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九阳老板王旭宁的成功之路(二)

萧遥风

积分:2016    金币:0
  |   只看他 楼主
九阳真经

船小好调头,小企业的一个决策失误,可以从头再来,而大企业的决策失误可能就会使这个企业走上绝路。所以企业大了未必是件好事,中国人没哪个不知道“树大招风”,可也没哪个企业不想往大做的。
“民营企业成也老板,败也老板。”九阳是王旭宁带领一帮弟兄白手起家干出来的民营企业,而王本人却是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下海的那一类。随着企业的发展,他觉察到束缚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大敌就是创业者“家长制”做派太重,导致感性决策,企业盲目扩张。王旭宁说:“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选择朋友、同学,甚至亲戚加盟,主要是考虑容易沟通,对企业目标的认同高度一致且能够迅速决策并付诸实施。企业做大之后,主要负责人不应再是一个孤独的经营者,具体的工作应交执行层去完成,这就是决策与执行分离。现在九阳其实不是家族企业,也不允许家属参与公司的决策,甚至来公司也是不被允许的。2002年初九阳已成功地实现了董事会与经营层的分离,这是九阳的幸运。”
王旭宁不仅意识到自己“说话太多会影响总裁的工作”,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决策前移”的概念,以避免总裁或经理们又重蹈自己的覆辙。“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里的任何一位员工,谁了解市场,谁就有发言权和决策权,谁就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不必层层汇报,贻误战机。”王旭宁认为对员工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只有放手让他们去干,才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企业才会有活力。聪明的王旭宁知道,其实这种“决策前移”是属于激励范畴的—让员工拥有部分决策权并承担起相关的责任,可以消除“我们”与“他们”的距离感,借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不知道王旭宁研究过道学没有,反正他对“大道无为”的领会是深入到了骨髓。
也许是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的号召力太大,一转眼,似乎所有中国的企业都插上了一杆杆“以人为本”的大旗。其实企业文化并非是大企业的专利,正在做强做大的九阳是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九阳真经”的。
“九阳的成功是靠人才聚积而成的。我们最早的创业团队都是山东人,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更加体会到人才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现在又在北京、深圳等地开始招人。”据记者了解刚从深圳招的人中,有两人不到三个月就被提为区片经理和总工助理。谈及此,王旭宁深有感触地说:“其实人性化和制度化是矛盾对立的两极,你侧重某一方,另一方就会被悬空。这些年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在保证人性化的基础上,推行规范化和制度化。”他说九阳企业的价值观是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对员工、消费者、合作者与社会负责任,同时倡导每一位员工都要做有责任感的人。
记者非常欣赏王旭宁那句“你主张什么,就要有制度去支持它”。在九阳,谁有能力谁就上,只要你有能力,总裁以下的位子你可毛遂自荐;九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在这方面不仅是董事长以身作则去上海中欧读MBA,也安排他的手下(九阳的中、高层)分别在人大和山大参加MBA学习。九阳拒绝不正之风,谁“犯规”就制裁谁,因此每年总裁办都会收到一大批被交上来的礼品和回扣款;九阳提倡集思广益,鼓励提合理化建议,不但每件建议会有答复,而且谁的点子好、被采用了,每年还会有奖金;九阳倡导员工间团结、互助的大家庭理念,所以九阳的员工就幸福得很:吃饭不要钱,冬夏有空调,洗澡有太阳能。对于常年在外公干没时间谈恋爱的光棍们,九阳还创造性地专门设立了“红娘奖”,以奖励那些为他们婚事忙活着的“月老”;另外九阳还有一支免费钟点工的志愿者组合——“家庭服务队”,随时机动地为那些出差后家里没有壮劳力的员工家属去干活……
把企业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你还能说王旭宁简单吗?
王旭宁手记:
董事长的尴尬

