备“解药”,这样才能“安全投毒”)。

4。台湾对待SARS的态度也很奇怪。台湾的气候和卫生环境一直是各种传染病比较容
易爆发流行的地方,象最近比较出名的就有口蹄疫、出血热、?病毒等等,虽然台湾
每次也都是用同样的手段栽赃给大陆,但是每次都因为怕影响商业和旅游业,台湾当
局每次也都是采用封锁消息,隐瞒数据的伎俩进行“消音处理”。但是这次却一反常
态,在只有一两个病历而且无一人死亡的情况,就大肆宣扬, 向WHO告状,吕秀莲还
贼喊捉贼,向外暗示SARS是大陆秘密研制的生化武器外泻。这样做的结果是台湾被
列在了SARS的疫区,但是台湾当局却似乎并不在乎。

5。香港的发病也具有遭受生物武器攻击的特征,病源地集中在一两个建筑物里,而且
初期传染性非常强,几乎住在附近的人无一幸免。而到了后期传染性就逐渐减弱。广
东在初期的时候也是这样,据说最初发病的人,传染性特别强,而且全部死亡,到了后
期就逐渐减弱,死亡率也迅速降低。这显然是有人在某个建筑物里投毒的结果,初期
病毒体非常集中,所以危害就大得多,到了后期,由于病毒体密度的减少,危害也就迅
速降低。

6。从这次SARS事件的爆发时间和结果及影响也可以看出谁是元凶。SARS爆发的时间
恰好在美国要发动侵伊战争之前,这样一来既可以打击中国的经济,防止国际投资因
为战争向中国流动,又可以转移中国注意力,防止在美国侵伊战事不利的时候中国趁
机拿下台湾。台湾又可以借这个机会取消刚刚开始的两岸三通,打击进军大陆的台商
的信心,还可以借机抹黑大陆,向WHO告状以求浑水摸鱼加入WHO。还可以打击香港经
济,离间香港和大陆的关系。总之无论怎么推演,都是对大陆不利,对台湾和美国有
利。而且选择生物攻击可以不留痕迹,中国很难查出证据,只能吃哑吧亏。但是要想
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台湾和美国表演得太过分了,反而画蛇添足, 漏出了马脚。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初步认定是美国提供了生物武器给台湾,然后由台湾特工先后
在广东、香港、北京等中国各大城市投毒。中国一直讲究后发制人,相信现在正在收集证据,一旦证据确凿,台独们的末日就要到了.


tmd

积分:186    金币:1
  |   只看他 36楼
RE:
胡子:
你少胡吹了!我做大卖场几年了,你看看你离谱的数据吧:客流8000万,销售额80亿-----好又多的客单价能平均到100元?!
你有没有卖场销售经验?

zoucj

积分:88    金币:0
  |   只看他 37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客流8000万,销售额80亿-----好又多的客单价能平均到100元?!
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在某一特定日期

水鬼

积分:110    金币:0
  |   只看他 38楼
RE: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日本式的管理,这是没错,因为不管你死活,加班从来不给加班费的,如果你写了加班申请单给主管签了,或许以后还可以调休,否则,等着累死你!!!哈哈。。。

美国式的福利,TMD,别说了,都羞死你!!!

中国式的情怀,到底是什么情怀,不懂!!!

一句话:做商人都是奸诈的!台湾佬是出了名的既咸湿又吝啬!!!

水鬼

积分:110    金币:0
  |   只看他 39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今天晚上在广州的天利店买点苹果,前面有一位先生结帐时被告知他所购买的啤酒是 ¥3.5/瓶,就纳闷了,卖场的POP写着是 ¥2.1/瓶 的,那位先生的脾气还是比较好(注:估计已经是习惯了 TM 的做法了!),没有争论,只是少要了一瓶,我在后面无奈的苦笑,他告诉我:好又多是最奸的了,经常这样欺骗消费者,百佳从来就不会这样。

哈哈,我还能说什么呢。群众的眼睛是贼亮贼亮的,呵呵。。。

从丛

积分:98    金币:0
  |   只看他 40楼
RE:谈谈好又多量贩吧,也许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
那个叫行者的同学,你的回忆又让我想起了97年在棠下的那些热火朝天的日子,一转眼就过了好几年,而当初好又多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员们如今大都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中坚分子.仅管现在外界对好又多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想是她带领我们走进了零售业,是她带给了我们最初成长的喜悦,永远怀念好又多最初的那种企业文化.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