篮球是我长期钟爱的体育活动,篮球带给我无数的快乐与收获,但是在与九阳同事们的篮球活动中,快乐少了,尴尬多了。
在众多的体育活动中,我惟独对篮球情有独衷,因为打篮球不仅能增强体魄、提高技能,更因为篮球是对抗性的集体活动。在激烈的比赛中,能体验出竞争与对抗,还能体验到团队的配合与协作。一支好的球队,依赖于每个队员的个人能力,如体力、身高与技术等,还依赖于整个球队的熟练配合,这二者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什么临时拼凑的明星队往往打不过一只普通的职业队的原因。在球场上,打独球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一个能分享队友的得分、能分享配合乐趣的人,才是受欢迎的人,而这样的人,在工作中也往往是成功的;同样,在球场上,不动脑子的队员也是不受欢迎的,而默契的配合会带来灵感、激情和友谊……这就是我对篮球的理解。从中学时代开始,篮球伴我度过艰苦的高考、四年的大学寒窗,还有创业初期的艰辛。
然而,在与九阳同事们的篮球活动中,情况逐渐变了,依然是激烈的拼抢,但对我的防守弱了,该防的不防了,该抢的不抢了;对我的传球多了,无论我的位置是否有利,甚至裁判也给予了特别的“关照”……我困惑了,为什么?难道这就是对董事长的特别尊重?是董事长高高在上,你惟恐惹着他?是九阳人的企业文化蜕变了?
什么原因?我在反省,我想参与的人比我清楚,也不是仅仅我一个人得到这种照顾,也不仅仅是篮球……我不知道,但我希望大家把我当作一个普通的队员,一起拼、一起抢,一起投入地去比赛。我追求赢球,但可以承受盖帽,可以承受输球,惟独承受不了特别的“照顾”。
我希望没有尴尬,只有快乐。
记者随笔:
发现是一个过程

习惯了有针对性地报道一些大企业家,也习惯了大企业那种程序化的采访过程,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去一家生产小家电的九阳去转一转。
认识九阳还是在结识九阳的“智囊”林峰先生之后。这位不是山东人却有着一副山东人体格的年轻人朴实厚道、为人真诚,个性上的原因使我们没有像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的那样很快结识而又很快陌路。与他在一起,听得最多的是他向你讲述公司如何如何、九阳又如何如何。朋友式的交谈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我很快就被他感染了。这也许正是他的高明所在了。
那次去济南开会,间隙给他打电话告诉一声,他说一会儿酒店门口见。没想到这个没有驾照的小子竟然把他们的董事长拉来做司机。
坐董事长开的车还是平生第一回。这倒不是因为这位董事长的车有多好,那只是一辆街面上很常见的帕萨特。接过名片知道他叫王旭宁。
对面的王旭宁朴素、随和,甚至显得有些不善言谈。客气话很快被说完了,话题自然转到了自己的故事上。过去的事往往是人最喜欢讲的,慢慢地我钻进了他的往事。
这位出生于胶东苹果之乡—栖霞的汉子与他创建的九阳还真的不简单!记者的天性搅得我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我径直去了他的公司。那是临街的一个小院,拥挤的五层楼里还有一家与九阳毫不相干的药业公司。在九阳一位漂亮小姐的带领下,我走进一间办公室。尽管我已经看到了门上挂的牌子,但仍然不敢相信这间不足十平方米,摆着几张普通得似一般业务员办公桌的小屋,就是堂堂一个在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大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
一刹那,我似乎才真正发现了什么东西。
王旭宁与他的“九阳真经”
本刊记者/郑 为
“我只是碰到了一个好时代,逮住了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就成功了。现在企业大了,而我过去那种草莽式的创业经验显然已不能适应越来越规范、成熟、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所以我得赶紧去充电,去提高自己。”
——王旭宁
初见王旭宁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轻。而得知这位三十出头的董事长,在一年以前就带领着他的创业团队从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完全退出,就更令记者刮目相看了。
“我们的创业团队都是很普通的人,虽然过去的分工使得各自的特长相加起来比较强大,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能力上的不足—作为老板站在管理岗位上的负面作用也就反映出来了。我们退下来干什么呢? 就是学习,读MBA,去提高自己,把这些年做企业的实践经验与前人对市场经济的理论串起来,去追求一个更大的发展—为自己,也包括九阳,再创造一个新的升华。”
这位说自己过去跟人谈判都会脸红的董事长成功了,九阳也成功了,但他没有沾沾自喜、头脑发昏,因为在他的眼里,还有一个更大的九阳蓝图。

寂寞高手

刚到九阳,就听公司的战略总监林峰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九阳现在的问题就是还没有过失败。”乍听起来这话是牛了点,可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在中国企业界有一个挺奇怪的现象:行业里市场的培育者往往并不是最终的领先者。这好象正应了那句俗话:起得早不一定身体好。这样的教训前有做VCD的万燕,后有做加湿器的亚都。所以九阳目前至少在豆浆机领域也许能称得上一个特别的个案了。
在市场上所有大家电、小家电里,也许只有豆浆机是中国人的专利并且把它做成了一个行业。作为豆浆机的发明人,王旭宁自然最有发言权:“我从小就喜欢喝豆浆,可豆浆好喝做起来难,这就让我心里萌生了研制豆浆机的念头。当时我的实力还很弱,根本不具备搞专业化小家电的能力。有不少朋友劝我:算了吧,你能干吗?再说豆浆那玩艺现在还有人喝吗?但我却看准了它的市场前景,硬着头皮一心扑在它上面。”
王旭宁是看准了,而且他还一不小心创造出一个前景颇好的行业。也许在当年他并不完全清楚这句行话:“优秀的企业满足需求,伟大的企业创造需求。”可眼下足以让他没事偷着乐的事实是:九阳至少不会像国内那些数不清的企业一样,被市场上的价格大战、恶性竞争搅得头昏脑胀了。
九阳从1994年开始生产豆浆机,经过8年多的市场培育和惨淡经营,客观地说一直是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以2000年为例,全国豆浆机总销量在100万台左右,而九阳就占到了其中的80%。也许这就是“创造”与“满足”的区别吧!
但王旭宁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我们虽然在小家电领域走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路,幸运地创造了一个新行业而且成功了。可这里有一个背景原因:我们是冠军,并不是说我们九阳就强大得了不得了,只是九阳的豆浆机属于差异化产品,在这个领域里我们还没有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罢了,所以我们可以一心搞事业,使自己一直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但从全行业的角度上来说,我认为占80%的市场份额是不正常的,这说明竞争的力度还很不够,不利于全行业的发展。”
今年初,终于有一家重量级的企业—广东美的进入了九阳一统天下的豆浆机领域。王旭宁就像一个寂寞的武林高手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切磋武艺的对手一样兴奋:“这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说美的对我们说是一种威胁,倒不如说是一种激励。有竞争才会有发展,这只能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有利,让消费者从中受益。”不过王旭宁表示他会尊重、重视对手,不会把精力放在限制对手的竞争上,而会在追求行业良性发展的同时,做好扩大市场容量这个文章,明确保持住九阳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令记者担忧的是:竞争是需要资本支持的,面对美的那个巨无霸,九阳行吗?王旭宁淡淡一笑:“竞争不完全取决于资本,而是看谁能长期积累、资源集中。我记得一位知名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产品是在工厂所生产的东西,而品牌则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九阳豆浆机在业内第一品牌的位置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下一步我们还会在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上做文章;再者,九阳一开始就选择了制造业,它会一直走专业化的路,以最小的成本做市场。我们把企业当成一项事业对待,既能耐住寂寞,又能保持创新的热情—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就是我们和众多追随者的区别所在吧。”
从他那满有把握的表情看来,九阳似乎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曲线救国”

王旭宁说他这些年就做了两件事:“对内设计了一个好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外走了一条市场培育与产品完善相结合的营销体系。”而先卖观念后卖产品的理念就是王旭宁决胜市场的一大法宝。
1993年,才从北方交大毕业没几年就已创办公司的王旭宁,凭着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发明了集磨浆、滤浆、煮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豆浆机。豆浆机方便是方便,可人们对它的感觉却远没有今天这么认同。以前人们喝豆浆,要么是自己用石磨磨的,要么就去早市的摊上买。冷不丁地要买一台放在家里,有这个必要吗?一时间人们的认识显然跟不上。王旭宁很苦恼:“当时很多商场别说认同你的产品了,就是见也没见过豆浆机。想进去卖要费很多周折,讲解、演示,还要托人。第一批生产出来的2000台机器眼看就要砸在仓库里……”
痛苦之余的王旭宁觉悟到:新的产品需要培育新的消费观念。没有消费环境,即使产品再好也不可能做起来。只有先普及豆浆的营养知识,才能带动人们对豆浆机的消费热情。理念说起来好说,可实施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普及一种知识,这的确对初出茅庐的王旭宁和势单力薄的九阳来说,是种“曲线救国”的漫漫征程,无异于一场持久的战争。
1994年11月8日,一个只有1厘米高的通栏广告出现在《齐鲁晚报》上。这是一个标志,因为九阳就是从这1厘米开始艰难地长高的。
逝者如斯夫。若干年后的今天,翻开那本厚厚的《九阳大记事》,记者看到其中有很大篇幅都是围绕寻找“豆浆老人”、举办“大豆饮食与健康”有奖征文、开展“豆浆饮食文化周”、编辑出版《鲜豆浆营养食谱》和《中国学生营养饮食指南》等等活动展开并记载的。“那一段漫长的日子是九阳的苦日子。九阳每挣一分钱,有三分之二都用在了宣传豆浆的营养知识上,有三分之一是用在了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上。”王旭宁表情凝重地说。记者抬头间,只见这位只有32岁的董事长,眉宇中透着坚定。
创业初期,为了解决豆浆机的不粘技术,王旭宁与他的伙伴真是没日没夜地干。每次去北京查资料、卖材料,都是晚上上火车,白天去办事,夜里再赶回济南,从来不在北京过夜。回来常常没座位,他就干脆把报纸铺在座位底下钻进去睡觉。而对技术无比痴迷的王旭宁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欣慰和满足:“把图纸上的东西变成机器并能解决问题,这对我是最大的收获,也是一种自信心的确立。”
天道酬勤。豆浆机的成功无疑是一个创造性应用的典范。王旭宁凭着自己的坚持和文化营销做活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使“一杯鲜豆浆,天天保健康”的养生观念深入人心。
九阳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陈亮不无钦佩地说:“卖产品先卖观念是王董事长文化营销神奇的一笔,他摒弃了过去卖什么吆喝什么的传统做法,匠心独特地从宣传饮食营养知识入手,使我们九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使九阳豆浆机能从众多小家电中脱颖而出。”

体育强企

人们一般会认为,体育运动与企业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虽然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不少企业参与(赞助)体育赛事,借体育赛事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现象,而企业购进或冠名某某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早已是很平常的事了。但是,真正通过体育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企业,记者碰见的就只有九阳了。
“从事体育活动对我们事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王旭宁一提到体育似乎就全没了城府,活像个来到了体育场的小伙子。他说自己中学时期就迷上了篮球,一天不去拍拍球、投投篮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即使在高三学习最紧张的时候也是。
“其实体育与做企业是相同的。体育讲对抗,也讲配合—对抗可以激励我们的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畏强手,敢于应战,去赢取胜利;配合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当然,他最在行的还是篮球,“一个篮球队里有两个人是最重要的:中锋和组织后卫。中锋是控制篮下、得分的关键;组织后卫是一个队进攻和防守的策划者,调动全队、把握场上节奏的灵魂。我在场上的位置就是组织后卫。面对激烈的对抗寻找机会,在瞬息万变的局面下作出决断,是我的长处。”
如今让王旭宁最得意的是他在九阳发现了一个好“中锋”—九阳现任总裁:许发刚。说许是好中锋,并非是许篮球打得如何了得,其实许不善篮球,他拿手的是黑白间布局谋势的围棋。王旭宁说这位“在九阳创业初期从杂牌军向正规军的转移中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许发刚还是个营销专家,“他是善于发现和弥补企业那块短板的人,对于九阳在全国160多个营销网络的建立功不可没。”也许这一切都得益于许总裁从围棋里磨练出的大局观和缜密的思维方式吧。
每个周末,九阳都会去大学包租一个体育馆,让员工自由打篮球、羽毛球和游泳。这本来是件好事,可上周却没想到让董事长受了“刺激”。事情是这样的:在篮球比赛中,就因为王董上了场,对方就不敢抢他、放他了。而最气人的是就连裁判也“特别关照”起了他,对他是睁只眼、闭只眼,简直成了“黑哨”一个!“我们尽管赢了,可对我刺激够大的。”王旭宁气呼呼地说,“体育活动是没有地位区分的。我喜欢篮球,就是喜欢它使我们能在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中进行竞技上的对抗,因为这需要勇气,也需要配合。”也许是老运动员遇到了新问题,也许这件事对董事长的确触动太大,他郁郁写下《董事长的尴尬》一文,发在《九阳风采》上,以警同仁。
“九阳绝大多数中层都有一、两项爱好,所以你看他们创造力都很强,充满了活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爱好,你会发现他没有激情,更谈不上什么效率。” 通过体育活动让九阳尝到甜头的同时,也让这位董事长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呢,“一个企业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而让企业多一些业余爱好。其实丰富的业余爱好反过来会很好地促进工作。”
九阳真经

船小好调头,小企业的一个决策失误,可以从头再来,而大企业的决策失误可能就会使这个企业走上绝路。所以企业大了未必是件好事,中国人没哪个不知道“树大招风”,可也没哪个企业不想往大做的。
“民营企业成也老板,败也老板。”九阳是王旭宁带领一帮弟兄白手起家干出来的民营企业,而王本人却是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下海的那一类。随着企业的发展,他觉察到束缚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大敌就是创业者“家长制”做派太重,导致感性决策,企业盲目扩张。王旭宁说:“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选择朋友、同学,甚至亲戚加盟,主要是考虑容易沟通,对企业目标的认同高度一致且能够迅速决策并付诸实施。企业做大之后,主要负责人不应再是一个孤独的经营者,具体的工作应交执行层去完成,这就是决策与执行分离。现在九阳其实不是家族企业,也不允许家属参与公司的决策,甚至来公司也是不被允许的。2002年初九阳已成功地实现了董事会与经营层的分离,这是九阳的幸运。”
王旭宁不仅意识到自己“说话太多会影响总裁的工作”,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决策前移”的概念,以避免总裁或经理们又重蹈自己的覆辙。“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里的任何一位员工,谁了解市场,谁就有发言权和决策权,谁就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不必层层汇报,贻误战机。”王旭宁认为对员工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只有放手让他们去干,才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企业才会有活力。聪明的王旭宁知道,其实这种“决策前移”是属于激励范畴的—让员工拥有部分决策权并承担起相关的责任,可以消除“我们”与“他们”的距离感,借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不知道王旭宁研究过道学没有,反正他对“大道无为”的领会是深入到了骨髓。
也许是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的号召力太大,一转眼,似乎所有中国的企业都插上了一杆杆“以人为本”的大旗。其实企业文化并非是大企业的专利,正在做强做大的九阳是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九阳真经”的。
“九阳的成功是靠人才聚积而成的。我们最早的创业团队都是山东人,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更加体会到人才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现在又在北京、深圳等地开始招人。”据记者了解刚从深圳招的人中,有两人不到三个月就被提为区片经理和总工助理。谈及此,王旭宁深有感触地说:“其实人性化和制度化是矛盾对立的两极,你侧重某一方,另一方就会被悬空。这些年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在保证人性化的基础上,推行规范化和制度化。”他说九阳企业的价值观是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对员工、消费者、合作者与社会负责任,同时倡导每一位员工都要做有责任感的人。
记者非常欣赏王旭宁那句“你主张什么,就要有制度去支持它”。在九阳,谁有能力谁就上,只要你有能力,总裁以下的位子你可毛遂自荐;九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在这方面不仅是董事长以身作则去上海中欧读MBA,也安排他的手下(九阳的中、高层)分别在人大和山大参加MBA学习。九阳拒绝不正之风,谁“犯规”就制裁谁,因此每年总裁办都会收到一大批被交上来的礼品和回扣款;九阳提倡集思广益,鼓励提合理化建议,不但每件建议会有答复,而且谁的点子好、被采用了,每年还会有奖金;九阳倡导员工间团结、互助的大家庭理念,所以九阳的员工就幸福得很:吃饭不要钱,冬夏有空调,洗澡有太阳能。对于常年在外公干没时间谈恋爱的光棍们,九阳还创造性地专门设立了“红娘奖”,以奖励那些为他们婚事忙活着的“月老”;另外九阳还有一支免费钟点工的志愿者组合——“家庭服务队”,随时机动地为那些出差后家里没有壮劳力的员工家属去干活……
把企业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你还能说王旭宁简单吗?
王旭宁手记:
董事长的尴尬

篮球是我长期钟爱的体育活动,篮球带给我无数的快乐与收获,但是在与九阳同事们的篮球活动中,快乐少了,尴尬多了。
在众多的体育活动中,我惟独对篮球情有独衷,因为打篮球不仅能增强体魄、提高技能,更因为篮球是对抗性的集体活动。在激烈的比赛中,能体验出竞争与对抗,还能体验到团队的配合与协作。一支好的球队,依赖于每个队员的个人能力,如体力、身高与技术等,还依赖于整个球队的熟练配合,这二者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什么临时拼凑的明星队往往打不过一只普通的职业队的原因。在球场上,打独球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一个能分享队友的得分、能分享配合乐趣的人,才是受欢迎的人,而这样的人,在工作中也往往是成功的;同样,在球场上,不动脑子的队员也是不受欢迎的,而默契的配合会带来灵感、激情和友谊……这就是我对篮球的理解。从中学时代开始,篮球伴我度过艰苦的高考、四年的大学寒窗,还有创业初期的艰辛。
然而,在与九阳同事们的篮球活动中,情况逐渐变了,依然是激烈的拼抢,但对我的防守弱了,该防的不防了,该抢的不抢了;对我的传球多了,无论我的位置是否有利,甚至裁判也给予了特别的“关照”……我困惑了,为什么?难道这就是对董事长的特别尊重?是董事长高高在上,你惟恐惹着他?是九阳人的企业文化蜕变了?
什么原因?我在反省,我想参与的人比我清楚,也不是仅仅我一个人得到这种照顾,也不仅仅是篮球……我不知道,但我希望大家把我当作一个普通的队员,一起拼、一起抢,一起投入地去比赛。我追求赢球,但可以承受盖帽,可以承受输球,惟独承受不了特别的“照顾”。
我希望没有尴尬,只有快乐。
记者随笔:
发现是一个过程

习惯了有针对性地报道一些大企业家,也习惯了大企业那种程序化的采访过程,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去一家生产小家电的九阳去转一转。
认识九阳还是在结识九阳的“智囊”林峰先生之后。这位不是山东人却有着一副山东人体格的年轻人朴实厚道、为人真诚,个性上的原因使我们没有像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的那样很快结识而又很快陌路。与他在一起,听得最多的是他向你讲述公司如何如何、九阳又如何如何。朋友式的交谈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我很快就被他感染了。这也许正是他的高明所在了。
那次去济南开会,间隙给他打电话告诉一声,他说一会儿酒店门口见。没想到这个没有驾照的小子竟然把他们的董事长拉来做司机。
坐董事长开的车还是平生第一回。这倒不是因为这位董事长的车有多好,那只是一辆街面上很常见的帕萨特。接过名片知道他叫王旭宁。
对面的王旭宁朴素、随和,甚至显得有些不善言谈。客气话很快被说完了,话题自然转到了自己的故事上。过去的事往往是人最喜欢讲的,慢慢地我钻进了他的往事。
这位出生于胶东苹果之乡—栖霞的汉子与他创建的九阳还真的不简单!记者的天性搅得我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我径直去了他的公司。那是临街的一个小院,拥挤的五层楼里还有一家与九阳毫不相干的药业公司。在九阳一位漂亮小姐的带领下,我走进一间办公室。尽管我已经看到了门上挂的牌子,但仍然不敢相信这间不足十平方米,摆着几张普通得似一般业务员办公桌的小屋,就是堂堂一个在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大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
一刹那,我似乎才真正发现了什么东西。

ysysy

积分:23    金币:1
  |   只看他 2楼
RE:九阳老板王旭宁的成功之路(二)

九阳豆浆机?? 爆炸了!!!

九阳豆浆机?? 爆炸了!!!

九阳豆浆机?? 爆炸了!!!

九阳豆浆机?? 爆炸了!!!

九阳豆浆机?? 爆炸了!!!

九阳豆浆机?? 爆炸了!!!

砖家

积分:1984    金币:22
  |   只看他 3楼

这玩意都能爆炸?那还有什么是安全的呢!

---------------------------------------------------
我又回来了!

信息与电脑杂志社

积分:898    金币:130
  |   只看他 4楼
---------------------------------------------------
梦回零售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